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农学   13篇
  3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1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春小麦高蛋白与高产结合的可能性及途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不同的4个遗传群体为材料,研究了蛋白质含量与产量性状间的遗传相关关系,同时分析了高蛋白株系的产量性状特点及来源。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产量性状间的相关关系是随蛋白质含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的,当蛋白质含量超过某限度时,彼此间关系发生质的关系,以致难以协调相互间的平衡关系,因此,高蛋白与高产的结合是有条件的。而不是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二者的结合。高蛋白株系的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
小麦杂种后代籽粒蛋白质含量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金正勋  赵西华 《作物学报》1996,22(4):490-494
选用6个蛋白质含是高低不同的亲本,采用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二,对亲本在F1-F3的蛋白质含量配合力作了研究。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的GCA与SCA方差均极显著,表明在要试验中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均起重要作用。但由于三个世代gcaMs/scaMs值均极显著,且随着世代的推进这一比值又逐渐增加,因此蛋白质含量在杂种后代的表现主要还是由基因加性效应决定,随着世代的推进,基因加性效应越显重要,在  相似文献   
3.
小麦高蛋白育种的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原则和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按Grifing双列杂交方法二所配制的15个杂交组合F1~F5材料及其中4个不同类型杂交组合的遗传与选择方法分析,探讨了小麦高蛋白育种的亲本选配及后代选择的原则和效果。结果表明,单株籽粒蛋白质含量在F2有超亲分离;世代之间各组合的群体蛋白质含量平均值存在着显著或极显著的遗传相关;籽粒恒白质含量的遗传力因估算方法,群体大小、材料特点等不同而有变化,依遗传力大小看,群体>个体、后期世代>时期世代、高蛋白组合>低蛋白组合;选择效果与亲本特点有密切关系,不同选择方法对蛋白质含量的选择效果因杂交组合类型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4.
稻米蒸煮食味品质特性间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30  
选用 2 2个品种 ,进行了随机区组的品种比较试验 ,并分析了供试品种的 11项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及味度值。结果表明 ,所测定的 11项蒸煮食味品质特性及味度值在供试品种间均存在着极显著的遗传差异 ;在蒸煮食味品质特性中 ,胶稠度、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粘滞峰消减值的品种间变异系数较大 ;糊化开始温度、最终粘度、回冷粘滞性恢复值、粘滞峰消减值与味度值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负相关 ,而最高粘度、下降粘度值与味度值呈极显著的正相关 ,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与味度值呈负相关 ,而胶稠度与味度值呈正相关 ;在主成分分析中 ,被入选的 4个主成分的贡献率达 90 .5 8% ,其中第二主成分大的品种 ,糊化开始温度低 ,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高 ,最终粘度和回冷粘滞性恢复值大  相似文献   
5.
采用不同遗传类型的春小麦品种,按Griffing方法1配制成一套9×9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10个农艺性状的正(负)超亲优势类型出现的频率与其各自性状遗传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春小麦各性状均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杂种优势效应。其正()超亲优势类型出现的频率主要受性状的非加性遗传效应影响,而性状的加性遗传效应与性状的杂种优势方向关系密切。文章探讨了提高春小麦杂种优势效应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及抗倒伏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稻倒伏常发生于籽粒灌浆中后期,是高产、稳产、优质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试验选用寒地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研究不同氮钾肥施用方法对水稻产量性状及茎秆抗倒特性的影响,为寒地水稻超高产抗倒栽培技术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施氮量为90 kg·hm-2时,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有利于提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但施氮量为135 