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47篇
林业   28篇
农学   60篇
基础科学   24篇
  79篇
综合类   175篇
农作物   57篇
水产渔业   9篇
畜牧兽医   49篇
园艺   19篇
植物保护   4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马晓刚  李辑  李丽光  赵振宇  程肖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74+1590-1574,1590
对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1951~2005年阜新暴雨日数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各太阳黑子谷值周期黑子相对数与各周期内暴雨日数相关显著,相关系数达-0.842;同时,太阳黑子谷值周期内某年的阜新暴雨日数与该年的太阳黑子数相关系数达-0.737。说明阜新暴雨日数与太阳活动有着密切的相关。这一结论将为研究暴雨发生规律及暴雨的预测、预报、农业旱涝规律提供有利的气候背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2.
牙鲆连续两代减数分裂雌核发育家系的遗传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减数分裂雌核发育二倍体(Meio-G1)再次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获得连续两代雌核发育二倍体家系(Meio-G2),以Meio-G1亲本与1尾普通牙鲆雄鱼人工授精获得的家系作为对照组(control)。利用15个微卫星标记对3个家系进行遗传特征分析。结果显示,15个微卫星位点在Meio-G1、Meio-G2和对照组3个家系中,分别扩增到30、28、5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2.0、1.9、3.3,平均观测杂合度(Ho)分别为0.875 3、0.774 2、0.908 3,平均纯合度分别为0.124 7、0.221 5、0.091 7。3个家系个体间的平均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为0.891 7、0.923 8、0.520 2,亲代与子代之间的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0.916 6、0.930 4、0.560 3。高重组率的Poli9-8tuf、Poli18tuf、Poli107tuf 3个位点在Meio-G1和Meio-G2中观测杂合度均为1.0,低重组率的Poli33tuf、Poli24MHFS两个位点在Meio-G1和Meio-G2中均全部纯合,观测杂合度为0。结果表明,Meio-G2的纯合度、个体间平均相似系数以及亲子之间的平均相似度均略高于Meio-G1,显著高于对照组家系,证明连续两代诱导减数分裂雌核发育,能提高鱼类纯合度和遗传相似度,具有固定母本遗传性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73.
通过设定不同浓度低剂量的乙草胺,对昆明小鼠进行90 d灌胃试验,来确定乙草胺的亚慢性毒性。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受试物组的动物体重有明显下降(P<0.05)。浓度越高,体重下降越快。通过HE染色镜检观察,发现受试物组动物肝脏出现不同程度的脂肪粒增加、肝细胞纤维化。浓度越高,肝内脂肪含量越多,肝细胞纤维化程度越严重...  相似文献   
74.
基于1981-2009年历史气象数据和全球气候模式HadGEM2-ES输出的未来2021-2050年RCP气候情景数据,采用日最高温度大于35℃的高温日数(HSD)、高温最长持续日数(MCD)和高温有效积温(HDD),分析过去和未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育期高温事件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1-200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稻生育期内温度升高,各高温指标均一致显著增加,Tmax(平均日最高气温)、HSD、MCD、HDD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1℃·10a-1,3.9d·10a-1,0.6d·10a-1和8.2℃·d·10a-1,空间上表现为由北向南递增。除MCD外,Tmax、HSD和HDD均在2001-2002年发生由少到多的突变。2021-2050年两种RCP情景下,长江中下游大部分地区水稻生育期间日最高气温持续升高,高温日数增多,持续时间延长,高温强度增强。RCP2.6情景下,水稻生育期内Tmax、HSD、MCD、HDD较基准时段(1981-2009年)分别增加1.5℃、11.3d、5.6d和45.3℃·d,RCP8.5情景下分别增加1.7℃、15.4d、6.2d和61.1℃·d,且各高温事件在高值区的概率进一步加大。各指标的空间变化特征具有差异性,Tmax、HSD和MCD的增加幅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湖南西部和江苏北部等基准期温度相对较低的地区增幅更大,而HDD的增幅以中部地区较大。湖北、安徽、湖南和江西中北部是未来高温事件频率、持续时间和强度均大幅增加的地区,防灾减灾工作严峻,需采取调整水稻播期,更替耐高温品种等措施减轻高温对水稻的危害。  相似文献   
75.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重茬林地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其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孙翠玲郭玉文郭泉水关键词日本落叶松人工林重茬地力衰退日本落叶松(Larixkaempferi(Lamb.)Car.)生长快,适应性强,是北方重要的速生造林树种。我国落叶松人工林栽培面积已达...  相似文献   
76.
