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以籼粳杂交稻品种甬优2640和甬优15为材料,研究减氮增密[常规氮肥水平(纯N 300 kg/hm2)下每穴2苗(T1),减氮水平(纯N 225 kg/hm2)下每穴2苗(T2)、3苗(T3)、4苗(T4)、5苗(T5)]对籼粳杂交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籼粳杂交稻的绿色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撑。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各减氮处理的产量均随着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T3处理最高,且显著高于T1处理,甬优2640和甬优15分别提高7.03%和6.59%,其他减氮处理均显著低于T1处理。T3处理能获得高产主要得益于其具有最高的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稻米品质方面,2个水稻品种各减氮处理的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直链淀粉含量、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硬度、最终黏度总体上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降低,且均低于或显著低于T1处理;而垩白粒率、垩白度、食味值、消减值均随着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均高于或显著高于T1处理。综合来看,对于籼粳杂交稻而言,在施氮量为225 kg/hm2条件下,采用穴行距12 cm×30 ...  相似文献   
12.
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技术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鉴定等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烟草科学研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对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技术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鉴定等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烟草科学研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以5个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分期播种的方法,设4月25日(Ⅰ)、5月10日(Ⅱ)、5月25日(Ⅲ)、6月9日(Ⅳ)、6月24日(Ⅴ)5个播期,探讨了豫南地区粳稻适宜播种期及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的推迟,供试5个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总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而垩白度、垩白粒率以及垩白大小呈现明显的降低趋势;粒长和长宽比在不同播种期下的变异较小;各品种的胶稠度在不同播种期下基本上是以第Ⅱ期或第Ⅲ期的最大;直链淀粉含量和碱消值在不同播种期下虽然差异较大,但无明显的变化规律。模糊概率法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品种稻米品质的综合表现均是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表现出提升的趋势,均是以第Ⅳ期或第Ⅴ期的模糊概率最高,说明在豫南地区,适当推迟播种期有利于提升稻米的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15.
以岗优188和南粳9108为材料,研究了泥质法露天育秧、营养土露天育秧和营养土工厂育秧3种育秧方式对秧苗素质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育秧方式对供试品种的大田生育期并无明显影响;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茎基宽最高,但秧苗叶面积最小,营养土工厂育秧所育秧苗的地上部鲜质量和干质量明显高于泥质法露天育秧;泥质法露天育秧所育秧苗根数最多,但根鲜质量和根干质量以营养土露天育秧最高;产量方面,2个供试品种均以泥质法露天育秧最高,其次是营养土露天育秧,营养土工厂育秧最低,泥质法露天育秧产量较高的原因在于其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较高。  相似文献   
16.
氮素穗肥用量和结实期遮光可通过影响叶片光合和植株氮营养状况对水稻籽粒碳氮代谢能力产生调节作用,从而形成不同特征的稻米品质。为探明氮素穗肥用量与结实期遮光复合作用对常规粳稻品质的影响,于2019—2020年以生育期相近的常规粳稻淮稻5号、南粳9108和扬农香28为材料,设置40.5 kg hm–2 (N1)、81.0 kg hm–2 (N2)、121.5 kg hm–2 (N3)3个氮素穗肥用量处理,并于抽穗至成熟期采用人工遮阴方式控制水稻冠层光照,包括100%自然光照(S0)和50%自然光照(S50)处理,研究了结实期不同光氮处理组合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在S0条件下随氮素穗肥用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在S50条件下呈下降趋势,其中S0N2处理的整精米率最高,加工品质较好;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呈S50N3> S50N2> S50N1> S0N3> S0N2> S0N1的趋势,且穗肥氮素用量的增加和结实期遮光对稻米提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具有累加作用。穗肥氮素用量增加和结实期遮光均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提高蛋白质含量,其中谷蛋...  相似文献   
17.
目前,缓控释氮肥在大田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针对缓控释氮肥的概念和分类作了简要介绍,着重从缓控释氮肥施用技术的角度系统综述缓控释氮肥的施用对水稻产量品质形成、氮肥营养利用、稻田生态环境等影响及其机制,并就水稻生产上应用缓控释氮肥技术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以期为加快水稻缓控释氮肥融合技术创新集成与示范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施氮量对水稻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的产量、氮素吸收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2017—2018年在豫南稻区以5个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5个施氮水平(0、82. 5、165、247. 5和330 kg·hm~(-2)),进行大田试验,测定水稻产量、氮素累积量,分析氮素利用率和土壤氮素平衡。结果表明,施氮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郭陆滩试验点5个品种增产率41. 3%~82. 0%;洋河试验点5个品种增产率22. 5%~44. 8%。根据方程拟合结果郭陆滩试验点的5个品种推荐施氮量变幅为169~209 kg·hm~(-2),产量变幅为9 581~13 081 kg·hm~(-2),氮素累积量为143. 8~251. 6kg·hm~(-2),氮素利用率47. 1~57. 6 kg·hm~(-2);洋河试验点的5个品种推荐施氮量变幅为104~213 kg·hm~(-2),产量变幅为8 716~10 675 kg·hm~(-2),氮素累积量为105. 3~193. 0 kg·hm~(-2),氮素利用率35. 9~39. 8 kg·hm~(-2)。本试验设置中,在较高产量时,氮肥利用率维持在合理范围内条件下,洋河试验点施氮量151 kg·hm~(-2)为宜,郭陆滩试验点施氮量192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19.
随着蛋白质组学相关研究技术的飞速发展,蛋白质组学已成为后基因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本文对蛋白质组学主要研究技术包括蛋白质的提取、分离、鉴定等技术进行了简要的概述,并对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烟草科学研究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优质食味粳稻在豫南地区适宜的氮肥运筹方法,以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南粳9108为材料,在施氮量240 kg/hm2且30%于移栽前作基肥施用的条件下,研究氮肥运筹[70%分蘖肥(T1)、70%倒3叶穗肥(T2)、70%倒2叶穗肥(T3)、70%倒1叶穗肥(T4)、30%分蘖肥+40%倒3叶穗肥(T5)、30%分蘖肥+40%倒2叶穗肥(T6)、30%分蘖肥+40%倒1叶穗肥(T7)]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分蘖氮肥处理相比,施用分蘖氮肥能够增加粳稻有效穗数;施用穗氮肥有利于提高成穗率、穗粒数、高效叶面积占比和高效叶SPAD值,以T5处理较高,并降低叶面积和高效叶SPAD值的衰减率,从而增加后期光合物质生产量,但随着施用穗氮肥时间的推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均呈降低的趋势,产量以T5处理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6处理次之。对于稻米品质,施用穗氮肥和推迟穗氮肥施用时间均有利于提高稻米加工品质,但不利于稻米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的改善。其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以及蛋白质含量均以T1处理最低,T5处理次之;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值均以T1处理最高,T5处理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