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6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临时制片法 ,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冷、暖型小麦叶表皮气孔及穗下节间、倒二节间中维管束的结构特征。研究表明 ,冷、暖型小麦叶表皮气孔器的长度和宽度、气孔密度、穗下节间中维管束面积均无显著差异 ;冷型小麦倒二节间中维管束面积明显小于暖型小麦 ;冷、暖型小麦穗下节间、倒二节间单位横截面积中维管束数目、维管束总面积占茎横截面积的百分率均有显著差异。最后 ,讨论了冷型小麦蒸腾速率高、冠层温度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42.
New water consumption pattern of rice under water-saving irrigatio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ince 1982 tests of rice irrigation technique of controlled soil moisture content have been carried out at the Mairendian Testing Station of Hohai University and Jining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The results prove that the water consumption (including ecological and physiological consumption) and output of rice vary considerably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irrigation techniques used. In this paper, the water-saving effects are explained in terms of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arieties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rice growing and physiological indices such as soil moisture, soil air, soil temperature, leaf area index and stoma aperture etc., and rice root growth and a formation of an ideal colony. This irrigation technique makes watering quota most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The water consumption is reduced by 41% and only 46.8% of water are required for flooding irrigation. Rice yield increases by 15%. Not only are interplant evaporation and field seepage greatly reduced but also transpiration is greatly reduced under controlled irrigation. New water consumption pattern of rice growing is thus formed.  相似文献   
43.
土壤干旱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对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及其与影响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对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影响显著,且蒸腾速率随土壤水分的减少而呈降低趋势,7~9月份蒸腾速率日均值大小顺序均为正常水分处理>轻度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严重干旱处理。气孔阻力随土壤水分的减少呈增加趋势,7~9月份气孔阻力日均值大小顺序均为严重干旱处理>中度干旱处理>轻度干旱处理>正常水分处理。通过统计分析和逐步回归,获得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与其影响因子的最优回归模型,并发现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刺槐幼苗蒸腾速率均与光照强度和气孔阻力具有显著相关关系,正常水分处理下幼苗蒸腾速率还与气温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4.
应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对不同抗虫品系桉树叶片的下表皮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在健康的桉树叶片中,气孔的长度与抗虫呈负相关,灰度值与抗虫性存在一定关系。在受害植株中,中感品系受害叶片的气孔长度极显著大于未受害叶片,而高感品系则有缓慢缩小的趋势。受害后的叶片背面,气孔密度都略有减少,邓恩桉表现为极显著变化,巨桉QG8和巨圆桉DH201-2的变化不显著。蜡质的堆积圈的相对高度,在受害后都减低。在未受害叶片中,高抗、高感品系密被蜡质;高抗品系主脉细胞细长,主脉由粗短细胞组成;中感品系的蜡质呈薄膜状。高感品系植株的受害叶片气孔周围的蜡质晶体呈熔融状态,覆盖了部分气孔面积,受害主脉粗短,叶缘界限不清晰。中感品系的蜡质则向外熔融扩散,增大了气孔的裸露,主脉细胞融合,叶缘有沉淀物。研究结果表明,叶片的气孔长度短,主脉细胞细长的品系抗虫性较强。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油茶容器苗叶片解剖结构和光合生理指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了解其水分适应机制,为油茶育苗生产中基质水分的控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凤阳1号"1年生油茶容器苗为试材,采用盆栽控水方式进行水分胁迫,使基质含水量分别为基质饱和含水量(W)的100%~91%,90%~81%,80%~71%,70%~61%,60%~51%和50%~41%。培养3个多月后,分别测定叶片的气孔特性、光合色素含量和光合生理特性等指标。【结果】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少,油茶容器苗的气孔密度、气孔面积、气孔大小和气孔开度发生了明显变化,当基质含水量为(90%~81%)W时,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均较大,气孔大小和开度均较小。随着基质含水量的减少,叶片、栅栏组织、海绵组织的厚度和栅栏组织/海绵组织都相应减小,光合色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光能利用效率都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水分利用效率却总体呈上升趋势。当基质含水量为(90%~81%)W时,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a+b、类胡萝卜素含量和叶绿素a/b值均最大。【结论】当基质含水量为饱和含水量的90%~81%时,油茶容器苗木生长最佳。油茶容器苗能在不同水分胁迫下调整叶片结构和光合生理特征以维持正常生存和生长,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46.
