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6篇
  4篇
综合类   18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1.
通过对镇江滨江堤岸不同类型生态混凝土工程实施3年植被的群落调查,利用生物多样等系列指标,评价不同设计方案的植被效应。结果发现,在半球状、格状和仿石状三类生态混泥土中分别栽种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三叶草(Oxalis rubra)、黑麦草(Lolium perenne)和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四种植物,3年后,尽管黑麦草和高羊茅消失,但总体上植被状况良好,且以半球状生态混凝土区域内最好,其中,物种丰度为13,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04,生物量为1023.5 g/m2,盖度为97.8%,因而群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未进行植被栽培的生态混凝土区域内,尽管有一些本地种侵入,但丰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均极低,群落脆弱。因此,在镇江滨江堤岸护坡工程中,选用半球状生态混凝土并栽培和三叶草的方案最佳之一。  相似文献   
12.
土壤氮磷状况对小麦叶片养分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系统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可利用植物体内C、N和P含量及其相互比值(N:P、C:N和C:P,即生态化学计量比)来判断植物生长过程中营养的供给状况。本文通过研究小麦叶片主要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对不同土壤N、P状况的响应,为小麦生产中的精确施肥提供技术指导。选取研究区当家品种弱筋小麦‘扬麦15’和强筋小麦‘镇麦168’为试验对象,采用盆栽试验,设置16个土壤N、P梯度处理,分析不同处理下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叶片N:P、C:N和C:P等生态化学计量比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在拔节期和孕穗期,土壤N:P范围在7.04~8.73时,两小麦品种叶片的N:P均达到较高水平;而在灌浆期,土壤N:P范围在8.73~10.42时,两小麦叶片的N:P均达较高水平。且小麦叶片N:P与土壤N:P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其相关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降低。2)当土壤处于低N水平时(108.4 mg·kg-1),两小麦品种叶片C:N均达较高水平,且其与土壤N:P呈显著负相关,即随着土壤N:P比率增大,小麦叶片中C:N呈减小的趋势。3)当土壤处于低P水平时(29.6 mg·kg-1),两小麦品种叶片C:P达较高水平,且其与土壤P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即随土壤中P的增加,小麦叶片中C:P均呈减小趋势。以上结果表明,土壤中N和P的不同供应水平显著改变不同品种小麦叶片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因此,具有稳态特性的生态化学计量比可作为小麦生产中养分调控的重要参照指标并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对镇江市滨江湿地的优化管理,改善湿地功能和效益,提高湿地生产量,采用样方法调查滨江湿地植被的组成、种类和外貌,并对太阳能辐射环境,优势植物种群的净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和初级生产力,群落的生物量及热值进行测定;基于1997—2006年的气象数据,定量计算湿地植被吸收、固定、积累、转化和利用太阳辐射能的能量流动过程;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建立滨江湿地植被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太阳辐射能在植被生长季内(3月1日—10月31日)到达滨江湿地的太阳总辐射能为3 522.36 MJ/m^2,以此为100%计算,植被层吸收能量1 608.66 MJ/m^2,占45.67%;在被吸收的能量中,仅有133.50 MJ/m^2的能量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成为湿地植物群落的净生产量,为3.79%;而用于湿地植物群落的年能量积累量为80.31 MJ/m^2,占2.28%,折合光能利用效率1.87%。根据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原理,该系统能量流动过程的平衡态具有渐近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配比醋糟基质应用于黄瓜穴盘育苗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当地酿醋工业废弃物醋糟为主要材料,与草炭、蛭石等按不同比例复配成7种不同的基质.通过基质问理化性状比较及时穴盘黄瓜苗生长生理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0%醋糟+25%草炭+25%蛭石配比基质育苗效果最好,其次是75%醋糟+25%草炭,34%醋糟+33%草炭+33%蛭石也取得了良好的育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河岸带常见植被类型下的土壤酶活性,比较其去污效果,分析土壤酶活性与TN、TP、NH4+-N、COD等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灌草、草本酶活性较大,乔灌草次之,乔草最小,而不同植被河岸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率也表现出基本相同的规律,因此对农业面源污染去除效果最好的河岸带植被类型配置应为灌草或草本(芦苇);不同植被深层土壤酶活性基本不存在显著差异。由相关性分析可知,TN、NH4+-N去除率与表层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相关关系,而COD去除率与土壤脲酶的相关性不显著;TP、COD去除率与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为利用土壤酶活性强度作为评价河岸带净化效果的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醋糟和苇末有机基质的理化性状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自行研制开发的醋糟和芦苇末基质的理化性状进行了分析,基质的容重、总孔隙度等物理指标良好,EC值远远高于泥炭,但醋糟基质的大小孔隙比偏大,芦苇末的pH值略高。针对基质的特点,从基质配方、水分和养分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有机基质的配套栽培技术及适宜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7.
通过测定河岸带常见植被类型下的土壤酶活性,比较其去污效果,分析土壤酶活性与TN、TP、NH4+-N、COD等农业面源污染物去除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表层土壤酶活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灌草、草本酶活性较大,乔灌草次之,乔草最小,而不同植被河岸带对农业面源污染物的去除率也表现出基本相同的规律,因此对农业面源污染去除效果最好的河岸带植被类型配置应为灌草或草本(芦苇);不同植被深层土壤酶活性基本不存在显著差异。由相关性分析可知,TN、NH4+-N去除率与表层土壤脲酶活性呈显著相关关系,而COD去除率与土壤脲酶的相关性不显著;TP、COD去除率与土壤磷酸酶活性的相关性显著。研究结果为利用土壤酶活性强度作为评价河岸带净化效果的指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在一定假设的基础上,通过对“替代试验法“公式的适当修正,来研究镇江内江河漫滩草地植被演替过程中的优势种群虉草和芦苇之间的竞争特性.结果发现:不同密度的混生状态下,二者均能利用不同的资源,表现出一定的共生关系,但二者之间竞争明显,虉草明显处于竞争劣势.在形态和生理表现上,处于劣势的虉草分枝数减少,高度增加,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降低.因此,在群落的演替过程中,芦苇种群必将替代虉草种群,成为演替下一阶段的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镇江滨江堤岸不同类型生态混凝土工程实施3年植被的群落调查,利用生物多样等系列指标,评价不同设计方案的植被效应.结果发现,在半球状、格状和仿石状3类生态混凝土中分别栽种稿草、三叶草、黑麦草和高羊茅4种植物,3年后,尽管黑麦草和高羊茅消失,但总体上植被状况良好,且以半球状生态混凝土区域内最好,其中,物种丰度为13,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04,生物量为1 023.5 g/m2,盖度为97.8%,因而群落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而未进行植被栽培的生态混凝土区域内,尽管有一些本地物种侵入,但丰度、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物量均极低,群落脆弱.因此,在镇江滨江堤岸护坡工程中,选用半球状生态混凝土并栽培和三叶草的方案最佳之一.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温室内草皮蒸腾量和小气候的关系,用彭蔓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用20cm蒸发皿测定温室内的水面蒸发力,并和测定的草皮蒸腾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草皮蒸腾量与温室小气候的回归系数(R^2)为0.938,明显高于蒸腾量与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的回归系数(R^2)0.8683和蒸发量与彭蔓公式计算的参考作物腾发量的回归系数0.7944,以温室小气候计算温室内的作物蒸腾量要优于以参考作物腾发量计算作物蒸腾量和蒸发皿水面蒸发量的方法。温室内草皮的蒸腾量与温室小气候线性相关,可以此计算温室内作物的蒸腾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