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林业   23篇
农学   23篇
基础科学   6篇
  10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3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 毫秒
21.
以“赤霞珠”葡萄为试材,在秋季对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尿素,研究其对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期为提高酿酒葡萄叶片的光合作用和果实品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酿酒葡萄的生长后期,叶面喷施1%~4%的尿素可明显提高葡萄叶片气孔导度和叶绿素含量,提高了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净光合速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其中,3%尿素处理不但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也显著提高了酿酒葡萄果实的品质.因此,秋季叶面喷施适当浓度的尿素可通过调节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和光合作用关键酶活性来提高叶片光合速率,最终提高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22.
在巨峰葡萄果实缓慢生长期对果实外施激素和对枝条环剥处理,结果表明,外源ABA单独处理、果穗下方环剥与外源IAA或ABA联合处理均使始熟期提前到来;外源IAA(300mg/L)处理并没有推迟果实的始熟期,而外源GA3处理则使始熟延迟。分析各种处理果实的内源激素变化后认为,虽然果肉ABA浓度的升高并不总与始熟期相一致,但ABA做为始熟启动信息几乎是可以肯定的。IAA浓度在始熟期毫无例外地下降到低谷,说明IAA数量的减少也是始熟的必要条件之一。GA3处理在延迟始熟的同时减缓了IAA的下降而并未影响ABA的变化。果穗上下方环剥试验表明果实中启动成熟的ABA可以不来源于叶片。讨论了果实中内外源激素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始熟启动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3.
During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1978–1980, cloudberries (Rubus chamaemorus L.), cranberries (Vaccinium oxycoccus L. & Vaccinium microcarpum Turcz.) and lingonberries Vaccinium vitis‐idaea L.) growing wild in Swedish forests and mires were inventoried in the annual National Forest Survey. Both the coverage and fertility of these were estimated. Observations from 42 000 test sites (314 m2 each) were processed according to geographical region, composition of tree and field layer, altitude and occurrence of draining ditches. Cloudberries cover 425 000 hectares or 1.5 % of the total investigated area (28.6 million hectares). The corresponding values for cranberries and lingonberries are 136000 hectares (0.5 %) and 1362000 ha (4.8%) respectively. Open mires have a greater degree of coverage by cloudberry and cranberry than wet forests on peat. The reverse situation is true for lingonberry. The total berry yield on peatland was estimated to 116.6 million kg (freshweight), distributed as 75.7 million kg cloudberries, 20.8 million kg cranberries and 20.1 million kg lingonberries. The corresponding production of lingonberries on mineral soils was 188.8 million kg. Both in wet forests and on mires, drained areas show lower berry production for the three species, with one exception. Lingonberries yielded better on drained mires. Productive stands of cloudberries and cranberries ought not to be drained for economic reasons.  相似文献   
24.
油菜素内酯和脱落酸调控葡萄果实花色苷合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究2,4-表油菜素内酯(2,4-epibrassinolide,EBR)和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处理对葡萄花色苷合成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类黄酮糖基转移酶(UFGT)活性以及果实内源ABA含量的影响,探索油菜素内酯调控葡萄果实成熟及花色苷合成的机理。【方法】以酿酒葡萄‘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和‘烟73’(Yan 73)为试材,在葡萄转色前分别用0.1、0.4、0.8 mg.L-1EBR,1mg.L-1Brz(brassinazole,BR生物合成抑制剂)和200 mg.L-1ABA,均匀喷施于葡萄果实,在葡萄成熟过程中测定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及PAL和UFGT酶活性,同时测定果实ABA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结果】在果实着色初期,‘赤霞珠’和‘烟73’葡萄果皮PAL和UFGT活性及果实内源ABA含量均逐渐升高,当果实接近成熟花色苷含量基本稳定时ABA含量开始降低。与对照相比,0.4mg.L-1EBR和200 mg.L-1ABA处理显著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提高了果皮PAL和UFGT活性,促进了果皮花色苷的合成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0.1 mg.L-1和0.8 mg.L-1EBR处理总体增加了果实内源ABA含量,促进了花色苷的合成和可溶性固形物的积累,并提高了UFGT和PAL酶活性,但比0.4 mg.L-1EBR处理提高的幅度小,且差异显著。1 mg.L-1Brz处理使果实ABA的合成推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皮PAL和UFGT活性以及花色苷含量均低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结论】外源EBR和ABA处理促进了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在不同浓度EBR处理中,以0.4 mg.L-1处理效果较好;内源ABA可能参与了EBR对葡萄成熟和花色苷合成的调控。  相似文献   
25.