光照强度对苗期大豆叶片气孔特性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光照强度下苗期大豆叶片气孔特征、光合作用及碳水化合物变化,揭示大豆叶片光合及气孔特性对荫蔽的响应机制。方法 选用对荫蔽敏感性弱的南豆12和荫蔽敏感性强的桂夏豆7号为材料,在人工气候室进行盆栽实验,设置正常光照(CK)、轻度荫蔽(LS,遮光20%)、中度荫蔽(MS,遮光40%)和重度荫蔽处理(SS,遮光75%),分析不同荫蔽程度对大豆叶片上下表皮气孔特性、光合荧光参数、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 荫蔽敏感性弱的南豆12叶片上、下表皮气孔数量在LS和MS处理下显著高于CK,上表皮气孔在LS、MS处理分别增加26.9%和18.5%,下表皮分别增加了13.9%和39.2%,差异显著,南豆12在SS处理和荫蔽敏感性强的桂夏豆7号在3个荫蔽处理下显著低于CK(P<0.5)。2个大豆品种光合速率在LS、MS处理显著高于CK, 最大值出现在LS处理, 平均为14.33 μmol CO2·m -2·s -1,在CK和SS处理下南豆12显著高于桂夏豆7号;光强减弱,南豆12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先减后增,桂夏豆7号逐渐减小,且南豆12和桂夏豆7号2个品种的气孔导度均在LS处理出现最大值,分别为0.57 mm·m -2·s -1和0.30 mm·m -2·s -1;南豆12胞间CO2浓度在LS和SS处理下显著高于CK,桂夏豆7号胞间CO2浓度随荫蔽程度增加而逐渐增大;荫蔽程度增加,2个品种的实际光量子产量和最大量子产额逐渐降低,且不同处理下南豆12的实际量子产量均大于桂夏豆7号。相反,南豆12和桂夏豆7号非光化学淬灭系数随荫蔽程度增加而增大。光强降低,南豆12淀粉含量分别显著下降了59.0%、77.8%、95.8%,桂夏豆7号则显著下降了47.5%、67.3%、87.8%;2个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逐渐降低,南豆12在LS处理下增加了72.7%,显著高于南豆12的CK和桂夏豆7号的LS处理,桂夏豆7号的LS、MS处理和CK无显著差异(P>0.5)。 结论 荫蔽直接影响气孔性状和光合特性,适当的荫蔽会使叶片通过增加叶片气孔开放来提高净光合速率,增加碳水化合物积累量,进而增强大豆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47.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的振荡模式研究芥蓝叶片上表皮气孔的三维形貌,并对气孔在叶片失水过程中的形态变化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表明,通过AFM的扫描成像,观察到芥蓝叶片表皮的气孔及其周围的细胞,包括保卫细胞、副卫细胞、其他表皮细胞等的微观结构,还观测到覆盖在副卫细胞的微纤维,测量出这些微纤维的直径约为400nm,间隔约为200nm.  相似文献   
48.
鼓粒期芸豆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运用CB-1102型光合蒸腾作用测定系统,研究了芸豆鼓粒期的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结果表明:芸豆叶片净光合速率(Pn)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无光合午睡现象。上午10:00光合速率最大;11:00蒸腾速率最快;气孔导度的变化趋势与光合速率一致,10:00出现最大值;胞间CO2浓度呈现“早晚高,中间低”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9.
高大气CO_2浓度下C3植物叶片水分利用效率升高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CO2升高不仅造成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反应,而且对植物的生理、生长等都有显著影响。本文对高大气CO2浓度下C3植物叶片的气孔密度、气孔导度以及植物的光合、蒸腾作用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认为高大气CO2浓度下,植物叶片气孔密度明显降低,而气孔导度同样也下降了约30%左右。光合速率的增幅一般为50%~100%,不同植物蒸腾速率下降幅度表现极为不一致,约为10%~70%,水分利用效率则呈上升趋势,且氮肥处理充足下的WUE增加幅度比氮肥处理不充足的大。本文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为培育高水分利用效率和节水作物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0.
典型粳稻植株气孔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用改良刮制法观测了典型粳稻品种秋光剑叶、叶鞘、穗颈及颖壳的气孔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剑叶背面气孔分布有一定规律性,但此规律性常因气孔行的突然中断被削弱。剑叶背面气孔密度纵向变化呈偏态分布,叶中部气孔密度大于叶基又大于叶尖部;叶中部气孔长度最小,气孔宽度最大。剑叶背面横向气孔密度呈中部最大的正态分布,气孔大小变化不大。叶片边缘气孔行不分组。本研究还发现,中脉和叶鞘上亦有气孔分布,而且中脉上的气孔密度在所测各器官中最大,叶鞘上的气孔密度约为剑叶背面气孔密度的1/3左右。穗颈上有少量气孔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