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8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构建植酸酶基因(phyA)根部特异表达的重组植物表达载体,并利用其创制磷高效利用的玉米新种质.【方法】通过PCR方法从携带phyA的表达载体pCAMBIA3301中扩增出phyA表达元件ZmGLU1P-phyA-Nos,并将其插入到带有耐盐基因的中间载体pCAMBIA1301-BADH上,获得phyA根特异表达的植物表达载体:pCAMBIA1301-ZmGLU1P-phyA-Nos,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玉米胚性愈伤组织,并对再生植株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分析.【结果和结论】经PCR检测获得了9株T0代阳性植株;T1代植株的抗盐筛选、PCR检测、Southern杂交检测及RTPCR检测证明了phyA已经整合到玉米基因组中,获得6株T1代阳性植株;T2代植株的RT-PCR及根组织的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phyA在转基因植株根部大量表达,植酸酶活性平均比对照植株提高了10.9倍,活性最高的达到5.432 U/g.植酸酶基因在转基因植株根部大量特异表达,获得了转phyA的玉米新种质,为创制磷高效利用的玉米新种质、提高玉米的产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基因芯片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因芯片又称DNA芯片或生物芯片,是以预先设计好的方式将大量的生物信息密码固定在固相载体上组成的密集分子阵列,基因芯片的原型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是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进展而发展起来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生物技术之一.简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定义、原理、分类、基因芯片的制作流程以及基因芯片技术在植物研究中各个方面的应用,并对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大豆油脂的主要成分为三酰甘油,其合成过程中的关键合成酶基因是甘油三磷酸酰基转移酶(GPAT)基因。如今国内大豆油脂的需求量日渐提高,如何增加大豆油脂的产量将成为油料作物育种的重要目标之一。对大豆油脂、油脂合成途径以及GPAT基因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GPAT基因在油脂合成途径中的应用,为进一步筛选可稳定遗传且高效表达的转基因高油脂大豆优良品系奠定基础,对大豆油脂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桔梗的叶片、茎段、胚轴为外植体,MS为基本培养基进行了桔梗无性快繁技术研究。确定了MS 6-BA0.5mg/L IAA 0.1mg/L的复合培养基为最佳的丛生芽诱导培养基,MS 6-BA0.2mg/L IAA 0.1mg/L为最佳壮苗培养基,1/2MS NAA0.2mg/L为最佳生根培养基,生根达到100%。  相似文献   
15.
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bFGF基因导入木立芦荟中,通过对农杆菌介导芦荟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了优化的芦荟转化体系.用继代培养获得的粗壮的芦荟单株茎段作为转化外植体,以OD=0.55~0.68的EHA105农杆菌工程菌液侵染25min,在MS+蔗糖10g/L+100~mol/L乙酰丁香酮的共体培养基上培养3d,在MS+...  相似文献   
16.
以3个大豆品种为试材,研究了种子消毒方法、丛生芽诱导和生根阶段不同的激素浓度对大豆子叶节再生的影响,以求建立一个高效的再生体系用于大豆的遗传转化。结果表明,大豆种子消毒的最佳方法为:70%酒精消毒30 s后,HgCl2消毒7 min,无菌水清洗3~5次。吉农28的最佳丛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1.5 mg/L 6-BA+0.5 mg/L IBA;而对于吉农27和九农21,MS+2.0 mg/L 6-BA+0.8 mg/L IBA为最佳丛生芽培养基。在丛生芽诱导生根阶段,三种不同的基因型最佳的生根培养基均为1/2MS+2.0 mg/L IBA。  相似文献   
17.
辣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早熟辣椒、红线辣椒、茄门大辣椒(绿辣椒)3个品种为材料,研究了辣椒组织培养再生体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红线辣椒为最佳基因型,辣椒离体再生最适外植体为茎段、子叶。诱导茎段愈伤生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0 mg/L 6-BA+2.0 mg/L NAA;子叶愈伤生成的最佳培养基为MS+0.10 mg/L6-BA+4.0 mg/L NAA;高效不定芽分化培养基为MS+5.0 mg/L 6-BA+0.1 mg/L IAA;高效不定根分化培养基为MS+0.5 mg/L IBA+0.1 mg/L NAA。  相似文献   
18.
以3个基因型大豆无菌实生苗的真叶和胚轴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附加不同浓度的TDZ、NAA、6-BA以及2,4-D,研究不同激素浓度对大豆愈伤组织诱导及继代培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愈伤组织诱导阶段,以真叶为外植体时,吉农28+1.5 mg/L TDZ+0.2 mg/L NAA+200 mg/L活性炭为最佳组合;以胚轴为外植体,吉农17+1.0 mg/L TDZ+0.1 mg/L NAA+200 mg/L活性炭为最佳组合。在继代组织培养阶段,对真叶诱导形成的愈伤组织而言,吉农17+0.5 mg/L 6-BA+0.3 mg/L NAA+3.0 mg/L2,4-D为最佳组合;对胚轴诱导的愈伤组织而言,吉农17+1.5 mg/L 6-BA+0.2 mg/L NAA+2.0 mg/L2,4-D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9.
以“库拉索”芦荟为试材,以MS为基本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NAA和6-BA,研究不同浓度激素组合对“库拉索”芦荟不定芽诱导及组培苗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MS+6-BA 4.0mg/L+NAA 0.2 mg/L+AC 500 mg/L为最佳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继代培养以MS+6-BA 4.0mg/L+NAA0.1 mg/L+AC 500 mg/L的效果最好;生根培养基以MS+NAA 1.5 mg/L+AC0.12%最佳.  相似文献   
20.
大豆脂肪含量遗传分析及QTL定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高蛋白大豆品种吉育50和高油大豆品种吉农18杂交后获得的F2及其衍生群体为材料,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和QTL IciMapping v2.2完备区间作图法研究大豆脂肪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大豆脂肪含量表现为多基因遗传模型,主要受多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率为79.15%;对大豆脂肪含量进行QTL定位和分析,共检测到2个主效QTL和2个微效QTL,分布于12(G)、17(M)和22(F)3个连锁群上,其中包括了1个在2年间稳定存在的主效QT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