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8篇
  免费   102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262篇
农学   135篇
基础科学   74篇
  255篇
综合类   821篇
农作物   109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426篇
园艺   51篇
植物保护   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1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11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102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新疆棉花播种-开花期低温冷害的初步判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参考新疆不同棉区地膜栽培棉花的气候减产年方面的研究,结合各监测点的农业气象资料和单产资料,初步研究不同棉区棉花播种-开花期低温冷害判别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当北疆棉区6月月平均气温距平≤-0.5℃,南疆棉区5—6月气温持续偏低且月气温距平均≤-0.5℃、或棉花的开花日期滞后,其中喀什棉区棉花开花期比常年晚5d以上,石河子棉区、博州、巴州和阿克苏棉区晚3d以上时、或当6—8月中至少有两个月的月气温为负距平、且6—8月的平均气温距平在0~-0.4℃时,就可能出现一般气候减产年。而当6—8月各月的气温距平均为负值,且其平均气温距平≤-0.5℃时,就可能出现严重的气候减产年。研究结果为当地棉花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对冬小麦极端气象年份的气候特征与小麦地上部生长发育状况进行了分析比较.在2003年寒冬冷春、日照偏少、春雨偏多的气候条件下,与2002年相比,冬小麦主要生育期分别推迟4~18 d,单位面积茎数(峰值)减少29.1%;生物量及叶面积系数大幅下降;穗粒数、千粒重虽分别提高6.37粒和3.21 g,但有效穗数降幅较大(320.84万穗/hm2),仍导致减产612.29 kg/hm2.分析结果认为,在气候异常年份,改进播种制度,调整播种量,间接调控单位面积穗数,可有效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利用年限蔬菜大棚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演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李德成  花建明  李忠佩  周祥  张桃林  VELDEB 《土壤》2003,35(6):495-499
本文主要研究蔬菜大棚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随棚龄(利用年限)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除Mo外,在0~40cm内不同深度处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异很小;露天大田改为蔬菜大棚后第1年,微量元素含量一般显著降低,然后显著升高,5年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除Mo之外,微量元素含量之间均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一定的线性相关;大量施用家禽粪便和复合肥可能是蔬菜大棚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增加的主要来源,但尚未引起土壤污染;土壤缺Mo严重,在施肥中应予适当的考虑。  相似文献   
994.
通过分析宁夏灌区水稻丰歉年产量与各时段积温间的相关性,确定了影响宁夏水稻丰歉年的温度关键期是8月中旬~8月下旬(扬花—灌浆前期),并用气象当量法划分出宁夏灌区水稻丰歉年的温度指标(温度当量)为积温值440℃·d和日均温度21℃。为宁夏灌区水稻的选种、育种,以及栽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东北地区农作物生长期内温度变化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温度变化的实际历史资料,并与主要农作物生长期相结合,研究了50-90年代东北地区作物生长期内平均温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本区各省作物生长期内温度均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随地理纬度减小趋于下降,其中以黑龙江省的克山温度增幅最大,达1.55-2.09℃,辽宁省的本溪温度增幅最小,仅为0.06-0.33℃。从全区平均来看,春小麦生长期内温度增幅大于春玉米,前者增加1.35℃,后者增加0.93℃,60年代和90年代是本区作物生长期内温度快速上升的时期。  相似文献   
996.
对三类不同开垦年代的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和酶活性的演变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发现,因土壤类型的不同,其变化的趋势完全不同。红壤各类微生物的数量和酶活性随耕作年代的增加而升高,而黑士则略呈下降趋势,灰漠土略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放线菌的数量增加极显著。  相似文献   
997.
该文旨在比较研究不同栽培基质(土壤、泥炭、泥炭/珍珠岩(1/2)、珍珠岩和营养液循环系统)中生长的樱桃番茄在夏季受热应激时的反应。试验于2002年7、8、9月进行,番茄分别移植到3个温室中,温度设置为:25/20℃,35/25℃,>35/>25℃,分别在番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测试分析了温室内环境因子的变化和气体交互作用:温室内温度与湿度(R2:0.894~0.972)、温度与CO2浓度(R2:0.668~0.786)之间呈线性关系。测定了番茄的生长率,表明茎伸展与栽培基质密切相关。用叶水势来反映受热应激下番茄的水分状况,表明方差分析显示无论是黎明前还是正午,栽培基质和热应激对叶水势的变化有重要的作用。实验结果可正确确定热胁迫影响的生育时期,并为选择夏季番茄生产的适宜栽培基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8.
We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mixed planting of fast growing tree species with indigenous Amazon tree species and soil tillage practices o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n a deforested site used for agricultural cultivation. The site wa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mazon and consisted of Ferralsols. Bulk density and soil hardness were compared in the mixed planting site and an area where only indigenous tree species were planted. Many roots of the fast growing trees penetrated into the profile and caused changes i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i.e., decreasing bulk density and hardness. When tillage practices prior to planting were combined with mixed planting, the changes i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were enhanced and the growth of not only the planted fast growing trees but also indigenous species such as mahogany, Swietenia macrophylla , which is shade tolerant, was accelerated.  相似文献   
999.
猪舍环境温湿度对育成猪的生理及生产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试验采用美国DSI公司生产的动物生理参数无线遥测系统与猪舍环境参数及动物行为自动检测系统研究了长白猪在夏季湿热环境下的行为生理反应。结果表明猪舍高温将导致猪的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猪的生产性能降低等热应激反应,高温高湿环境下猪的热应激反应更为严重,高温时环境湿度增大10%,相当于环境温度升高1℃对猪的影响。环境温度对猪的体温和心率影响极显著;环境湿度对猪的体温影响显著,对心率有影响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温度对不同年限日光温室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日光温室作为具有我国特色的一种高强度的栽培方式,过量施肥问题突出。随着温室栽培在我国北方地区规模的不断扩大,由此带来的土壤退化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值得关注。不少研究表明,随着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增加;且温室栽培中的土壤温度与露地存在很大差异,其土壤氮素矿化特性如何,尚缺乏研究。【方法】本研究以位于黄土高原南部陕西省杨凌示范区不同栽培年限的日光温室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好气培养法(84 d)测定不同培养温度(20℃和30℃)对不同年限温室(0 3年)土壤0—20 cm及20—40cm土层氮素矿化量,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土壤氮素矿化曲线,根据土壤氮矿化势(N0)评价不同栽培年限温室土壤氮素矿化特性。【结果】1)随着日光温室栽培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和氮素累积矿化量随之显著增加。2)30℃的土壤氮素累积矿化量高于20℃的矿化累积量;栽培年限长的日光温室矿化作用对温度的敏感程度高于年限短的温室。3)若温度和栽培年限同时增加,土壤氮素累积矿化量随之增加,说明温度和栽培年限对土壤氮素净矿化量有一定的交互作用,但差异不显著(P0.05)。4)日光温室栽培年限越长,土壤氮矿化势(N0)越大;与种植前相比,第2a、3a温室土壤氮矿化势增加了5.59和11.48倍。5)回归分析表明,0—20 cm土层土壤有机质含量每增加1 g/kg,20℃和30℃条件下土壤氮矿化势(No)分别增加2.70及3.18 mg/kg;土壤全氮含量每增加1g/kg,No分别增加37.28及43.12 mg/kg。【结论】日光温室土壤氮素矿化量随其栽培年限的增加显著增加;培养温度由20℃增加到30℃,土壤氮素矿化量也明显增加,日光温室栽培年限和温度对土壤氮矿化有一定的正交互效应。因此,在日光温室氮素管理中应考虑栽培年限和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以采取针对性的氮素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