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水产养殖工程学课程目前存在教材内容陈旧及现代工厂化养殖特色不鲜明的问题,提出水产养殖工程学课程教学应顺应现代工厂化养殖发展需求,以满足未来水产养殖产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要求为目的,对修订教学目的与要求、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及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完善水产养殖专业人才培养及课程改革方法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饵料与卵形鲳鲹幼鱼消化酶活性的关系。[方法]以浮性饲料、沉性饲料、鱼浆加鳗粉喂养卵形鲳鲹幼鱼21d后,比较了3种饵料对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胃、肠和幽门盲囊蛋白酶均以摄食鱼浆加鳗粉组增加幅度最大,肝胰脏蛋白酶以摄食浮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大,蛋白酶活性均以摄食沉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小。胃淀粉酶以摄食沉性饲料组增加幅度最大,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淀粉酶均以摄食浮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大,淀粉酶活性均以摄食鱼浆加鳗粉组增加幅度最小。胃、肠、肝胰脏和幽门盲囊脂肪酶均以摄食鱼浆加鳗粉增加幅度最大,均以摄食浮性饲料增加幅度最小。[结论]该研究结果对合理配合饲料养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多元分析方法,结合可量性状和框架测定数据,对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进行了形态差异的比较研究。可量性状及框架数据的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湛江与北部湾群体之间的形态差异最小,而阳江群体则单独形成一个聚类分支。主成分分析显示,3个群体在主成分1和主成分2上的分化较显著,但仍有部分重叠交错现象;在主成分1分布上,3个群体中湛江和北部湾群体相对较接近,而与阳江群体稍微分离,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一致;此外,主成分分析表明,头部和尾部纵向长短对多鳞鱚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贡献率最大。同时,通过对8个贡献率较大的形态比例参数进行逐步判别分析,建立了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P1、P2以及综合判别率均为100%。综合以上3种多元分析的结果表明,湛江、北部湾和阳江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多鳞鱚在形态上已产生一定程度的差异,而3种多元分析方法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从不同角度反映出3个不同地理群体间的形态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鲤鱼家系F1代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性.[方法]对鲤鱼家系F1代全长(X1)、体长(X2)、体高(X3)、体宽(X4)和体重(Y)进行测定,运用通径分析、相关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对其主要性状对体重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进行评估,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定量分析鲤鱼家系F1代形态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结果]鲤鱼家系F1代全长和体高与体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全长对体重的直接效应最大,其通径系数为0.756,是影响体重的主要因素.体高对体重的影响主要是间接效应,其通径系数为0.201.保留的形态性状与体重的相关系数R2为0.891,说明所保留形态性状是影响体重的主要性状.采用逐步线性回归的方法,以体重为依变量(Y),以全长(X1)和体高(X3)为自变量,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Y=-820.966+ 30.580X1+ 36.505X3.[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杂交鲤鱼的选择育种提供科学依据,以全长作为首选指标能有效增加体重.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采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对常规养殖条件下的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稚鱼全骨骼进行染色,观察并分析其骨骼畸形发生部位及相应的畸形类型。结果显示,在同一批次繁育的180个军曹鱼稚鱼(25日龄)骨骼标本中,有72个标本存在畸形情况,畸形率为40.00%。骨骼畸形类型共计22种,畸形率由高到低主要表现为米克尔氏软骨畸形、尾上骨缺失、脉棘分叉、基舌骨异位和尾上骨愈合等;所有骨骼畸形均未表现出显著可见的外部形态变化。但正常个体与骨骼畸形个体的全长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本研究表明,骨骼畸形对军曹鱼生长产生了影响。本研究为探索鱼类骨骼畸形的发生过程和原因、减少畸形率和优化苗种培育养殖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短期饥饿对杂交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atus♀×E.polyphhekadion♂)幼鱼消化酶活性和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对杂交石斑鱼幼鱼进行短期饥饿处理(0 d、5 d、10 d、15 d),分别为S0组、S1组、S2组和S3组,并以S0组为对照组。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各种消化酶活性呈下降趋势,淀粉酶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血清碳水化合物、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蛋白、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在饥饿前期显著降低(P<0.05),随后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AST、ALT、ALP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分析表明,在短期饥饿过程中,杂交石斑鱼幼鱼早期主要消耗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物质,后期主要以蛋白质代谢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短期饥饿并没有对杂交石斑鱼造成不可逆转的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明光照强度(L)与盐度(S)对卤虫(Artemia)休眠卵孵化率的联合影响,采用中心复合设计试验设计方案进行响应面分析,寻找最适的条件组合,并对预测的条件组合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在该试验条件下,光照强度与盐度的一次效应、二次效应对孵化率均有极显著影响( P ﹤0.01),两者的交互效应无显著影响( P ﹥0.05),随着光照强度或盐度的上升,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孵化率对实际自变量 L 和 S 的二次多元回归方程的拟合程度高,可用于预测。光照强度2134.02 lx、盐度31.57 g·L -1为最适组合条件,在此最佳因子组合下卤虫休眠卵的孵化率达到最优,为29.86%,其可靠性达到0.983。对该组合条件进行结果验证,数据表明验证结果与预测值相符。建议该品系卤虫休眠卵在该研究得到最优的光照强度-盐度下进行孵化,以提高孵化效果。  相似文献   
8.
