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56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862篇
林业   896篇
农学   988篇
基础科学   410篇
  1449篇
综合类   3442篇
农作物   377篇
水产渔业   101篇
畜牧兽医   561篇
园艺   197篇
植物保护   87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187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34篇
  2020年   364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314篇
  2017年   419篇
  2016年   418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451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610篇
  2010年   452篇
  2009年   391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421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290篇
  2004年   220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121篇
  1998年   112篇
  1997年   81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82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41.
西北干旱灾害及其气候趋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利用西北五省1950~2000年降水、温度和农作物旱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作物受旱成灾率确定了西北干旱指标和旱灾等级,分析了西北旱灾特征及气候变化趋势。表明西北农业旱灾以70、90年代最严重,而且呈增加趋势,气温在升高,降水在减少。根据预测21世纪前十年西北干旱有所减轻。  相似文献   
42.
关中西部四灌区旱情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关中西部灌区水资源合理调控提供依据,在简述干旱及其分类的基础上,指出了关中西部各类干旱多源于气象干旱。对该区7个气象站的年降水进行分析表明,各气象站年降水量的变差系数均为0.25,偏态系数均为0.5。以兴平气象站作为代表站对不同历时的旱情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1月到来年2月发生重旱和特旱的概率较大,在30%左右,特别是12月份,概率达54%,且以特旱为主;7、8月份以中旱和重旱为主;夏玉米播前发生特旱的概率较高,达27%,拔节孕穗和抽穗开花期以特旱为主,概率达33%;冬小麦的越冬和麦黄期以特旱为主,发生概率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43.
灰色灾变理论在宁南山区干旱气候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分析宁南山区干旱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基础上 ,借助灰色灾变理论分别建立了春旱、夏旱、秋旱、春夏连旱、夏秋连旱、全年旱等六种干旱类型的 GM( 1 ,1 )预测模型 ,并对 2 0 0 0~ 2 0 2 0年的干旱气候做出预测。经对 2 0 0 0年和 2 0 0 1年预测结果验证 ,吻合性良好。此外 ,提出了宁南山区抗旱防旱的综合农业措施。研究结果可对广大旱区抗旱减灾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4.
Effect of air temperature, rain and drought on hot water weed control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The influence of rain and drought before, and air temperature during, weed control with hot water was studied in laboratory experiments on the test weed Sinapis alba (white mustard). The plants were grown in a greenhouse and treated outdoors. There was no difference in weed control effect when S. alba plants at the four‐leaf stage were treated at the air temperatures 7°C and 18°C. The effective energy dose for a 90% fresh weight reduction was 465 kJ m?2 for both air temperatures. Weed control of S. alba at the four‐ to six‐leaf stage in rainfall above the rainwater run‐off level increased the required effective energy dose by 20% (i.e. 120 kJ m?2) compared with dry plants. A short period of drought just before treatment on S. alba at the two‐ to four‐leaf stage increased the plant fresh weight reduction, which was 22% at low energy dose (190 kJ m?2) and 44% at high energy dose (360 kJ m?2). Hot water weed control should thus be carried out when the plants are drought stressed and avoided when the plants are wet. The air temperature seems to be of little importance in the range 7–18°C.  相似文献   
45.
根结线虫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概述了根结线虫的发生分布和传统分类鉴定,以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同工酶电泳技术、DNA重组技术、PCR技术)在根结线虫种和生理小种鉴定中的运用及其防治,并对生物防治及抗根结线虫育种、转基因工程在植物线虫学研究领域上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6.
小麦苗枯病菌的ITS分析及PCR检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小麦苗枯病菌(Clavibacter fangii,Cf)是引起小麦细菌性苗枯病的病原,本研究用16S~23S rDNA间的内源转录间隔区(internally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L1(5'-AGTCGTAACAAGGTAGCCGT-3')和L2(5'-GTGCCAAGGCATCCACC-3')扩增Cf和其它相关细菌的基因组DNA;并对其PCR产物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将所获序列和其它已报道的细菌ITS序列进行多重比较后设计出Cf的特异性引物I1(5'-TGCCAAGTCACACTGAGACGA-3')和I2(5'-CAATGATCTACCACCCTCCGA-3')。此引物可以从Cf中扩增出351bp的特异性片段,而其余参试的21个细菌PCR反应结果均为阴性。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小麦苗枯病菌的快速、可靠检测。此外,本研究对多种植物病原棒形杆菌的ITS序列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其具有一定的分类意义。  相似文献   
47.
盐池半荒漠风沙区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耐盐池半荒漠风沙区土地沙漠化发生发展规律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在土地沙漠化的过程中土壤和植被的变化过程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48.
内蒙古旱作农区农业干旱灾害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旱作农区旱灾的孕实环境、旱灾特征及灾情分析,提出了一种综合评价旱灾对农业生产危害程度的定量化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对旱作农区各旗(县)进行灾情分区,从而为抗旱减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9.
青海省干旱预警服务系统设计与建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阐述青海省干旱概念、类型、成因与评估指标的基础上,确定了旱情监测区域。以地面常规监测、气候监测和空间遥感监测相结合为基础,设计和建立了"监测—评估—预测、预警"信息业务系统,可为研究干旱发生规律,及时监测和预测干旱的发生,评估干旱程度以及制定防灾、减灾、救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干旱指数及其在青海东部旱区特征分析上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土壤水分平衡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析和评估旱害的5项指标:贫水指数、凋萎指数、降水指数、综合指数和干旱指数,并依据干旱指数对乐都浅山地区1961~1999年的粮食生产进行了年型分类。结果为:39a间共发生特大旱1a,大旱年3a,中旱年19a,轻旱年11a,平水年5a;发生机率分别为2.6%、7.69%、48.72%、26.21%、12.82%。同时认为青海东部地区旱区作物需水和耗水参数矛盾突出,干旱几乎年年发生,具有明显的难以预测性、多变性和不可控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