山西暴雨的天气气候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7—2009年NCEP常规气象资料,从暴雨时空分布特征等角度,结合天气动力学、统计学等方法,对山西暴雨进行天气气候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气候学上讲,中条山东部是山西暴雨的极值中心,降水极值中心强度到达94 mm。发生暴雨频次最多的地方主要位于太行山南麓延伸至中条山东部的晋东南和晋南地区。另一个出现暴雨次数比较多的地区位于五台山附近,显示出山西特殊地形对山西暴雨的增幅作用。(2)50多年来,山西暴雨次数有着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1957—1982年,山西暴雨处于发生次数较多阶段,1983—2002年,山西暴雨处于次数较少阶段;2003年以后,山西又处于暴雨明显增加阶段。(3)形成山西暴雨的暖湿气团可能是南亚季风向北伸进的结果,暴雨发生日,320 K等墒面上,在山西附近形成一个高位涡中心,其和来自低纬度的暖湿空气,在山西附近相交绥,导致山西暴雨的产生。  相似文献   
77.
利用1958-2013年本溪地区雷暴天气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倾向分析、高斯滤波、M-K突变检验及小波分析方法,对近56年本溪地区雷暴日数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6年本溪地区年雷暴日数呈现显著下降趋势;在年代际尺度上,本溪地区雷暴日数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初期较常年偏多,1995年后雷暴日数较常年偏少;本溪地区年雷暴日数56年时间序列没有明显的突变特征,但存在准2~5年、准10年和准30年周期,且准2~5年和准10年周期有随时间增强趋势,振荡周期随时间有所加长.  相似文献   
78.
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了2016年淮北市37个加密自动站降水的空间差异.结果表明,2016年淮北市37个加密自动站降水属正态分布,平均降水量825.1 mm,雨日116.9 d.降水量、降水强度全年和四季南北差异显著,雨日全年和春、秋、冬季南北差异显著,大运河沿线、市区分别为雨量、雨日低值区;降水强度市区高,大运河沿线低.降水多为局部或大部地区,覆盖率与降水量、持续天数和过程雨日三者的自然对数呈直线正相关.  相似文献   
79.
利用青海省共和县气象局观测的1961-2015年总云量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M-K检验法和滑动t检验法,分析了近55年来该地阴、晴天气日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共和县年平均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四季平均晴天日数增减均不显著,春季晴天日数呈增多趋势,夏季、秋季和冬季的晴天日数均呈减少趋势;夏季晴天日数在1969年发生了增多突变,年、春季、秋季、冬季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以3.08d/10a的速度显著增多,秋季阴天日数呈不显著的减少趋势,春季、夏季和冬季的阴天日数均呈显著的增多趋势,其中阴天日数增多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春季、夏季、冬季;春季阴天日数在1985年发生增多突变,夏季和冬季阴天日数在2005年发生由少到多突变,秋季阴天日数未发生突变,年阴天日数在2009年发生增多突变.  相似文献   
80.
通过设置不同的恒温和变温条件,研究了紫椴种子萌发温度和天数对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紫椴种子发芽率在10℃恒温条件下可达80.5%,在10~15℃变温条件发芽率达到83.4%。在10~15℃变温条件下不同催芽天数可溶糖含量20.5~14.3mg·g~(-1),高于25℃恒温条件,可溶糖含量随着催芽天数增加而减少。淀粉含量也是随着催芽天数的增加出现下降的趋势,由催芽初期的6.8mg·g-1下降至第16天的3.4 mg·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