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1篇
林业   25篇
农学   90篇
基础科学   17篇
  60篇
综合类   314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36篇
园艺   216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为获得甜樱桃PaGAST 基因的cDNA 序列,并预测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结构与功能,以草莓FaGAST1 基因序列为探针,通过基于NCBI数据库中表达序列标签的电子克隆技术对甜樱桃PaGAST 基 因进行克隆。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疏水性和亲水性、信号肽序列、跨膜结构域、亚细胞定位及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甜樱桃PaGAST 基因长度为750 bp,开放阅读框长度为324 bp,编码107 个氨基酸,N末端存在信号肽序列,C末端含有保守的GASA结构域。由于PaGAST蛋白中含有的疏水性氨基酸残基较多,该蛋白具有跨膜螺旋区,是一种跨膜蛋白,且有10 个预测的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亚细胞定位分析表明,PaGAST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的可能性很大。功能预测显示,PaGAST 基因可能具有响应胁迫应答、信号转导和免疫应答方面的功能。进化分析显示甜樱桃PaGAST蛋白与桃的亲缘关系最近。在一定程度上为甜樱桃PaGAST 基因的克隆及功能鉴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2.
‘玲珑脆’为中熟甜樱桃新品种。果实宽肾形,黄色带红晕,平均单果质量9.5 g,最大单果质量13.5 g,可食率94.5%。果肉浅黄,脆,汁多,风味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0.5%,耐贮运。果实成熟期比‘红灯’晚7 d左右。树势中庸,早果性好,抗寒性与抗逆性较强,8年生树产量达14 550 kg ? hm-2。  相似文献   
93.
‘江南红’是从‘红灯’ב拉宾斯’杂交后代中筛选出的在亚热带地区有经济产量、耐受其气候条件的甜樱桃新品种。果实红色到紫红色,扁球形,平均单果质量7.7 g,最大单果质量13.0 g。果肉红色、致密,可食率92.8%,总酸9.84 g ? kg-1,维生素C 68.7 mg ? kg-1,可溶性固形物17.5%。果实成熟早,甜味浓,风味佳,成年树单株产量15 ~ 30 kg。  相似文献   
94.
‘福玲’是从‘红灯’甜樱桃实生后代中选育出的早熟、大果新品种。果实肾形,果皮紫红色,平均单果质量10.4 g,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8.6%,可食率94.2%,果肉硬脆,味甜,品质好,果实发育期42 d,在烟台地区5月25日左右果实成熟,比‘红灯’早熟5 d,早实丰产,盛果期产量12 t ? hm-2,适宜在早中熟甜樱桃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95.
赤霉素喷施对红灯甜樱桃果实品质及解剖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红灯甜樱桃生长期喷施不同浓度(20、60、100 mg·L-1)赤霉素(GA3)对果实品质及解剖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60 mg·L-1的GA3处理增加了单果重与纵径。不同浓度GA3处理对果实横径无显著影响,但降低了果实硬度、可溶性糖、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升高了可滴定酸含量,致果实品质总体下降。解剖结构结果表明,GA3喷施浓度越大,果实角质层与表皮厚度越薄,果肉细胞与表皮细胞越大,硬度越小。建议在生产中减少GA3的使用,尤其是高浓度(100 mg·L-1)的GA3喷施对果实不利。  相似文献   
96.
为了探讨影响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开花习性的内在因素及机理,研究了樱桃结果母枝直径与开花习性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樱桃结果母枝直径与结果母枝长度和总芽量之间呈高度正相关,与叶芽量、4朵花芽量和4朵花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与萌芽率、3朵花芽量和3朵花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与2朵花芽量、总花芽量和2朵花量之间呈低度负相关,与总花量呈负相关。作图分析结果表明,樱桃结果母枝直径以4.4~6.5 mm最好,其次以6.5~7.3 mm较好;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樱桃结果母枝直径与结果母枝长度、总芽量、叶芽量、萌芽率、2朵花芽量、3朵花芽量、4朵花芽量、总花芽量和总花量等指标的回归曲线都符合二次回归方程。建议可以通过培养优质枝梢来提高花的质量,通过调查樱桃结果母枝直径来预测各类花芽量和开花量等指标。  相似文献   
97.