两种麻醉剂对罗非鱼的急性毒性及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预试验结果确定最高安全浓度和最低全致死浓度,分别设置5个等对数浓度,进行MS-222和苯唑卡因及其1:1混合药物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的24h和96h毒性试验.结果:MS-222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88.84 mg/L(86.92~90.81 nag,/L)、76.18 mg/L(73.27~79.21 mg/L);苯唑卡因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44.49 mg/L(43.76~45.24 mg/L)、22.61 mg/L(20.29~25.20 mg/L);混合药物对罗非鱼的24h、96h半致死浓度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63.35 mg/L(61.00~65.79 mg/L)、30.39 mg/L(29.48~31.34 mg/L).这表明:在同等剂量条件下,苯唑卡因对罗非鱼的毒性比MS-222强;将两种药物等比例混合后,在24h和96h毒性试验中,分别呈现出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更好地开发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高多态性微卫星分子标记,本研究基于军曹鱼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利用MISA1.0软件对其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的位点信息进行检索及分析。结果显示,基因组中共筛选出1~6个核苷酸为重复单元的SSR位点344 820个,其中,以单核苷酸重复序列最多(174 146个),占SSR总数的50.50%;其次为二核苷酸重复和三核苷酸重复序列,分别占SSR总数的30.23%和14.02%。在SSR包含的重复单元中,单核苷酸重复以A/T类型为主,AC/GT是二核苷酸的优势重复单元类型。军曹鱼基因组SSR核心序列重复次数在4~275次范围内波动,单核苷酸SSR重复数为10的最多,二核苷酸SSR重复次数为6的最多。本研究设置长度≥12 bp为筛选高多态性SSR位点的标准,共获得361 684个位点。在上述位点中随机选取100个候选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利用从中筛选到多态性较高的10个SSR标记分别对北海、陵水、硇洲、徐闻和三亚5个养殖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145尾个体中共检测到69个等位基因,观测杂合度(Ho)、期望杂合度(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值分别为0.628、0.706和0.653。相关研究表明,军曹鱼基因组中SSR位点类型较为丰富、多态性潜能较高,从中筛选获得的多态性SSR标记可为军曹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盐度对褐点石斑鱼(Epinephelus fuscoguttatus)♀×清水石斑鱼(Epinephelus polyphekadion)♂杂交后代(简称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卵黄囊仔鱼形态及活力的影响,将杂交石斑鱼受精卵置于不同盐度水体中,观察盐度胁迫下卵径、油球径、孵化率及畸形率,以及孵化后卵黄囊仔鱼形态变化和活力状况。结果表明,在本研究条件下,受精卵卵径随盐度降低而增大,油球径不随盐度变化而变化。在盐度18~36范围内均能孵化仔鱼,但因盐度不同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畸形率有显著差异(P0.05);随盐度升高,孵化率呈先升后降的变化,初孵仔鱼畸形率则相反。盐度24~36组孵化后3 d仔鱼卵黄囊几乎完全消耗,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在盐度24~36范围内,随着盐度的增加,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值)呈先升后降的变化曲线;盐度30~33范围内,初孵仔鱼SAI值大于5;5日龄仔鱼全部死亡,半数死亡时间出现在孵化后3.5 d。综上分析表明,该杂交石斑鱼受精卵孵化及仔鱼培育的适宜盐度范围为24~36,最适盐度范围为30~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