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林业   165篇
农学   174篇
基础科学   102篇
  635篇
综合类   780篇
农作物   139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以黑龙江省带岭林业局落叶松人工林为试验点,采用4种不同的采集作业模式,应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考虑作业成本、作业效率、保留木损伤、土壤干扰以及木材损耗5个指标,定量计算平缓坡和陡坡条件下不同采集作业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表明:择伐-畜力集材作业模式是该类型伐区最适宜的作业模式.  相似文献   
52.
对5年生和7年生青海云杉苗进行了不同方式的修剪,同时用不同的生长调节剂对其主干和侧枝上的芽进行了处理,发现除去青海云杉顶芽,能够促进苗木侧芽和隐芽的生长发育,提高侧芽的抽枝率,增加新枝的生长量.不同种类的生长调节剂和修剪方式对青海云杉芽的生长发育影响效果显著不同,去顶芽修剪的效果优于纺锤形修剪和篱式修剪,对于7年生苗,主干上仅留3个饱满芽的强度修剪能明显地减少主干上的芽数,使抽枝数也随之减少,处理效果最差.去顶芽能够明显的增加当年新梢数量和长于6 cm的新梢总长度,同时还能增加当年新梢上冬芽数.6BA对青海云杉芽和枝条的生长发育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抽枝宝在各个修剪处理中表现均最差,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青海云杉芽的萌发和延长生长.修剪和生长调节剂处理对5年生苗侧枝芽抽枝数影响均极显著,而对7年生苗的影响却不显著;修剪和生长调节剂的交互作用明显地影响了对7年生苗的处理效果,而对5年生苗的影响不显著.去顶芽后再用6BA涂抹青海云杉苗上的保留芽,能有效地促进青海云杉保留芽的生长发育,有利于形成更多枝条,对青海云杉采穗圃苗的处理效果最佳,强度修剪和用抽枝宝抹芽不适于青海云杉采穗圃苗的培育.  相似文献   
53.
1984年于厦门市翔安区内厝镇前垵村,采用不同造林密度、施用不同种类有机肥、不同直径截干促萌等处理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对台湾相思截干促萌短轮伐期的育林,以造林密度1.5 m×1.5 m,施用垃圾土及林木地径为12~16 cm截干为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54.
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赵萌  方晰  田大伦 《林业科学》2007,43(6):7-12
根据定位观测数据,对湖南会同第2代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因子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山洼最多,山坡次之,山脊最少;同一立地类型中,0~20 cm土层中微生物数量最多,20~40 cm次之,40~60 cm最少;在同一立地类型中,微生物总数、细菌的数量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夏季最高,秋冬两季最低;同一立地类型的板栗林地土壤微生物总数高于杉木人工林地;微生物总数与土壤含水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细菌、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真菌的数量与土壤含水率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10 cm处土壤温度不具有相关性(P>0.05);细菌、真菌的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0.01),放线菌的数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全氮含量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土壤温度、土壤含水率、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全氮含量对杉木人工林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贡献率为60%~70%.  相似文献   
55.
以东钱湖生态林优化模式为例,提出地带性植被类型是从大尺度上确定生态林优化目标的依据,而具体地点生态林优化模式确定的依据是该地点的潜在植被类型;生态林优化模式的群落结构(主要包括种类组成和配比)的确定主要是借助群落学手段参考天然森林群落的特征而制定:最后就群落学手段选择植被优化模式的特点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6.
Four clones of Populus were planted in replicated monoclonal plots near Olympia, WA, to evaluate their suitability for use in short-rotation culture. All clones were easily established and had minimal problems from damaging agents during the first five years. Observed differences among clones in pattern and amount of growth appeared to b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ces in number and density of buds, sylleptic branching, and phenology. In addition, differences in drought tolerance and stockability may also have influenced clonal differences in annual growth and stand productivity. Individual tree growth was limited by the dense 1.0-m spacing, but the best-growing clones averaged 13 to 16 m tall, 7 to 9 cm in breast-high diameter (1.3 m), and produced stand basal areas exceeding 38 m2ha-1at 8 years. Mortality was negligible for 7 years, after which various combined effects of competition, stem borer damage (Cryptorhyncus lapathi), and a severe windstorm caused mortality ranging from 18 to 36% in the three fastest growing clones.  相似文献   
57.
