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72篇
林业   8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15篇
  54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7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土壤质地判定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具有模糊性的评判问题,宜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卡钦斯基土壤分类标准为基础,采用岭型隶属函数,运用加权平均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关中地区4个剖面30层的全新世黄土粒度实测数据进行土壤质地的综合评判.结果表明,在所测的4个剖面中,马兰黄土(L_1)、淀积层(C_k)和全新世黄土(L_0)这3个土层判定的土壤质地类型是相同的,因而不具有指示意义.存在土壤质地差异的是全新世古土壤(S_0)、风化淋滤黄土(C_1)和现代表土(T_s)这3个层位,其中S_0和C_1层位还表现出自东向西,土壤质地类型由重壤变为中壤和由中壤变为轻壤的方向性,而Ts层位由于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变化方向不确定.  相似文献   
42.
关中东部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及变化特征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采用陕西关中东部11站1961—2006年的气象资料,运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设施农业气候资源分布状况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关中东部设施农业生产季节(当年11月-次年3月),气温总体上呈东南高西北低的区域分布格局,热量资源是增加的趋势;降水资源最丰富的中心在华县和潼关,最少的地方在澄城、合阳、大荔和蒲城,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日照资源最丰富的中心在澄城县,相对最少的地方在华县,其变化特征为:整体上南部为减少的趋势,北部为增加的趋势。在设施农业发展布局方面,北部的澄城、合阳光照资源十分丰富,只要解决好保温防冻和灌溉问题,设施农业发展的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43.
关中地区古耕作土壤和现代耕作土壤微形态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通过对土壤微形态研究试图阐明陕西关中地区现代土壤的发育过程和微形态标志。【方法】用偏光显微镜对LGT剖面不同发生层的薄片进行了观察和影像定量分析。【结果】不同发生层的矿物组合十分相似,石英(Q)和长石(Pl)占绝对优势,但C/F15?m值、不同矿物间的比例、颗粒形态等有明显差异。土壤形成物主要是粘土矿物、方解石和无定形Fe,Ap层中有大量针状方解石微晶、次生粘土和蚯蚓粪粒,BC层方解石数量多且形态最复杂,Bt1和Bt2层方解石很少,但有大量粘土亚胶膜。【结论】所谓的"堆垫土"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下部BC主要是全新世晚期堆积的风积物,表层Ap是2000年以来人类不断施加土粪、风尘堆积和农耕活动的综合产物。  相似文献   
44.
为掌握近年来关中地区小麦品质状况,以2008-2010年从关中地区3市9县(区)抽取的253个大田生产小麦样品为实验材料,对其品质进行了全面检测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小麦籽粒品质和磨粉品质较差,籽粒硬度、L*值、a*值、b*值在年度间差异显著。总体来讲,关中地区小麦的蛋白质品质较好,且比较稳定,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而淀粉品质受环境的影响较大,3年间淀粉峰值黏度、破损值、回生值均有显著差异;粉质参数和拉伸参数在不同年度的差异较小,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45.
陕西关中地区猕猴桃溃疡病调查初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申哲  黄丽丽  康振生 《西北农业学报》2009,18(1):191-193,197
通过对陕西关中(杨凌、周至、眉县)地区13个村65个猕猴桃园的猕猴桃溃疡病发病特点调查分析,发现树龄、品种与猕猴桃溃疡病的发生直接相关,表现为随着树龄的增大溃疡病危害逐渐加重(3~14 a生);3个主栽品种(秦美、亚特和海沃德)中海沃德最感病.地区之间猕猴桃溃疡病严重程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除地区间小气候外,管理水平和灌溉水平均为影响溃疡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常绿植物在关中地区园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论述了常绿植物在关中地区园林中应用的可行性,提出了在关中地区应用常绿植物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和适于关中地区园林引种应用的常绿植物,包括常绿乔木20种,常绿灌木66种,常绿草本12种,常绿藤本16种,竹类植物25种.  相似文献   
47.
关中地区麦田杂草危害状况及防除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摸清目前关中地区麦田杂草种类、分布、感染危害情况,历时3个月对关中地区4市25个县(区)麦田杂草感染危害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结果发现,关中地区麦田杂草不仅种类繁多,分布广泛,而且危害普遍严重,其中以播娘篙、猪殃殃、荠菜和节节麦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平均每平方米分别是93株、84株、21株和19.5株,最多样方分别是1 0421、246、352和256株/m2。因此,麦田杂草防除,应在一定的轮作与土壤耕作的基础上,把各项除草措施综合在一起,以求高效、低投入。  相似文献   
48.
陕西关中地区生态需水量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态需水量的计算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和基础。通过分析生态需水的概念和分类,将陕西关中地区的生态需水划分为3类:河道外的生态需水、河道内的生态需水和城市生态需水。详细界定了3种生态需水的内涵和计算方法。植被生态需水量的计算采用直接计算法,即各种植被面积和植被蒸散发量的乘积求和;人工水域生态需水量的计算采用多年平均蒸发量与降水量的差值乘以水域面积;河流基本生态基流量以早期未遭到人类破坏的河流(渭河1963-1983年)最小月平均实测径流量的多年平均值作为基准;河流输沙需水量以多年平均输沙量与多年最大月平均含沙量的平均值的比值来计算。结合现有的数据,对关中地区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估算,现状水平年(2005年)生态需水量是45.73×108m3。由于生态需水是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的产物,可以根据现状水平年生态需水量来计算其他年份的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49.
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对宋代自公元960年到1279年的319年间关中平原洪涝灾害的时间、空间分布规律和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研究。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共发生34次,平均每9.38年发生一次,发生频次时间分布在宋代早、中、晚期变化不均,有显著的阶段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与其它朝代相比,宋代洪涝灾害相当少,这主要与当时气候干旱有关。在季节分布上洪灾集中于夏、秋两季;在空间分布上是从宝鸡、西安、咸阳、渭南、铜川依次减少;在等级分布上,宋代关中地区洪涝灾害可划分小、中、大、特大四级灾害,各占洪灾总次数的18.5%,40.8%,25.9%,14.8%;宋代关中平原洪涝灾害发生主要由降水和气候异常波动以及人为活动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关中辣椒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杜运科  辛鑫 《农学学报》2011,1(9):61-64
秦椒在关中地区种植已有数百年历史,是陕西地方名优特色农产品。近年秦椒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为确保2015年秦椒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hm2以上,总产185万t,鲜用椒、干制椒、加工椒之比为1:2:2的发展目标。在充分调研、专家论证、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适度集中,规模发展,公司运作,板块推进”的原则,按照“稳定面积,优化布局;依靠科技,突出优质;企业引领,提高效益”的总体思路,走“龙头企业+农业部门+基地”、“龙头企业+农业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产业化道路。提出了“优化布局,板块推进;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业竞争力;扶持龙头企业,促进产业化进程;加大产业认证,打造著名品牌”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