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281篇
林业   165篇
农学   174篇
基础科学   102篇
  635篇
综合类   780篇
农作物   139篇
水产渔业   16篇
畜牧兽医   122篇
园艺   36篇
植物保护   140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76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13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153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于1986~1988年,在广西六个县、市进行了旱地分带种植试验、示范,已取得了预期效果。(1)经济产量比对照高187.9kg/亩,增产44.4%;(2)纯收入比对照高108.1元/亩,增收83.7%;(3)每个工日产粮、产值比对照分别高7.6 kg、2.7元/工,增54.7%、37.0%;每元投入产粮、产值比对照分别高1.2kg、0.7元,增33.3%、41.2%; (4)产/投能量效率高31%;每投一单位辅助能,产生物能,食物能比对照分剐高400kcal、120kcal;光能利用率及光能生产率此对照分别多0.17%,0.1%;(5)土地等量比率(L.E.R)为对照的4.4倍;(6)土壤肥力比对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2.
三峡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的模式与构建途径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生态农业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农业生产经营形式的突破。立足于三峡库区这一特定区域,分析了库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背景和现状,说明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是与库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必然,在此基础上试图构建库区生态农业产业化模式,并提出保证该模式稳定高效运转的一系列措施,以协调库区人地关系,使山地生态农业系统得以可持续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03.
内蒙古阴山北麓干旱区不同种植模式对农田风蚀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试验,研究阴山北麓干旱区不同的种植模式对农田风蚀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具有发生风硅危害的潜在气候条件;(2)土壤不合理的翻耕是造成农田风蚀的重要因素,通过实行保护性的留茬免耕措施,可以有效抑制农田土壤风蚀。(3)不同作物种植条件下,条播作物农田风蚀量小于穴播作物。为了有效防治农田土壤风蚀,对作物进行高留茬处理和通过各种措施增加地表粗糙度,可以达到最大的防风蚀作用。(4)农事操作增大了土壤风蚀的潜在危险。  相似文献   
104.
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流失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在巢湖派河小流域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T1(常规复合肥)、T2(生物有机肥替代30%氮肥)、T3(控失肥替代30%氮肥)、T4(生物有机肥和控失肥各替代15%氮肥)不同施肥模式下水稻田面水中氮磷浓度变化、径流氮磷流失以及水稻产量。结果表明:处理T1的田面水总氮、总磷平均浓度分别为10.30,0.45 mg/L,与T1相比,T2、T3、T4的田面水总氮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12.2%,6.5%,5.3%,田面水总磷平均浓度分别降低了26.7%,15.6%,13.3%。T1的径流总氮、总磷累积流失量分别达17.68,1.60 kg/hm~2,处理T2、T3、T4的径流总氮累积流失量较T1分别降低了35.0%,30.8%,25.5%,径流总磷累积流失量较T1分别降低了16.3%,21.9%,22.5%。处理T1的籽粒产量为8.95 t/hm~2,处理T2、T4的产量较T1分别增加了7.8%,6.5%,差异显著,处理T3的产量较T1降低了2.2%,差异不显著。与施用常规复合肥(T1)相比,生物有机肥替代30%氮肥(T2)、生物有机肥与控失肥各替代15%氮肥(T4)这2种施肥模式既可显著提高作物产量,又能有效降低稻田氮磷流失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巢湖流域稻田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经营因素对2代3年生杉木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固定标准地,研究福建南平峡阳国有林场一片29年生、20地位指数级的第1代杉木人工林采伐前的林分密度和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第2代3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1代杉木人工林的林分密度对2代3年生杉木林分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最高密度等级(1 500株·hm-2以上)的第1代杉木林在采伐后营造的第2代杉木林,其3年生的生长量为最低;采伐后的立地管理措施对2代3年生杉木林分生长的影响不显著;第1代杉木林较高的林分密度可能对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维持不利。  相似文献   
106.
大蒜轮作与瓜类枯萎病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2000~2001年在嘉兴的试验研究表明大蒜与瓜类轮作辅以休闲明显地减轻了瓜类枯萎病的危害,发病率由瓜类连作时的50%下降到10%。土壤中(干土)病原菌孢子的存活量也由瓜类连作时的14.1×104cfu/g降低到1.2×104cfu/g。同时室内抑菌试验表明,大蒜能够明显抑制病原菌菌丝的生长,5种浓度3种浸提时间的大蒜浸提液中以浸提时间为1d浓度在25g/L的浸提液对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好,达72%;浸提7d浓度为1.56g/L的浸提液抑菌效果仅为20%。因此为减轻瓜类枯萎病的损失,提倡瓜类与大蒜作物轮作并适时休闲。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拖拉机牵引效率和过去测滑转率方法的分析,提出结构简单、不需外加电源、能直接读数、准确度可达95%以上的简易测滑仪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08.
岗平地黑土草田轮作的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玉米连作为对照 ,研究了草田轮作对岗平地黑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 :在水蚀和风蚀严重的岗平地黑土上实行草田轮作 ,有利于改善土壤的孔隙状况 ,从而改善岗平地黑土的通气有余、持水不足、易于干旱和沙化的状况。草田轮作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 ,增强微生物的总体活性 ,也可以增加土壤的酶活性 ,进而提高土壤的生物活性 ,改善土壤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09.
福建省杉木人工林序列林价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以福建省杉木人工林为对象,收集了大量杉木人工林的投入与产出资料,测算了杉木人工林单位活立木蓄积的序列林价,并用动态函数曲线拟合不同立地类型的不同利率的序列林价.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序列林价在杉木人工林最优经济轮伐期的确定及资产评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0.
老参地问题是制约参业发展的重大难题,笔者在总结前人关于老参地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测土施肥,有益微生物菌剂处理,酸碱度调整等土壤处理方法,成功地实现了老参地的短期再利用,建立了周期为1-3年的人参和西洋参的短期轮作体系。在处理后的老参地上种植西洋参,其长势,产量,病虫害及烧须情况,总皂苷含量等,与对照地新林土栽参无显著差异(P>0.05)。并开展了中试规模的推广,试验结果显示,老参地短期轮作制是改造老参地的有效措施之一,该轮作技术方法应用简便,实用,可操作性强,轮作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