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4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福建省南平峡阳国有林场开展5种不同立地管理措施对1片29a生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后营造的4a生第2代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5种处理的第2代杉木林地位指数与第1代相比均略有下降。BL3BM0(收获树干和树皮、加倍采伐剩余物)处理的4a生2代杉木林生长最好,地位指数仅比1代下降0.67;其次为BL0BM0(收获地上所有有机质)处理,地位指数比1代下降0.85;BL1BM0(清走树木的所有部分)处理杉木生长最差,地位指数下降1.67。炼山处理(BL2BM1)与保留相同数量采伐剩余物而不炼山的处理(BL2BM0)相比,杉木生长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58.
针对长江中下游稻油轮作区油菜播种作业工序复杂、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油菜宽幅折叠式浅旋精量联合直播机,可实现开畦沟、浅旋灭茬、油菜精量播种、种床覆土等功能。分析确定了整机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对液压折叠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利用Matlab软件确定了液压缸结构参数以及承受的最大负载,基于拖拉机液压油路设计了液压折叠控制系统;根据开畦沟深度、宽度、耕深、覆土均匀性等作业要求,确定了刀轴转速为360~480 r/min,开沟刀、浅旋刀辊旋转半径分别为320、175 mm,开沟刀盘开沟刀数量为8;分析了分土导流板结构参数的取值范围,应用EDEM软件开展了分土导流板不同结构参数组合下的覆土均匀性正交试验,建立了覆土均匀性与分土导流板安装距离、导流板长度和分土板角度的回归数学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当分土导流板安装距离为200 mm、导向板长度为600 mm、分土板角度为60°时,覆土均匀性可达93.33%。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机组前进速度为3.6 km/h、畦沟深度为150 mm、刀轴转速为480 r/min时,油菜宽幅折叠式浅旋精量联合直播机作业后种床碎土率为91.62%,秸秆埋覆率为9...  相似文献   
59.
探索间作及带状轮作模式对玉米水氮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提出适合宁夏灌区的种植模式。试验于2019—2020年,在宁夏王团旱作节水高效农业试验站开展,设置玉米/大豆间作(IMS)、玉米-大豆带状轮作(RMS)、单作玉米(MM)、单作大豆(SS)4种种植模式。结果表明,与单作玉米相比,带状轮作处理使玉米拔节期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增加9.58%~11.45%,且与间作相比,干物质积累量增加4.29%~7.53%。带状轮作种植模式下玉米对氮素的积累量、转运量及籽粒贡献率比间作提高2.19%、30.44%和19.86%。带状轮作和间作处理土壤含水量比单作分别提高5.64%和3.98%,且主要分布于0~140 cm土层,带状轮作处理玉米水分利用效率较单作增加38.00%,且比间作增加15.61%。与单作玉米相比,间作处理提高玉米产量11.3%,降低大豆产量51.39%;玉豆带状轮作处理弱化了种间竞争力,使玉米产量提高21.98%,大豆产量下降22.91%。因此,带状轮作种植模式在水分利用效率、干物质积累、氮素转运及产量方面优势明显,可作为宁夏引黄灌区的一种有效替代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60.
在川西平原稻油轮作典型的砂质壤土区,设置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堆腐还田和直接还田)、灌溉方式(淹灌和有氧灌溉)和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的3因素裂区试验,分析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水稻氮素利用特征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与水氮管理对主要生育时期水稻氮素积累、结实期(抽穗和成熟期)氮素转运与利用、稻谷产量及成熟期稻田耕层(0~20 cm)土壤脲酶活性、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互作效应;秸秆堆腐还田对水稻氮素利用和产量及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控作用显著高于秸秆直接还田的,同一水氮管理下,成熟期植株和籽粒氮积累量分别提高了9.7%~32.9%和7.5%~45.3%,增产7.3%~18.5%,各生育期的平均土壤脲酶活性提高4.8%~9.7%;同一秸秆还田和施氮量处理下,相比于淹灌处理,有氧灌溉能不同程度的提高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并能提高多数处理的氮肥农学利用率、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及脲酶活性;同一秸秆还田和灌溉方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水稻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产量、各器官(除2017年成熟期的穗外)和植株的氮素积累量及抽穗至成熟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转运率、贡献率、土壤脲酶活性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均先增加,施氮量为150 kg/hm2时最高,继续增加施氮量,这些指标反而降低.本研究条件下,油菜秸秆堆腐还田和有氧灌溉与配施150 kg/hm2氮肥的综合管理模式可有效增强结实期土壤耕层脲酶活性,提高植株氮素积累量、结实期茎鞘的氮素转运量和转运率,从而促进水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同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