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1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林业   218篇
农学   112篇
基础科学   40篇
  313篇
综合类   848篇
农作物   71篇
水产渔业   47篇
畜牧兽医   146篇
园艺   37篇
植物保护   123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131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职园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园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学科。为寻求适合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方法、学习内容、课程设置和实习形式等方面的更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探讨,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02.
为了解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观赏肉食目动物寄生蠕虫的感染状况,于2009年3~5月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和水洗沉淀法对犬、猫、熊和浣熊4科的67只观赏肉食目动物粪便进行了蠕虫虫卵检查。结果有19只检出虫卵,感染率为28.4%。其中猫科、熊科、浣熊科、犬科的感染率分别为63.6%、16.7%、14.3%和5.0%,在检出的虫卵中,各种蛔虫卵占优势。该调查为动物园制定肉食目动物驱虫方案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3.
刘庆志  任强 《林业科技》1991,16(1):47-51
本文依据北方林区汽车运材的工况条件和各种运材汽车的使用情况,结合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规划,确定了CA141K_2型和CA150K_2型运材汽车总布置参数及其主挂车的匹配设计;简述了CA141K_2型和CA150K_2型运材汽车的研制过程、林区使用实验、性能检测、整车技术鉴定及其推广应用等情况。  相似文献   
104.
蟒河保护区冠鱼狗繁殖生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1998年的5月-10月,在山西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冠鱼狗的繁殖生态进行了初步观察,其内容包括季节迁徒、栖息环境、种群数量、繁殖生物学、食物组成等。  相似文献   
105.
山西省实施封禁治理的做法与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中的封禁治理 ,是恢复生态、改善环境最有效、最快捷的办法。近年来山西省在封禁治理中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已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调整 ,引发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封禁治理需要一定的扶持资金作为保障 ,须建立起高素质的科技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6.
山西棉花黄萎病菌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2001年8月在山西省主产棉区运城、临汾、晋东南、晋中有代表性地取样、分离、纯化、鉴定,取得了19个黄萎病菌代表菌系和3个对照菌系。2002-2003年观察鉴定,山西省的19个代表菌系均属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dahliaeKleb.)。这些菌系在PDA平皿上菌落的增长量、微菌核形成的快慢、数量、形状和大小变化以及黑色素产生的比值等均有差异,其致病力也不同。经温室致病力测定将其划分为3个不同的生理类型,即致病力强的落叶型Ⅰ型、致病力中等的Ⅱ型、致病力弱的Ⅲ型,分别占50.0%、36.4%、13.6%。由于致病力的差异,棉花黄萎病田间的症状表现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7.
p5CS基因在蒙农杂种冰草植株中的表达及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尽快培育出适宜我国干旱荒漠地区大面积推广的耐盐冰草新品种,试验以经PCR和Southern blot杂交检测的含有p5CS基因的蒙农杂种冰草植株为材料,用Northern blot检测目的基因在转化植株中的表达;并用1.5%NaCl盐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确定转化植株的耐盐性。结果表明:转基因冰草植株与DIG标记探针杂交呈现明显的杂交带;盐胁迫下,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较快,质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增加较小,SOD活性较高。说明p5CS基因能够在冰草基因组的转录水平上表达,表达植株的耐盐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8.
北方粳稻产量与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稻作科学研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粳稻需求持续增加,粳稻面积不断扩大,明确目前不同稻区产量与品质性状现状及其相互关系,对今后北方粳稻育种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利用2011—2013年北方稻区国家水稻新品种试验数据,根据地区和品种(系)特点划分为黄淮粳稻、京津唐粳稻、晚熟中早粳稻、中熟中早粳稻、早熟中早粳稻5种类型,分析了产量水平、产量构成因素、品质现状等类型间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产量表现为中熟中早粳稻早熟中早粳稻、京津唐粳稻、黄淮粳稻晚熟中早粳稻。5种类型糙米率和整精米率平均值分别为83.66%和66.95%,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平均值分别为30.26%和3.08%。总体和不同类型产量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与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与垩白粒率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籽粒长宽比与产量关系不密切,与糙米率大多显著负相关,而与整精米率的负相关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着粒密度与产量的关系也不密切,与穗数基本表现为显著负相关而与每穗粒数均表现为显著正相关,对结实率、千粒重和主要品质性状影响不大。根据上述结果可以认为,我国北方粳稻至少在9 t hm–2以下产量与主要品质性状的矛盾并不突出,可以在保持产量的基础上改进品质,或者在保持品质的基础上提高产量,使产量和品质在更高水平上达成新的平衡。  相似文献   
109.
据2005年10月的野外调查及对TM卫星影像解译分析结果,研究了粤北不同程度的石漠化地区、不同利用类型土地的137Cs区域分布以及土壤侵蚀速率特征。结果表明:粤北石漠化地区土壤137Cs活度的平均值为(6.54±0.57) Bq·kg-1,土壤中137Cs水平随石漠化程度增加有先降低然后升高的趋势,表明在重度石漠化阶段,过高的基岩裸露率导致其周围土壤对137Cs的集中吸附,137Cs在某些沉积小环境内逐渐富集。研究区137Cs背景值为(1 433.60±131.40) Bq·m-2,低于北半球的平均值,137Cs剖面分布基本符合指数分布,最高值出现在2~4 cm深度范围内。在轻度、中度石漠化地区,非耕作土壤侵蚀速率的平均值分别为1 369.0、1 833.5 t·km-2·a-1;耕作土壤侵蚀速率远高于非耕作土壤,坡度对土壤侵蚀影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10.
Changes in soil respiration associated with forest harvest could increase net loss of CO2 to the atmosphere relative to pre-harvest values. By excavating quantitative soil pits across a gradient of physical disturbance in a harvested northern hardwood forest, this study examines C release from mineral soil. Mineral soil samples were analyzed for pH, percent organic matter (%OM), C and N concentration, δ13C, and total C per unit area. Results show a relationship between degree of disturbance and C concentration in soil 10-30 cm beneath the O-horizon. Highly disturbed sites show C depletion, with horizons from disturbed sites containing 25% less total C than the least disturbed sites. δ13C signatures of soil profiles at these sites show vertical mixing of plant-derived material into deeper mineral horizons. Mixing, as a result of physical disturbance, could have led to the observed C depletion by physical or chemical destabilization, or through the promotion of microbial respiration in deep mineral soil. Regardless of the mechanism, these results suggest elevated CO2 emissions from soil following harvest, and, thus, have implications for the validity of wood biomass as a carbon neutral energy sour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