中国盛产小浆果,但小浆果不容易保存且季节性强,因此附加值较低,为了提高小浆果的产品附加值,本试验研究了小浆果酒的发酵工艺,并探讨了解决出汁率低,果酒单宁含量过少所导致的货架期短、挥发酸高、不易澄清等问题。试验以小浆果红树莓为原料,经破碎、酶解、澄清、发酵、过滤等工艺,制得了发酵型红树莓果酒,经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发酵工艺,确定最佳的酿造工艺条件。结果表明,酶解过程采用25 g/kL EMACLAR果胶酶和25 g/kL EVZYM果胶酶低温酶解14 h,与传统方式对比,出汁率提高了10%;发酵过程,红树莓果汁初始糖度19%,利用VP5为酿酒酵母,接种量为10%,发酵温度22℃;发酵结束后使用树脂降酸,澄清过程使用30 g/100 L硅藻土、15 g/100 L明胶复合澄清的方式。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红树莓果酒酸度爽口,色泽清亮、均匀,有明显的树莓香气和纯正的发酵型香气。  相似文献   
26.
葡萄果实降异戊二烯类物质合成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孟楠  刘斌  潘秋红 《园艺学报》2015,42(9):1673-1679
降异戊二烯类物质是构成葡萄果实香气的重要组分,其极低的感官阈值和怡人的花果香味,对葡萄及葡萄酒香气品质具有重要的贡献。综述了葡萄果实中主要降异戊二烯类物质的种类、香气特点、生物合成途径及关键酶、生物合成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关键酶的调节及相关转录因子、栽培措施的影响等是今后主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7.
随着树莓推广种植面积的不断增加,树莓人工采摘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树莓产业的发展。在调查研究国内外树莓采摘机械化发展现状、市场需求情况和预期效益的基础上,分析研制树莓采摘机械的必要性,为促进我国树莓生产机械化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
以吐鲁番7年生‘无核白’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密度光伏板对‘无核白’叶幕微气候、叶片质量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旨在找到合适的光伏板密度,为葡光互补新型栽培模式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光伏板密度的增大,叶幕空气温度降低,空气相对湿度增大,光照强度显著降低。‘无核白’葡萄叶片质量、果实品质随着光伏板密度的增大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中度遮阴条件下,‘无核白’叶片的纵、横径,叶绿素含量和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表现最佳。在吐鲁番地区采用光伏板遮阴对‘无核白’葡萄叶幕微气候有显著影响,适度遮阴有利于缓解夏季高温强光对葡萄生长发育的危害,但过度遮阴会产生负面影响。在吐鲁番地区推广葡光互补栽培模式时,建议选择光伏板的间隔为1.0 m。  相似文献   
29.
小浆果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深受人们喜爱,被国际市场誉为第3代水果。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林业小浆果的智能采摘与分选成为一种新的趋势。目前,由于现有技术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不高,导致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深度学习方法的飞速发展促进了检测技术的精确作业和检测精度的提高。文中概述了深度学习的发展进程,通过总结国内外关于深度学习方法在小浆果采摘与分选中的应用,提出深度学习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并展望深度学习方法在小浆果智能采摘与分选检测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0.
胡椒果实的生长规律及其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养分含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胡椒花穗、果实的生长规律和果实在不同发育阶段的养分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胡椒从开花、果实生长发育到成熟,需要8一9个月。随着胡椒果实的发育膨大,果实N、P、K、Ca和Mg的含量逐渐增加,但不同养分增加幅度有所不同。胡椒果实中还含有一定的微量元素,如锰、铁、硼、铜和锌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