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4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1.
小河流水环境容量测算与容量总量控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实施水污染物总量控制是改善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我国对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先后经历了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阶段,现已逐渐进入容量总量控制阶段。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制度的实施,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环境管理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我国环境管理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改变,原有的浓度控制和目标总量控制制度已不能适应。为此,探索、建立容量总量控制机制是当前环保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针对蚂蚁河流域水质现状进行了水质达标分析,对辖区内的点源、面源和生活源排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选择适宜的容量测算模型,并科学地确定了COD、氨氮等水主要污染物的降解系数等计算参数,对该河水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进行了计算与核定,指出污染物的水环境容量研究是进行流域排污总量控制的基础,并对环境容量管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大豆应用土壤磷素活化剂显效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崔正忠  韩芳  单德鑫 《大豆科学》2001,20(2):125-127
根据土壤磷素活化剂对大豆显效性的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土壤磷素活化剂,可提高土壤无机磷总量,减少磷肥用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提高作物产量、增加经济效益,是目前开发活化土壤固定磷素资源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单德鑫  孙萌芮  刘霄  徐振轩  刘璐  高佳楠 《土壤》2020,52(3):458-463
以"乐玉一号"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探究了不施氮处理(T1)、100%基施尿素处理(T2)、基追比1∶1施尿素处理(T3)、37.5%尿素+62.5%控释尿素配施处理(T4)、70%尿素+30%有机无机复混肥配施处理(T5)、37.5%尿素+30%有机无机复混肥+32.5%控释尿素配施处理(T6)对土壤各养分利用、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从而找出了黑龙江省春玉米最佳施氮方式。除T1处理外,T6处理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含量在成熟期均最低;除拔节期外,3个时期T6处理玉米叶片、茎秆的氮积累量及干物质量均最高;其产量为11 428kg/hm~2,增产率为24.82%,氮肥农学效率及氮肥偏生产力均最高。因此,黑龙江省春玉米生长所需的最佳施氮方式为37.5%尿素+30%有机无机复混肥+32.5%控释尿素配施。  相似文献   
14.
对煤气废水活性污泥振荡培养,经驯化、分离筛选出一株能转化间苯二酚的优势降酚菌,命名为JS-4。对不同浓度间苯二酚降解试验表明,培养3 h,菌株JS-4对500、1 000、1 500和2 000 mg.L-1间苯二酚降解率分别为77.62%、55.24%、47.78%和48.25%;降解速率分别达到129.37、184.13、238.90和321.63 mg.L-1。培养24h时,基本可以完全降解上述不同浓度下的间苯二酚(>97.0%),表明JS-4具有较强的降解间苯二酚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由生理生化试验和16S鉴定结果可知,菌株JS-4为不动杆菌属。  相似文献   
15.
牛粪堆肥过程中有机态氮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外源微生物进行牛粪高温好氧堆肥试验,研究堆肥过程中不同形态有机态氮组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全氮与酸水解氮均呈下降趋势,与不加外源微生物处理相比,外源微生物处理只是加速全氮与酸水解氮含量的降低,并没有引起氮素过多的损失;氨基酸态氮呈现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堆肥结束时,外源微生物处理含量明显高于不加微生物处理;酰胺态氮与氨基糖态氮各处理含量都在升温期、高温期增加,然后随着堆肥温度的下降而降低,在腐熟期则呈现较平稳的走势。在堆肥的不同时期,外源微生物处理酰胺态氮含量明显低于不加微生物处理,而氨基糖态氮则相反。  相似文献   
16.
聚丙烯酰胺对土壤性质及玉米生育和产量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探讨不同浓度的聚丙烯酰胺(PAM)处理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及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玉米的不同生长时期,对其植株株高及土壤含水率、容重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并在玉米收获后考察百粒重和产量。结果表明,PAM对改善土壤结构有一定的作用,可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入渗率,增加土壤含水量。PAM可增加玉米的株高,对玉米有增产作用,与对照相比,其增产幅度在4.2%~4.6%,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省东营市80个表层农田土样为研究对象,研究16种多环芳烃(PAHs)含量、来源、空间分布特征及致癌、非致癌健康风险。结果表明,PAHs总质量浓度为4.25~119.94 mg·kg~(-1),平均值36.08 mg·kg~(-1),高于国内、京津冀地区和西欧暴露风险评价水平,表层土壤PAH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克里金空间插值结果显示,PAHs空间分布呈"南高北低"分布特征,高污染区域主要集中于南部东营区和垦利区;特征比值法源解析揭示,石油开采、加工、输送、利用、泄露及化石燃料燃烧是东营市南部表层土壤PAHs主要来源;PAHs致癌风险水平在1.12×10~(-8)~1.33×10~(-5),整体处于潜在致癌风险和高致癌风险水平之间,其中苯并[a]芘(BaP)致癌风险最高,贡献率达80%以上。非致癌风险低于可接受非致癌危害指数,非致癌风险不明显。克里金空间插值结果表明,高致癌风险集中分布于利津县、广饶县、垦利区及东营区,建议加强该地区表层土壤有机污染防治。  相似文献   
18.
高效纤维素优势分解菌的筛选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试验基于获得高效纤维素优势分解菌的目的,通过分离纯化初步得到30株菌株,利用刚果红染色法初筛共得到14株纤维素分解菌,并通过滤纸条崩解实验进一步进行筛选得到5株效果较好的纤维素分解菌,通过发酵产酶利用DNS显色法测定CMC酶活力和FPA酶活力最终确定了4株优势纤维素分解菌,通过测定4株菌株的羧甲基纤维素酶(CMCase)、滤纸酶(FPA)以及β-葡萄糖苷酶(β-Gase)活,验证4株纤维素优势分解菌的产酶能力,并分别命名为X-1、X-6、X-7和X-11,并将该4株优势纤维素分解菌应用于秸秆的液态发酵,其对秸秆的降解率较自然降解相比,降解率分别提高了31.92%、40.15%、35.29%和39.98%。对4株优势菌株进行了分子鉴定,根据16S r DNA序列比对结果表明,菌株X-1、X-7和X-11均为粪产碱杆菌;菌株X-6属于解糖假苍白杆菌。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大豆为试材,聚丙烯酰胺(PAM)经拌肥施入,在作物生育期不同阶段(苗期、盛花期、鼓粒期、成熟期)进行采样测定大豆株高、根长、叶绿素含量以及产量,用以研究聚丙烯酰胺施加到农田中对作物的生长发育期生理性状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聚丙烯酰胺对大豆各生育期的株高、根长、叶绿素有一定有益影响,对产量也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不同浓度间也存在差异性,但统计分析并不显著.结果认为聚丙烯酰胺对大豆生育性状和产量均无有害影响.  相似文献   
20.
煤气废水是一种难处理的高浓度有机废水,是危害严重的工业废水之一,酚类物质是其中最主要的有机污染物,毒性大、难降解。对煤气废水活性污泥振荡培养,经驯化、分离筛选出两株能转化间苯二酚和间甲酚的优势降酚菌,分别命名为JS-4和JD-2,对其进行特性研究(温度、pH值、外加碳源效应)正交试验,并进行原水降解试验。结果表明,温度条件对降解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pH值条件,影响最小的是外加碳源,同时可知最优处理条件为:JS-4为温度30℃,pH值7,外加碳源量1 000 mg·L-1;JD-2为温度30℃,pH值7,外加碳源量500 mg·L-1;对原水中酚类物质降解试验显示,在前6 h,单一菌株JS-4降解效果好于混合菌株,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混合菌株表现出良好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