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85篇
  免费   503篇
  国内免费   1333篇
林业   1558篇
农学   2196篇
基础科学   2421篇
  1468篇
综合类   5322篇
农作物   495篇
水产渔业   71篇
畜牧兽医   268篇
园艺   155篇
植物保护   867篇
  2024年   90篇
  2023年   303篇
  2022年   427篇
  2021年   477篇
  2020年   402篇
  2019年   613篇
  2018年   377篇
  2017年   558篇
  2016年   680篇
  2015年   549篇
  2014年   640篇
  2013年   607篇
  2012年   924篇
  2011年   903篇
  2010年   712篇
  2009年   771篇
  2008年   579篇
  2007年   642篇
  2006年   588篇
  2005年   525篇
  2004年   463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17篇
  2000年   284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206篇
  1996年   181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92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81.
朱千锋 《湖南农机》2011,(11):66-67
在很多的行业、部门中,都存在着因为现场与能够处理数据的管理机构隔着较远的距离,或者因为现场无人值守而导致取得的第一手数据无法及时的进行上传,但是,又必须要定时的对部分现场数据进行及时的了解和传送,这样的话对现场的情况就能够起到实时监控或者准时监控的目的。这时,各行业部门中就非常需要得到一种能够满足该项要求的单片机数据采集及远程通信系统来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2.
为了探寻影响油茶高接换冠后枯桩的相关因素,为今后油茶高接换冠技术改良提供理论依据,调查研究了嫁接方法、接穗品种、砧木粗度、留截高度和嫁接方位等因素对油茶高接换冠后枯桩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因素对油茶枯桩程度影响极显著。其中,采用插皮腹接、砧木直径2~6 cm枯桩程度最低;采用‘华硕’和‘湘林XLJ14’其枯桩程度显著低于其它品种;留截高度越低枯桩程度越低;嫁接方位在外侧枯桩程度最低。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留截高度对油茶枯桩程度的影响最大;其次是嫁接方法、砧木直径和嫁接品种;而嫁接方位对油茶枯桩程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3.
In this study, F2 populations from two 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lines MBI7455 and MBI7358, were quantified using SSR to evaluate the parents' genotype and detect QTL related to fiber quality plus yield traits of cott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current parent (CCRI45) hosted 96.70% and 95.60% of 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ion in MBI7455 with 12 chromosome segments and in MBI7358 with 16 chromosome substitution segments of Gossypium barbadense, respectively. In the F2 population, the average rate of chromosome substitution of the recurrent parent (CCRI45) was 96.44%, and the average segments of chromosome substitution of Gossypium barbadense was 13.42, with an average segments of homozygous donor chromosome value of 3.90. Analysis showed 19 fiber quality-related QTL with a phenotypic variance of between 2.52%-13.11% and seven yield traits-related QTL with a range of 2.93%-11.40% phenotypic variance, resulting in a total of 26 QTL. The CSSLs could be used to detect QTL for fiber yield and quality traits, which offer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cotton molecular-assisted breeding.  相似文献   
84.
标签机是目前工业贴标应用最广泛的机器,其自动贴标签机贴标的效率与质量,较人工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对其设计和优化有着重大的工业革命性意义。本课题就现有的自动标签机的出标机构,传送机构等机构进行了优化,如何实现自动标签机的不间歇运动和多功能贴标等功能做出了论述。  相似文献   
85.
根据烟田苗期的农艺要求和种植模式,在现有的烟田苗期残膜回收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改进,设计出适合云南本地烟草种植模式的烟田苗期残膜回收机。介绍了残膜回收机的主体结构,并完成万向节传动机构的UG建模,对模型进行运动仿真得到速度传递的关系;设计能使机器在行走过程中实现仿形限深目的的机构以及在完成卷膜作业后能够方便卸膜的卸膜机构。  相似文献   
86.
针对黑龙江垦区各农场农机装备水平不平衡差异问题,采用支持向量机多类分类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将农机装备水平分为3个等级水平,从总量、速度和均量3方面选取10个评价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确定5个主要合成指标;建立多类分类支持向量机新模型,把新模型转化成一个互补问题,利用Lagrangian隐函数进一步转化成一个强凸的无约束优化问题,采取快速牛顿算法进行求解;利用实证调研数据,从发展差异度的角度对黑龙江垦区98个农场农机装备水平的差异进行多指标分析,在分类的准确度和训练速度方面都有很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87.
针对我国北方农村的气候和农艺特点,设计制造出一种多功能复式作业机。详细说明该机的总体结构设计。分析该机作业技术特点,介绍整机主要技术参数和各部装结构形式。并通过进行机组耕整作业试验来验证该复式作业机的作业效果,结果证实该机具设计科学合理,技术性能良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性价比合理。  相似文献   
88.
棉花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已在农作物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重大进展。为了便利棉花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标记的研究和应用,介绍了利用基因芯片、简化基因组测序、重测序等在棉花中开发SNP标记的方法 ,综述了SNP标记在棉花遗传图谱构建、数量位点的定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组测序以及系统进化等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异源四倍体棉花中SNP标记开发时,同源序列位点和部分同源序列位点上的SNP标记辨别问题进行了系统探讨,对其快捷的开发、检测方式和在数量基因定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9.
为对秸秆覆盖混埋还田耕整地技术模式进行深入研究,需要研发配套圆盘耙联合整地机具,机具研发过程中首先要解决受秸秆影响的堵塞问题。通过进行影响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和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探索独立连接圆盘耙单体排列参数对秸秆堵塞问题的影响规律。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对应机具通过性评分为3分的三个因素临界值:耙片间距为275 mm,横梁间距为900 mm,错位间距取值全部满足试验要求。正交试验极差分析结果表明:耙片排列参数对机具堵塞影响主次顺序为耙片间距B,横梁间距L,错位间距S;机具通过性的较优组合为耙片间距325 mm,横梁间距1 100 mm,错位间距0 mm。正交试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机具排列参数耙片间距和横梁间距对机具堵塞影响显著,错位间距对机具堵塞影响不显著。正交试验回归分析结果得到拟合度较高的机具通过性回归方程:T=0.833B+0.667L。本文试验结果为圆盘耙联合整地机的开发与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90.
文章从具体的实际操作出发,首先对近年来我国数控机床维修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之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数控机床维修中应该注意的要点分析,期望对我国现代企业的数控机床维修技术的改进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