菌渣部分替代草炭对樱桃番茄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在大规模基质栽培中高效利用草炭资源,开展了菌渣部分替代草炭的栽培基质对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利用充分腐熟的菌渣部分替代栽培基质中的草炭,以草炭和蛭石(2:1,V:V)为对照,进行田间试验,研究添加不同比例菌渣的栽培基质理化性状,及其对樱桃番茄生长、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比例菌渣替代草炭混配基质,其基质容重、孔隙度和pH均在理想基质要求范围之内,和对照相比,添加草炭后,基质碱解氮含量降低,钾元素含量升高,较高比例的菌渣复合基质导致樱桃番茄叶绿素含量降低,产量下降,而适宜比例的菌渣复合基质适宜樱桃番茄生长。T1(草炭:菇渣:蛭石:珍珠岩=3:3:3:1)处理适宜樱桃番茄生长,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果实品质好。适宜比例的腐熟菌渣替代草炭,既能保证樱桃番茄产量、品质,又能降低基质配制成本。  相似文献   
98.
研究无压灌溉条件下不同滴灌施氮量对樱桃生长发育以及产量的影响,为果树水肥科学调控,实现高效节水、高产目标提供理论依据。以樱桃树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出水孔径和施氮量对樱桃生长、生理、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影响。设2个水分水平(出水孔径为8 mm,W1;6 mm,W2和3个施氮水平[N1,N2,N3(200、400、600kg/hm2)]。结果表明:不同出水孔径和施氮量对樱桃树干周、新梢生长量、产量均有显著影响(P0.05),水肥交互作用对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樱桃植株的干周和新梢生长量随出水孔径和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W1处理下的樱桃平均干周生长量、新梢生长量和产量分别比W2处理高15.91%,18.72%和2.5%。W1N1处理的单果重和产量均最大,分别达到9.4g和13 077kg/hm2。综合考虑水肥协同效应、节水节肥及高产等多种因素,W1N1处理能兼顾生长、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是比较适宜的滴灌施肥水肥组合。  相似文献   
99.
樱桃采摘机器人设计——基于PLC高速并联自动化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降低樱桃采摘机器人采摘过程中的樱桃破碎率,提高机器人的工作效率,设计了一款新的基于模糊控制和高速并联自动化控制的机器人。该机器可以利用PC上位机对樱桃图像进行采集,并可以对图像进行二值化、膨胀腐蚀处理,从而成功地识别成熟樱桃;同时,可以使用模糊PLC控制方法对采摘机器人的响应角度误差进行控制。为了验证机器人的性能,使用樱桃采摘试验的方法对樱桃采摘机器人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高速并联自动化控制的樱桃采摘机器人总体采摘时间有了明显的缩短,工作效率有所提高;通过模糊控制可以使采摘机器人角度的响应平稳地达到指定角度,且没有出现大的超调量,有利于樱桃的采摘,降低了破碎率。  相似文献   
100.
Little cherry virus 1 (LChV‐1), a member of the recently proposed genus Velarivirus, is a sweet cherry pathogen that has been recently reported to infect other Prunus species and is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plant disorders. In this work the incidence of the virus on its putative hosts and possible mechanisms driving its evolution were investigated. Due to problems encountered with LChV‐1 detection, a new nested RT‐PCR assay was developed and applied. The virus was found to be prevalent in cherry plantations in Greece and only occasionally detected in other Prunus species. Sequences corresponding to the partial RNA‐dependent RNA polymerase (RdRp), heat‐shock protein homologue (HSP70h) and coat protein (CP) genes were determined from Greek LChV‐1 isolates originating from different hosts; these were analysed, along with published homologous genomic regions from other isolates. Phylogenetic analysis of the three genes revealed the segregation of four evolutionary distinct groups showing no host or geography‐based clustering. Mean genetic distances among the four groups were high with the CP region showing the highest divergence, although intragroup variability levels were low. Nevertheless, estimations of the mean ratio of nonsynonymous substitutions per synonymous site to synonymous substitutions per synonymous site (dN/dS) for the partial RdRp, HSP70h and CP indicated that these genomic regions are under negative selection pressure. Interestingly, a recombination event was identified at the 3′ end of RdRp on a Greek virus isolate, thus highlighting the role of this mechanism in the evolutionary history of LChV‐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