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8篇
  免费   197篇
  国内免费   251篇
林业   1871篇
农学   218篇
基础科学   1574篇
  185篇
综合类   2432篇
农作物   113篇
水产渔业   61篇
畜牧兽医   900篇
园艺   416篇
植物保护   216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1篇
  2021年   115篇
  2020年   198篇
  2019年   196篇
  2018年   96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252篇
  2014年   513篇
  2013年   388篇
  2012年   547篇
  2011年   557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81篇
  2007年   317篇
  2006年   352篇
  2005年   360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230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07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84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9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
以实施近自然经营措施8a后的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3个不同发展阶段的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林为研究对象,根据Hegyi竞争指数,探讨近自然经营对马尾松林竞争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调查林分中马尾松是数量最多的树种且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实施近自然经营措施的林分中马尾松的优势度较对应的对照林分明显降低,主要伴生树种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枫香(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白栎(Quercus fabri Hance)、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等优势度明显提升.随着径级的增大,马尾松林分整体竞争强度逐渐减小,经营林分更为明显.林木的竞争强度与胸径均符合幂函数关系,竞争强度随着个体的增大而减小;经营林分的趋势线比相应对照林分更平缓,更易达到稳定状态.不同发展阶段各树种的竞争强度均表现为经营林分马尾松的竞争强度与相应对照林分相比明显降低;伴生树种的竞争强度明显提升.综上,近自然经营能够有效改善马尾松林竞争关系,加速林分达到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黑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的影响,2016年6—9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试验区设置3种耕作方式深松(SS)、免耕(MG)及常规耕作(CK),分别采集0-10 cm、10-20 cm和20-30 cm土层的土样,对土壤容重、含水量、土壤渗透速率及土壤孔隙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式土壤容重及含水量均表现为SS>CK>MG;土壤入渗特征表现为初始入渗率>平均渗透率>稳定入渗率;土壤入渗速率及累计入渗量表现为SS>CK>MG;土壤孔隙度以SS处理下最高且随着月份的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初始入渗速率和渗透总量对不同耕作方式最为敏感,可以作为考察东北黑土区农田耕作效应与缓解黑土地退化的评价指标。由综合得分可知,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性能优劣表现为SS>MG>CK。综上,深松耕作可以有效的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土壤渗透能力;免耕更有利于水分的保持,降低土壤的无效蒸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盐碱地是我国重要的土地资源,研究合理可行的耕作技术和培肥措施,为提高产量和实现盐碱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4-2017年,在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的盐碱土上,以玉米为供试作物,连续进行了4年田间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耕作方式为主区,分别设夏季旋耕15 cm (R)和旋耕后再深松35 cm处理(S);副区为冬季秸秆还田量,设秸秆半量还田(3350 kg/hm^2,B)和秸秆全量还田(6700kg/hm^2,Q)两个用量,以无秸秆还田为对照。所有处理的养分总量保持一致。开花后每隔10天取样1次,直到收获期,测定植株干物质和穗位叶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玉米小口期、开花期及收获期,取0-100 cm土层样品,每10 cm为一层,测定了土壤硝态氮含量及累积量。【结果】各生育期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在两个耕作方式间的差异不显著,与秸秆半量还田相比,秸秆全量还田处理开花期前干物质量较少,但在开花期时,已经开始赶超秸秆半量还田的处理。在收获期,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干物质量显著高于秸秆半量还田处理的干物质量,4年中的提高幅度为8.6%~9.7%,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优于秸秆半量还田处理(P <0.05)。4年干物质积累量,SQ处理平均比SB、RQ和RB分别提高2.5%~7.3%、1.6%~4.2%和7.6%~20.3%。深松与秸秆全量还田有明显的正耦合作用,秸秆全量还田与深松耕作相结合有利于籽粒产量的提高,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P <0.05)。相同耕作方式下,4年中秸秆全量还田处理的平均硝态氮含量在小口期低于秸秆半量还田,在开花期显著高于秸秆半量还田,但在收获期又显著低于秸秆半量还田的处理,硝态氮累积量平均降低17.9%(P <0.05)。在4年中深松耕作处理的0-100 cm平均硝态氮累积量比旋耕处理的显著降低8.9%。【结论】在供试盐碱地土壤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结合浅旋耕后再深松的效果最好,可提高玉米产量,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的累积。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深松措施对耕层土壤特性和油用向日葵产量性状的影响,以油用向日葵T562为供试品种,进行了深松45 cm(S45)、深松30 cm(S30)和浅旋15 cm(RT)3个处理的3次重复的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向日葵播种期、初花期、终花期,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紧实度呈增加趋势,深松能够降低30~40 cm土层土壤紧实度,并以深松45 cm的土壤紧实度降幅最大;深松措施下,40~80 cm土层的含水量高于0~40 cm土层,以S45的含水量最高,S30次之,TR最低。在开花期(初花至终花)的4个土层内(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深松较浅旋土壤体积含水量的相对增加量表现为:S45为15.6%~27.7%,S30为6.8%~13.3%。在同一深松深度下,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孔隙度呈逐渐减小趋势;在不同深松下,深松土壤孔隙度高于浅旋,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以S45的土壤孔隙度最大。向日葵单盘粒重、籽仁率、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5个产量性状均以S45的最高,S30次之,RT最低;单盘粒重、籽仁率在S45、S30和RT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结实率、千粒重、产量表现为S45与RT存在显著差异,S45的产量为5 610.3 kg/hm~2,S30为5 354.0 kg/hm~2,分别较浅旋RT增加了10.8%和5.8%。综上结果,深松措施能够改善土壤硬度、孔隙度,提高土壤水分涵养量和调控产量构成要素,是蒙西向日葵产区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基于LabVIEW虚拟仪器平台,结合ElvisⅡ实验教学仪器和各种传感器模块,开发了一款功能丰富的智能家居系统,可为住宅提供实时监控。设计的智能家居系统采集信息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度、有害气体浓度、音视频与接近开关信号,通过LabVIEW前面板来实现显示、报警及监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瓜菜》2019,(12):68-72
为促进江西省松花菜产业的发展,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品种及合适的播种期,引进了多个松花菜品种,在前期试验基础上,对筛选出的品种进行播期及品质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播期之间的生育期、植物学特性、花球外观性状,没有区别,而产量则存在差异,第1批产量高于第2批;同播期间,生育期及产量存在差异,而植物学特性、花球外观性状差异不大;营养品质而言,第1批播种的松花菜品种含水量、维生素C含量、粗纤维含量高于第2批,可溶性糖、粗蛋白含量则相反。综上所述,'浙农松花50天'可以作为早熟品种,'华松65天'绿松65天'津松75'可以作为中熟品种,'华松100天'可以作为晚熟品种,在江西省内推广应用,从产量上说,适合早播。  相似文献   
18.
19.
农机深松作业,可以打破耕地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和抗旱防涝能力,提升耕地质量,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节水增产效果明显,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0.
结合毛竹抚育,在毛竹林内保留不同密度、不同树种的林木,观测混交对毛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与枫香、栎类混交,混交密度为40~50株/hm~2时能明显促进毛竹生长,而杉木、马尾松对毛竹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