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86篇
  免费   486篇
  国内免费   703篇
林业   663篇
农学   334篇
基础科学   350篇
  1974篇
综合类   2294篇
农作物   82篇
水产渔业   348篇
畜牧兽医   195篇
园艺   107篇
植物保护   728篇
  2024年   61篇
  2023年   251篇
  2022年   324篇
  2021年   298篇
  2020年   286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245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450篇
  2015年   320篇
  2014年   379篇
  2013年   432篇
  2012年   525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360篇
  2009年   295篇
  2008年   260篇
  2007年   298篇
  2006年   227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09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71.
Spatial load forecasting is a process distributing the total forecasted load to all partitioned area, and involving more spatial information and more factor influencing application of the future small area, which need a great deal of memory space and longer operation time. Rough set is new method of data analysis. It need not be provided with any advanced information except data set. But attribute reduct is its main algorithms. Division matrix approach on rough set used to reduce the attribute related to land - use decision in order to remove redundancy attribute and then the rules of small area land - use decision is distilled. The method obtained better effect and enhanced the total load forecasting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72.
Aiming at the problem of representation of regions in the process of image processing, the paper presents a method applied to representation of spatial uncertain area in image based on Cloud-model. In two-dimension universe of discourse of image, the linguistic term of the polygons, which have uncertain edge, can be accomplished by relaxation iteration. The linguistic term of the polygons can be considered Cloud-core of Cloud-model.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ixels of transition region of fuzzy edge, Object-clouds of polygons can be constructed by Backward-cloud-generator. So Object-cloud can be representation model of spatial uncertain area and spatial uncertain area in image can be represented by digital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cloud. Experiments testify the method. It enriches the cloud theory, and proposes a new idea for image comprehending and analyzing, especially remote sensing image.  相似文献   
73.
由于对边坡强度参数统计特性考虑不全面,使得边坡可靠性指标计算值偏小,对应的失效概率偏大,常常超过10%,设计中难以采纳,造成地基可靠度规范的制定和执行进展缓慢。以某高速公路全风化花岗岩土质高边坡为工程背景,在分析土质参数统计特性的基础上,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和蒙特卡罗模拟法,系统地分析了土质强度参数的均值不定性、变异性、相关性、区间特性和空间变化性等对边坡稳定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性参数的各种统计特性对边坡稳定可靠性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靠性指标计算值随抽样距离的减小而增加,随c或φ均值的增大而增加,随c和φ的变异系数的增大而减小,随c和φ相关系数绝对值的增大而增加,考虑区间性后可靠性指标计算值也明显变大。即变异性对边坡稳定不利,而相关性、区间性和空间变化性对边坡稳定有利。因此,准确而全面地考虑土质参数的统计特性,尤其是在参数变异性和相关性的基础上加以考虑土性参数空间变化性和区间性会更加符合工程实际,且计算结果趋于安全,有利于地基可靠度规范的推广运用和边坡工程的安全评价。  相似文献   
74.
本文通过聚集度指标(如:C、K、C_A、I、I_δ、)测定,以及Iwao’线性回归、Taylor’sS ̄2一回归和格局纹理分析,结果表明,棉花烂铃空间格而在一切密度下都呈聚集型,且聚集强度随烂铃密度的升高而增加,其空间格局的基本成分是疏松的个体群,其大小约为2~5株棉花,平均约含2.84个烂铃个体,且个体群内的个体呈随机分布,经μ检验和方差分析,双对角线5点式、棋盘式和平行跳跃式等3种取样方法均适用于棉花烂铃田间调查,尤以双对角线5点式为佳,用双对角线5点式应样法调查的最适抽样数:一般病情普查至少10个样方(每样方系5株棉花),系统测报和科研调查为20~30个样方。最后给出了棉花烂铃平均密度的零频率简易估计模型。  相似文献   
75.
建立了空间连杆机构的分析模型,利用矢量回转法确定了空间机构连杆上沿任一直线作匀速运动的动点轨迹矢量方程,即动点轨迹方程,并进一步地对矢量方程进行微分求出动点在任一瞬时时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建立了空问机构连杆上任一直线的轨迹曲面方程,即连杆曲面方程;再应用MATLAB函数绘制了空间机构连杆上任一直线上动点的轨迹曲线、速度和加速度图以及连杆曲面图,为空间机构研究和机器人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6.
采用van Genuchten-Mualem模型描述非饱和水力传导度和水分特征曲线,将模型中的3个参数作为随机场处理,联合运用Karhunen-Loeve展开和摄动方法,得到饱和非饱和水流的一个随机数值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介质随机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水头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头标准差对介质参数的敏感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非饱和参数n、β、饱和水力传导度Ks,饱和带水头分布的变异性较非饱和带小。  相似文献   
77.
