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4篇
  免费   101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林业   89篇
农学   192篇
基础科学   211篇
  440篇
综合类   795篇
农作物   158篇
水产渔业   3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52篇
植物保护   26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101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45篇
  2013年   149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for 6 years on a silty clay loam to study the effect of soil management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root growth, nutrient uptake and yield of rainfed maize (Zea mays L.) an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L.) grown in a sequence. Treatments were: no-tillage (NT), NT+pine needle mulch at a rate of 10 t ha−1 (NT+M), conventional tillage (CT), CT+pine needle mulch at a rate of 10 t ha−1 (CT+M) and deep tillage (DT). The soil is classified as a Typic Hapludalf and has compact sub-surface layers. The NT treatment increased the bulk density of the surface layer but this problem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no-tilled treatment having mulch at the surface (NT+M). The CT+M and NT+M treatments favourably moderated the hydro-theregime resulting in greater root growth, nutrient uptake and grain yields of maize and wheat. The DT treatment, imposed only once,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tudy, also enhanced root growth and grain yields. The yields were similar to the mulched treatments for maize and somewhat less than the mulched treatments for wheat. Mulched treatments generally showed significantly greater total uptake of N, P and K than corresponding unmulched ones. Since NT+M was comparable to CT for maize and superior for wheat, the latter is preferable since it does not require ellaborate tillage.  相似文献   
82.
温度势梯度下土壤水平一维水盐运动特征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分析温度势梯度作用下的土壤水平一维水盐运动特征,该文对土柱中存在温度势梯度时不同初始含水率下水盐运动的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对瞬态温度变化过程和稳态温度形成特征的探讨,研究了温度势梯度存在时水平一维土柱中水盐运动的特点。在温度势梯度影响下土壤水分总体上从暖端向冷端迁移,而土壤盐分则以某位置为临界点在暖端累积,在该临界位置前后土壤含盐量与初始含盐量相比,由高于该值到低于该值,并在接近冷端处与初始值相同  相似文献   
83.
为了了解覆盖透明膜对土壤的增温和消毒效果,以土壤无覆膜处理为对照,研究了陕西关中地区利用透明膜覆盖进行土壤太阳能消毒期间的温度变化,及对消毒土壤上生长的4个大白菜品种产量和发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处理的地表及地下5,10,15和20 cm的最高温度分别可达62.95,54.05,48.05,42.1和40.7℃,与对照相比,平均温度最大差值分别为12.37,10.43,9.46,7.62和7.87℃,即随土壤深度增加,覆膜处理的增温效果下降;就温度持续时间而言,在处理的30 d内,处理与对照温度超过40℃的时间有极大差异,覆盖使地下5,10,15和20 cm处在15:00超过40℃的时间分别为18,14,1和1 d,在19:00分别为15,12,4和1 d,而对照均为0 d;覆膜使土壤日温差加大,晴天尤为显著,并随土层深度增加日温差递减,晴天15:00时,覆膜土壤地表及地下5,10,15和20 cm处的温度分别为对照平均温度的1.41,1.40,1.31,1.23和1.29倍。消毒效果表明,处理田块生长的02杂64、北京桔红心、春晓和秦白二号4个大白菜品种生长势明显增强,毛菜产量较对照高(春晓除外),炭疽病发生率较对照显著降低,降幅达32.3%~71.1%。  相似文献   
84.
覆膜能明显提高黄瓜生育前期的干物质积累和对各营养元素的吸收,初花期二者分别比对照增加75%和79.2%(N、P、K、Ca、Mg五种元素平均);养分吸收高峰比对照提前,出现在采收至采收盛期,五种元素吸收强度平均为420克/亩·日,比对照增加40.1%;覆膜能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前期尤为突出。在产量表现上,覆膜区黄瓜亩产7151公斤,比对照增产23.2%。  相似文献   
85.
不同覆盖措施的保水效果及对烟叶产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覆盖保水措施对烤烟生长发育、土壤含水量、烟叶产质及病害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和秸秆覆盖均可显著促进烤烟的生长发育,其中地膜覆盖对烟株早期生长有利,而秸秆覆盖在烟叶旺长后优于地膜覆盖;两种覆盖方式均可增加干旱季节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但前期地膜覆盖的保水效果优于秸秆覆盖;覆盖栽培有利于减轻烟草花叶病的发生;可显著提高烟叶产量和上等烟比例,其中以秸秆覆盖表现更佳。  相似文献   
86.
秸秆覆盖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2,自引:3,他引:62  
通过田间定位试验和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探讨了秸秆覆盖对川中丘陵区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1相比,秸秆覆盖可使土壤总孔隙度增加2.88%~5.76%,土壤容重降低1.86%~3.73%,并且各生育期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均比对照高,并且秸秆覆盖还田对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具有较大作用,改善了土壤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同时秸秆覆盖还田使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得到明显提高,从而培肥地力。试验表明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作物增产效果越明显。  相似文献   
87.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渗水地膜穴播对谷子根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谷子的总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分别较对照增加了51.30%、47.89%、48.39%、41.63%.产量增加48.57%,产量与根长、总表面积、总体积、根尖数、根于物重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发达的根系是渗水地膜穴播增产的根源.  相似文献   
88.
地膜覆盖和小拱棚覆盖是在早春进行甘兰栽培简易保护地形式。本文研究表明:小拱棚覆盖在提高空气温、湿度,特别是提高地温方面的效应要好于地膜。从拱棚和地膜覆盖以后甘兰的生长情况来看,前者较后者缓苗快,结球早,球叶多,包球紧,产量高,上市早。所以,采用小拱棚覆盖形式确是一条早春栽培甘兰的有效途径。另外,本研究还初步得知,甘兰的外叶面积,外叶数和球叶重是正相关的。  相似文献   
89.
水稻覆膜旱作抑制稻田甲烷排放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密闭箱法研究了水稻覆膜旱作抑制稻田甲烷排放的效应。结果表明,水稻覆膜旱作使稻田土壤氧化还原电位提高25mV;水稻的返青期和成熟期是甲烷排放的2个高峰期;水稻返青期,覆膜旱作处理的甲烷含量比传统淹水处理的低40μL/L,降幅达28.6%。  相似文献   
90.
局部覆盖条件下干旱过程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旱棚人工控水、蒸发桶称重法,对地膜、渗水膜、干草、塑料泡膜4种地面覆盖材料在50%覆盖度下的土壤水分蒸发性能及保墒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透水或不透水覆盖材料均能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其中蒸发抑制作用最强的为地膜,其次为渗水膜,塑料泡膜作用最小;在为期5个月的试验期间,地膜、渗水膜、干草、塑料泡膜覆盖可减少土壤蒸发量分别为23.04,10.89,10.03和5.68mm。试验还发现,覆盖材料对土壤蒸发的抑制能力与土壤干旱过程密切相关,低含水率持续干旱阶段土壤蒸发速率随蒸发历时延长而减小;高含水率干湿交替及持续干旱阶段则相反。局部覆盖能显著提高覆盖区与相邻非覆盖区的平均土壤含水率,延长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水分的持续期,减轻持续干旱对造林成活和幼林生长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