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20篇
农学   7篇
  9篇
综合类   79篇
农作物   11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春兰根状茎增殖与诱芽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继代的根状茎为试材,研究简化实验技术手段,为春兰种苗工厂化生产提供参考。采取改变培养基中活性炭和糖分用量,不同光照、固体与液体静置培养方法,结果表明:活性炭对根状茎增殖起促进作用,但在根状茎诱芽中有强烈的抑制作用。糖分对根状茎的增殖有益,浓度宜为20g/L,可用白糖代替蔗糖。光照有利于根状茎增殖,双支日光灯照明优于散射光和黑暗培养。根状茎增殖在固体培养基中比薄层液体静置培养好,而诱芽阶段反之。  相似文献   
142.
【目的】采用6-BA处理蝴蝶兰,研究6-BA对蝴蝶兰催花的影响,为蝴蝶兰花期调控提供依据,同时为不易催花品种的成花诱导提供参考。【方法】以火凤凰蝴蝶兰成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空调催花条件下,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6-BA 0(CK)、5、10、15、20、25、30 mg/L等6个浓度,每隔10 d进行喷施处理,喷施部位为蝴蝶兰自上向下第2、3、4叶片节部位,期间测定蝴蝶兰叶片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以及CAT、POD活性,调查抽梗率、双梗率、花梗长度、处理到抽梗天数、花朵直径和花蕾数等指标。【结果】25 mg/L 6-BA处理蝴蝶兰后30 d抽梗率为80.00%,清水对照植株抽梗率仅11.76%,10~30 mg/L 6-BA处理后40 d抽梗率超过90.00%、处理后50 d全部抽梗;25~30 mg/L 6-BA处理到抽梗天数为29 d,显著低于清水处理的44 d。花芽未抽出时,蝴蝶兰叶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最低、可溶性糖含量最高;花芽抽出时,蝴蝶兰叶片CAT、POD活性逐渐下降。【结论】6-BA喷施处理蝴蝶兰的最适宜浓度是25 mg/L,在较短时间内抽梗率达到最高,为低温替代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3.
【目的/意义】进一步了解台湾花卉产业发展经验并从中获得启示,为大陆花卉产业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利用文献分析方法,对台湾花卉产业的生产现状、区域布局、销售市场等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台湾花卉产业发展经验在于政策引导与推动、注重科技研发和异业结盟。  相似文献   
144.
我国兰花栽培的历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我国兰花的种类与分布进行概要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兰花栽培的历史,将其分为5个阶段;指出了我国现阶段兰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我国兰花栽培的前景,并针对我国兰花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45.
兰花试管开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兰科植物试管开花研究的一些进展,着重介绍实生苗、组培苗以及环境、营养条件、培养基附加成分等因素对开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6.
以佛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兰科植物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结合样线法进行系统性调查,研究其种类组成与区系特征、分布规律、受威胁现状及发展趋势,以期为该地区兰科植物的保护以及保护区功能优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兰科植物48种,其中地生兰31种,附生兰15种,腐生兰2种;2)区系组成以热带成分和中国特有分布为主,具有热带分布向温带分布过渡的特征;3)研究区兰科植物种群密度不高,且空间分布很不均匀,水平分布呈现5个不同程度的热点区域,垂直分布以海拔700~1100m较为集中,符合“中域效应”理论分布特征;4)不同的植被类型分布的兰科植物多样性差异大,主要分布于常绿阔叶林至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5)保护区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活动干扰,需加强对兰科植物热点分布区域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7.
为更全面系统了解兰花保鲜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进展情况,以英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WOS)和中文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兰花保鲜研究文献为数据源,采用CiteSpace计量工具,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技术对1989—2021年国内外各科研院所发表的研究文献进行梳理统计和数据分析。分析表明,世界范围内兰花保鲜研究论文发文量总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研究领域中影响力最大的依次是中国、泰国和美国;研究的兰花种类主要集中于石斛兰、蝴蝶兰和文心兰;其中中国学者重点研究蝴蝶兰和文心兰,泰国研究团队主要研究石斛兰;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衰老生理方面,其中内源激素乙烯是兰花衰老生理研究的重点,而如何抑制乙烯是兰花保鲜研究中生理实验的热点。根据统计数据综合分析推断,兰花衰老的分子机制、利用分子技术延长花朵寿命将成为兰花保鲜前沿研究重点与新兴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