基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的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壤大孔隙的形成和分布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但尚未有研究者利用生态学方法研究其空间结构。以三峡库区紫色砂岩区的3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土壤大孔隙为研究对象,将图像处理技术与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相结合,从形态学和生态学角度量化分析土壤大孔隙的空间结构。结果表明: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大孔隙形状、空间结构复杂程度高,空间分布格局随土壤深度的增加均呈聚集分布趋势,且深层土壤的大孔隙组成较表层单一,其中草地最明显,大孔隙发育程度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优先流发育程度由大到小为:草地、果园、农地,同一土地利用类型不同孔径范围的大孔隙所形成的优先路径的连通性、导水性和发育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草地孔径范围[5.0 mm,∞)、[2.5 mm,5.0 mm)、[1.0 mm,2.5 mm)、(0,1.0 mm),农地和果园孔径范围[1.0 mm,2.5 mm)、[2.5 mm,5.0 mm)、(0,1.0 mm)、[5.0 mm,∞);将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与土壤大孔隙位置密度分布、大孔隙变异度和复杂度指标进行对比,并与以往研究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的方法进行比较,所得结果相同,证明该方法可以用于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林分空间结构分析方法简单易行,从生态学的角度完善了大孔隙空间结构的分析,弥补了目前基于物理化学方法在大孔隙结构理论分析的不足,进一步揭示了土壤大孔隙空间结构形成和分布的原因。  相似文献   
78.
为明确矮化中间砧苹果树合理的施肥位置,减少氮肥的浪费。试验于2018年和2019年,以‘烟富3’苹果/SH6/八棱海棠为试材,借助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萌芽前在树冠投影范围距树干由近及远的3个水平距离——内环、中环和外环施氮对新梢旺长期细根和土壤15N分布、树体15N吸收以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的苹果细根(直径≤2 mm)根长密度均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呈衰减规律,主要分布在距离树干水平方向0~100 cm、垂直方向0~40 cm土层范围;与不施肥(对照)相比,施氮增加了细根根长密度,以施氮区内细根根长密度增加最为显著;从垂直方向0~20 cm土层施氮区细根根长密度增加量来看,内环施氮处理增幅最大,为对照的1.33倍~1.36倍,其次是中环施氮处理。各处理土壤15N含量峰值在水平方向均出现在施氮区域,在垂直方向均出现在0~20 cm土层。不同处理间树体细根根长密度与土壤15N分布空间吻合度(RLD-15N)差异显著,内环施氮处理显著高于中环和外环施氮处理。内环施氮显著提高了新梢旺长期树体新生器官氮素累积量,树体15N利用率表现为内环施氮>中环施氮>外环施氮;内环施氮和外环施氮土壤15N残留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外环施氮。与外环施氮处理相比,内环施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果实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糖酸比,而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差异。可见,矮化中间砧苹果内环施氮有利于提高细根根长密度与土壤氮的空间分布吻合度,增加了生长前期新生器官含氮量,提高了树体15N利用效率,提高了果实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因此实际生产中成年矮化中间砧苹果树推荐在靠近树干位置的1/3树冠投影面积处,即约为距树干水平距离0~75 cm范围内施氮肥。  相似文献   
79.
利用1990、2000、2010年3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对贵州省六盘水市市区土地利用进行监测,运用土地利用类型多样性指数、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生态价值,以1 km×1 km网格为统计单元,对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城市中心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的多样性下降,离市中心较近的独立乡镇多样性快速上升,功能转变为城乡结会部;研究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程度从市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小,土地利用程度较高的网格逐渐连通;研究区内生态价值较低,生态环境脆弱.20年间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变化较大,高利用程度、低多样性、低生态效益的网格逐渐相互连通,形成大的斑块,对研究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及生态环境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0.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ng-term broiler litter application on soil phosphorus (P) and water quality and examine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soil P at a private poultry farm in Mississippi.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littered soil had 86 times more Mehlich III–extractable P in the surface horizon compared to the nonlittered soil. When compared to the runoff from nonlittered soil, mean soluble phosphate (PO4)-P concentrations in the littered soil's runoff were 85 times greater throughout the study. Mass loss of P from the littered field was significantly greater than from the nonlittered field, and it decreased with each sequential runoff event. There were no 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patial variations of litter application rates and the P spatial variability in the littered soil; however, the variations in soil P levels could be a result of the cumulative effects of more than 20 years of litter appli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