kg·hm-2时,减少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而提高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更有利于提高单株穗数、每穗粒数和单株粒重;在同等施氮量条件下,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可极显著增加第1和第2节间长度,并降低茎秆抗折力,尤其是施氮量高时这种影响更大;增加氮肥施用量时,相应增加钾肥施用量和减少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将有利于提高茎秆抗倒特性;增加生育后期氮肥施用量明显提高茎秆全氮含量,而增加生育前期氮肥施用量有利于促进水稻植株钾的吸收和积累,提高茎秆钾含量;茎秆氮含量与节间长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抗折力呈负相关;茎秆钾含量与节间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抗折力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水稻胚乳双向电泳技术体系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同一杂交组合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后代在灌浆期胚乳内蛋白表达差异,文章建立了一套适合灌浆期水稻胚乳蛋白的双向电泳技术,探讨了胚乳蛋白的提取、等电聚焦上样量的选择、胶条转移等双向电泳的一些关键技术。结果表明,一次溶解蛋白样品,TCA-丙酮法优于酚法蛋白提取,300μg上样量为最适上样量,能得到清晰、分离效果好、蛋白点数较多的图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不同"库"容量对水稻灌浆后期叶、茎、鞘中可溶性总糖含量及剑叶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Rubisco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转录表达量的影响。【方法】选用寒地粳稻穗重型超级稻品种‘松粳9号’和穗数型高产品种‘龙稻11号’作为供试材料进行盆栽试验。在灌浆期分别进行不同剪穗处理,分别是无穗、半穗和全穗处理。【结果】表明,在同等的"源"条件下减小"库"容量有利于提高籽粒的粒重和成熟度,随着"库"容量的增加所需的灌浆时间就越长;没有"库"容时光合产物主要贮藏在叶、茎、鞘等营养器官中,但有"库"容时主要转移到"库"中,"库"越大转移的光合产物也越多;灌浆后期SPS、AI、SuS活性呈下降,期间的酶活性大小表现为全穗半穗无穗,"库"容量越大SPS、AI、SuS酶活性以及Rubisco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的转录表达量也越高;Rubisco同工型基因和谷氨酰胺合成酶同工型基因的上调表达会促进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论】水稻高产甚至超产不仅要构建大的"库"容量,而且还要保障灌浆时间。  相似文献   
9.
水稻籽粒硝态氮和铵态氮积累特性及氮肥调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5个粳稻品种,通过田间和盆栽试验,分析水稻籽粒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的品种间差异和籽粒中分布特点、灌浆过程中积累动态变化及其与施氮量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精米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品种间有显著差异,铵态氮含量高于硝态氮;硝态氮和铵态氮主要分布在籽粒的米糠层里,在籽粒中呈由外到内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精米中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都大幅度增加,增幅高达114.1%~203.0%,但增加的幅度因品种不同而异;随灌浆进程的推进,籽粒硝态氮含量逐渐增多直至成熟,但硝态氮的日积累量和铵态氮含量随灌浆进程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又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抽穗后25 d达到峰值,硝态氮含量高的品种日积累量显著大于含量低的品种,铵态氮含量高的品种灌浆前期积累量少于含量低的品种,而灌浆后期的积累量高于含量低的品种;籽粒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与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及硝态氮日积累量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选用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显著差异的亲本和杂种后代超亲变异系,比较分析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积累特性、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变化、GS基因mRNA表达量变化和基因碱基序列。结果表明,杂交后代通过籽粒蛋白质含量的连续定向选可获得超亲变异系,籽粒蛋白质积累量与基因型紧密相关;灌浆过程中籽粒GS活性呈单峰曲线变化,籽粒蛋白质含量与籽粒GS活性密切相关,而且籽粒GS活性也能产生超亲变异;在灌浆过程中籽粒蛋白质含量不同的亲本及超亲变异系籽粒GS1.3和GS2基因的mRNA表达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随灌浆进程mRNA表达量逐渐增加,到抽穗后15~20d表达量最高,随后逐渐下降,呈单峰曲线变化;GS1.3和GS2基因mRNA表达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关系密切,GS基因mRNA表达量高的基因型籽粒蛋白质含量也高,而且超亲表达;尽管不同品种GS1.3和GS2基因碱基序列保守性很高,但不同品种水稻GS1.3和GS2基因的碱基序列和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并不完全一致,存在着个别碱基不同的基因多态性,品种间有性杂交后代在基因分离和稳定过程中通过碱基的替换仍然能发生碱基的随机性变化及三联体密码和氨基酸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