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为减轻或避免高温热害对江西早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播期、不同水分管理、不同肥料运筹、不同类型叶面肥及浓度和施用时期对早稻高温热害的缓解作用。结果表明,将播期提前到3月中下旬,采用轻干湿交替水分管理方式,氮肥后移、增施穗肥及抽穗扬花期喷施叶面肥能有效缓解早稻高温热害,减少早稻产量损失,同时还可增加群体通透性,减轻病虫害发生,减少农药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轻了农业面源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江西省鄱阳湖经济区园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各评价单元的柑橘和雪梨2种作物的生态位适宜度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求;柑橘、雪梨以2、3级为主,分别占84.52%、78.26%;综合评价中柑橘的适宜性种植面积最广,达到63.98%,不适宜占1.69%.为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园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云计算+端智能"的架构,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设计开发了作物营养诊断服务系统。用户通过微信小程序拍摄或选择作物图片上传到云计算服务器进行图像识别,即可获得作物营养诊断结果和缺素矫治方案。结果表明:该系统拥有良好的在线诊断能力,提高了作物营养诊断的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和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耕地多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水稻、油菜、棉花和甘薯4种作物的生态适宜度值及限制性生态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最大值达到0.9824,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求;评价结果水稻、油菜和棉花以1、2级为主,所占面积均达到67%以上,甘薯1、2级地占56.9%;综合评价中水稻的适宜性面积最大,达56.1%,棉花次之;限制该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生态因子主要为:土壤全磷含量、有机质含量、耕作层厚度。该研究结果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在鄱阳湖平原区调查了直播二晚稻田杂草防除现状、稗草危害程度及其造成的水稻产量损失等。结果表明:直播二晚田间除草合计农药成本平均为58.0元/667 m~2;直播二晚田间稗草出现5级(严重)、4级(中等偏重)、3级(中等)、2级(中等偏轻)、1级(轻度)、0级(基本无草害)危害的田块面积分别占2.7%、18.3%、21.2%、23.2%、16.2%、18.4%;稗草1~5级危害田块的水稻产量损失率分别为6.9%、10.3%、14.2%、22.4%、49.6%。最后提出了直播二晚田间杂草的防控对策。  相似文献   
16.
申优26是江西通过“籼改粳”专项引进的双季晚粳稻品种,为了摸索其高效栽培技术,通过田间小区试验,探究施氮量、氮肥运筹和抛秧盘量对其产量及构成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申优26在江西中等肥力田块做双季晚稻种植时,随着施氮量和分蘖肥施用比例的增加,其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适宜施氮量和氮肥运筹比例分别为270 kg/hm2和基蘖穗比例4∶5∶1。随着抛秧盘数量的增加,申优26的产量及氮肥偏生产力也相应等比例增加,且差异达显著水平。因此,从产量及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来看,申优26在江西做双季晚稻种植,适应的施氮量水平为270 kg/hm2,基蘖穗的氮肥运筹比例为4∶5∶1,同时增加20%的抛秧盘以增加基本苗。  相似文献   
17.
通过设置“早籼晚粳”、优质稻全程机械化2种常用栽培模式,对比分析了周年产量构成、温光资源利用、氮肥利用、水分利用及经济效益的差异,探索了“早籼晚粳”模式高产的形成机理及高经济效益的形成原因。结果表明:与晚籼稻相比较,籼粳杂交稻生育期更长,灌浆结实期延长了25 d,可充分利用晚稻后期10月下旬—11月上中旬的温光资源,并且籼粳杂交稻穗大粒多、总颖花量大、库容量大,干物质积累量多,因此能获得更高的产量;与全程机械化模式相比,“早籼晚粳”模式周年产量增幅为17.57%,周年光能利用率增幅为12.68%,周年热能利用率增幅为14.07%,周年氮肥利用率增幅为6.89%,周年水分利用率增幅为11.63%,周年经济效益增加了2770元/hm2。“早籼晚粳”模式可充分利用南方稻区双季稻温光资源,大幅提升产量、水资源、温光资源及经济效益,适合在江西省进行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