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16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1篇
  30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23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2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71.
72.
几种除草剂混配对麦田阔叶杂草的防除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双氟磺草胺、唑草酮、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等9种除草剂及其混剂在小麦田防除播娘蒿、猪殃殃、荠菜3种阔叶杂草的效果,以期筛选出对河南省小麦田优势阔叶杂草防效较好的药剂组合。结果表明,供试药剂对小麦均比较安全,对小麦生长发育无不良影响。药后28 d,29%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WP 111.31 g/hm~2(有效成分用量,下同)+5%唑草酮WP 3.31 g/hm~2对播娘蒿和猪殃殃的防效最佳,其中对播娘蒿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均达到100.00%,对猪殃殃的株防效和鲜质量防效分别为68.42%、71.44%;50 g/L双氟磺草胺SC 7.50 g/hm~2+40%唑草酮WG 15.00 g/hm~2+200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 120.00 g/hm~2对荠菜的防效最佳,株防效为80.69%,鲜质量防效为85.92%。29%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WP 111.31 g/hm~2+5%唑草酮WP3.31 g/hm~2对总草的防效最佳,株防效为82.80%,鲜质量防效为89.49%;50 g/L双氟磺草胺SC7.50 g/hm~2+90%甲基碘磺隆钠盐TG 9.99 g/hm~2复配和200 g/L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EC 150.00 g/hm~2对总草的株防效分别为60.24%、47.31%,鲜质量防效分别为66.86%、53.92%,效果较差。总体来说,推荐使用29%氯氟吡氧乙酸异辛酯WP 111.31 g/hm~2+5%唑草酮WP 3.31 g/hm~2、50 g/L双氟磺草胺SC 7.50 g/hm~2+40%唑草酮WG 15.00 g/hm~2,不仅对小麦田播娘蒿、荠菜、猪殃殃均有较好的防效,而且对小麦安全。  相似文献   
73.
为解决山西省高粱田杂草防除难的问题,采用完全随机区组的试验方法进行了山西省高粱田土壤封闭剂和茎叶处理剂的筛选研究。结果表明:播后苗前土壤处理,莠去津、金都尔和2,4-D丁酯单剂用量分别在6750、1350、1200 mL/hm2以下时,高粱出苗安全且除草效果好;莠去津和金都尔复配组合最优配比为5250 mL/hm2+ 900 mL/hm2。苗后茎叶处理,除草单剂二氯喹啉酸、莠去津、二甲四氯、2,4-D丁酯除草效果较好且对高粱产量影响较小,使用剂量分别为750 g/hm2、2700 g/hm2、1500 g/hm2、 1050 mL/hm2;复配剂最优配比为莠去津2250 g/hm2+二氯喹啉酸 600 g/hm2、莠去津2250 g/hm2 +2,4-D丁酯300 mL/hm2和苯达松3000 mL/hm2+二氯喹啉酸750 g/hm2。  相似文献   
74.
75.
乙酰乳酸合成酶及其抑制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国 《农药学学报》2014,16(4):367-374
乙酰乳酸合成酶(AHAS)是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是绿色除草剂的重要作用靶标。由于此生物合成过程只存在于植物和微生物体内,因此该类抑制剂对哺乳动物具有生物安全性。近年来,随着AHAS三维结构的阐明,人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已有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并且依此设计开发了一些新型的抑制剂,拓展了其在抑菌活性方面的生物学功能。文章对近年来AHAS及其抑制剂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就AHAS的酶学特征、结构特征及结合方式,以AHAS为靶标的新颖除草活性化合物的设计开发以及AHAS抑制剂的抗菌生物活性研究进展等问题详细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设计开发靶向AHAS的新型除草剂或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除草剂防治云杉矮槲寄生效果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5种不同的常见除草剂,在云杉天然林中对云杉矮槲寄生芽进行防除试验,筛选出效果理想且无药害发生的药剂,并确定其最佳使用浓度。结果表明在寄生芽上喷施浓度为1∶100的90%乙草胺乳油防效最好,施药后3 d寄生芽开始脱落,施药14 d后对寄生芽防除率达到100%,其他几种试验药剂虽然对寄生芽也有防除作用,但效果次之。  相似文献   
77.
3种除草剂对甘薯田杂草的田间防效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乙草胺、乙氧氟草醚、二甲戊乐灵3种除草剂对甘薯的安全性和对甘薯田杂草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对甘薯安全,综合30、45d调查结果,喷洒50%乙草胺乳油4500mL/hm^2对禾本科杂草株防效较好;喷洒24%乙氧氟草醚乳油1500mL/hm^2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好;喷洒50%乙草胺乳油4500mL/hm^2、24%乙氧氟草醚乳油750mL/hm^2和24%乙氧氟草醚乳油1500mL/hm^23个处理对杂草的综合防效较好。30d综合株防效分别为73.05%、65.55%、83.81%;45d综合株防效分别为86.26%、84.54%、88.81%,鲜重防效分别为92.90%、97.11%、97.80%,可有效防除甘薯田杂草。  相似文献   
78.
糯玉米对烟嘧磺隆除草剂的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甜、糯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杂交种对烟嘧磺隆抗性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糯玉米种质中存在抗除草剂基因型,利用抗性材料进行杂交组合的组配可提高杂交种对除草剂的抗性,且糯玉米敏感基因型的药害反应与甜玉米不同,糯玉米中可能存在不同的抗性基因。研究明确糯玉米进行抗烟嘧磺隆种质筛选的药剂浓度与建议浓度一致,对杂交种抗除草剂鉴定采用1.5倍建议浓度,调查除草剂药害的最适时间在药剂处理后10~15 d。  相似文献   
79.
Two greenhouse trials were conducted over a 2 year period (2004 and 2005) to compare the relative growth potential and fitness of triazine-susceptible (TS) and triazine-resistant (TR) waterhemp biotypes. Waterhemp plants from each biotype were grown in 6 L pots in the greenhouse in a completely randomized design.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leaf number, plant height, plant biomass, time to bud or time to flower between the two biotypes. The TR female waterhemp plants produced 30% less reproductive biomass and 39% less seed than the TS biotype. The fitness penalty associated with triazine resistance was related to reproductive capability, not to vegetative growth.  相似文献   
80.
在温室条件下,研究三氟羧草醚和乙羧氟草醚对苗期花生生长发育以及氮素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除草荆均明显抑制苗期花生的生长发育,同时抑制苗期花生的氮素代谢过程中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导致苗期花生植株的全氮含量显著降低.其中三氟羧草醚对花生生长发育的抑制作用较强,在高剂量下,对花生植株鲜重抑制率、干重抑制率分别为32.85%和30.00%;与对照花生的结瘤率(80.00%)相比,三氟羧草醚处理的花生结瘤率为28.60%;叶片叶绿素含量在处理后各时期均低于空白对照.三氟羧草醚和乙羧氟草醚对花生氮素代谢的关键酶硝酸还原酶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影响了花生氮素的正常代谢.花生植株全氮含量分别为1.452%和1.553%,显著低于对照植株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