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447篇
  免费   1851篇
  国内免费   3176篇
林业   1575篇
农学   5189篇
基础科学   2051篇
  2969篇
综合类   34898篇
农作物   4725篇
水产渔业   3535篇
畜牧兽医   29253篇
园艺   3453篇
植物保护   2826篇
  2024年   571篇
  2023年   2020篇
  2022年   1811篇
  2021年   2438篇
  2020年   2716篇
  2019年   3263篇
  2018年   1354篇
  2017年   2602篇
  2016年   3309篇
  2015年   3062篇
  2014年   4739篇
  2013年   4893篇
  2012年   6902篇
  2011年   6097篇
  2010年   4998篇
  2009年   5775篇
  2008年   5360篇
  2007年   4680篇
  2006年   3805篇
  2005年   3235篇
  2004年   2445篇
  2003年   1869篇
  2002年   1498篇
  2001年   1442篇
  2000年   1126篇
  1999年   1050篇
  1998年   820篇
  1997年   777篇
  1996年   726篇
  1995年   649篇
  1994年   625篇
  1993年   786篇
  1992年   730篇
  1991年   648篇
  1990年   546篇
  1989年   619篇
  1988年   167篇
  1987年   153篇
  1986年   8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7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8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适度卷曲有利于提高水稻叶片的光合效率,增加植株光合产物的有效积累量。我们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籼型水稻保持系西农1B,获得一个稳定遗传的水稻半外卷叶突变体。该突变体从十叶期开始各叶片逐渐向外卷曲直至半卷状,并伴随茎秆半矮化和叶片披垂,暂被命名为semi-outcurved leaf 1(sol1)。与野生型(WT)相比,sol1的叶片卷曲指数均达到30%以上(P<0.01);倒一、倒二、倒三、倒四节节间长度和穗长极显著缩短,倒一、倒二、倒三叶的叶夹角显著或极显著增加;有效穗数、千粒重、每穗实粒数、结实率显著或极显著下降,一次枝梗数则增加11.3%(P<0.05)。sol1的蒸腾速率、胞间CO2浓度、气孔导度显著高于野生型。石蜡切片显示,sol1倒一叶的泡状细胞体积变小,数量显著增多,表皮细胞体积略微增大。遗传分析表明,sol1的半外卷叶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调控,定位于6号染色体标记JY6-3和JY6-10之间165 kb的物理范围内,共含15个注释基因。qRT-PCR结果表明,与泡状细胞相关的内卷基因和外卷叶基因RL14、Roc5、REL1在突变体sol1中呈不同程度的上调,NRL、BRD1、OsHox32、ADL1、LC2则呈不同程度的下调。研究结果为SOL1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2.
双生病毒是一类在全球范围内危害严重的单链环状DNA病毒。本研究从2017年采自云南的胜红蓟样品中(YN2017)获得了一条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和一条β卫星的全基因组序列。该双生病毒的全长序列与烟草曲茎病毒的相似性最高,为99.60%,确定为烟草曲茎病毒的分离物。YN2017β卫星与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的同源性最高,为90.8%。进一步分析发现,该β卫星的卫星保守区域(SCR)至富含腺嘌呤区(A-rich区)之间约1 kb的序列与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相应序列的相似性高达97.2%;其包含的A-rich区上游与SCR之间约300 bp的序列与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相应序列的相似性仅为70.2%,而与烟草曲茎β卫星相应序列的相似性最高,为97.3%。重组分析发现,所分离的β卫星是由中国胜红蓟黄脉β卫星和烟草曲茎β卫星重组产生。这是首次在中国发现由不同的β卫星重组产生的β卫星分子。  相似文献   
993.
为了探究来源于马铃薯中的StBAG3基因在马铃薯抗性建立过程中可能具有的功能,以夏坡蒂马铃薯的离体叶片为试验材料,利用马铃薯的瞬时表达体系对StBAG3基因的功能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瞬时表达StBAG3基因的马铃薯离体叶片上人工接种马铃薯晚疫病菌,24,48,72,96 h后接种位置病斑的相对面积较对照病斑显著减少了1.92~39.15百分点,说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后显著提高了马铃薯对晚疫病菌的抗性水平。这一结果也从对接种部位坏死细胞的染色中得到了证实。H_2O_2定性和定量测定的结果表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后接种部位H_20_2积累量在接种后0~48 h差异不显著,接种后72,96 h与对照差异显著,二者均在72 h达到最大值,分别为0.146,0.086μmol/g。ROS清除酶活性测定的结果表明,接种后瞬时表达StBAG3基因部位SOD和CAT的活性随着接种时间推移,变化的模式有所差异,但二者在0~96 h均高于对照叶片,而POD的活性在接种后0~72 h与对照叶片没有显著差异,仅在接种后96 h显著高于对照叶片,间接证明了H_2O_2参与了StBAG3基因介导的正向调控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建立过程。由此可见,StBAG3基因能够提高马铃薯对晚疫病的抗性水平。  相似文献   
994.
《畜禽业》2015,(11)
猪圆环病毒病(PCVD)的病原是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2,PCV2),主要引起断乳仔猪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猪皮炎-肾炎综合症(PDNS)、仔猪先天性震颤(CT)、猪增生性-坏死性肠炎及母猪流产等,以发病率高、破坏免疫系统、仔猪高死亡率为主要特点,严重危害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并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笔者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并结合自身的科研与临床实践,就该病的病原学、发病机理、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解剖、实验室诊断、免疫研究以及综合防控措施等的研究进展予以全面综述,以期更好地应对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995.
为了解湖北省崇阳县猪伪狂犬病毒的感染状况,应用PCR技术对来自崇阳县不同规模7个种猪场的126份公猪精液进行了猪伪狂犬病毒(PRV)的检测,阳性率为0;同时采取了这7个已使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 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血清420份,采用了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鉴别ELISA方法进行了血清学抗体监测,结果检出猪伪狂犬g E抗体阳性10份,阳性率为2.37%。结果表明,崇阳县猪群中存在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但感染率较低,不同猪场感染差异大。  相似文献   
996.
经过多年多点示范,总结出高山秋种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即秋种马铃薯以选择排灌水方便的沙壤土或黄壤土为宜,忌与茄科作物连作;8月上中旬,采用单垄双行双三角形播种,密度5.25万~6.00万株/hm2;合理施肥,注意防治病虫害。  相似文献   
997.
为评价E-β-法尼烯(E-β-farnesene,EβF)对黄山贡菊蚜虫及自然天敌的生态调控作用,本研究将EβF加入缓释剂中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并将其释放到黄山贡菊田中,利用昆虫诱捕器并结合田间观察,调查蚜虫及其自然天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EβF能够有效降低黄山贡菊无翅蚜虫的种群数量(2015:P<0.01,2016:P<0.01),而对有翅蚜虫种群数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对瓢虫类(2015:P<0.05,2016:P<0.05)、食蚜蝇类(2015:P<0.01,2016:P<0.05)天敌有较好的吸引作用。该结果证实,EβF对黄山贡菊蚜虫及自然天敌具有良好的生态调控作用,可以作为黄山贡菊蚜虫综合治理的潜在措施,以降低化学农药的施用。  相似文献   
998.
999.
以传统基质草炭、蛭石及腐熟羊粪和玉米秸秆为原料,配制成12种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以商品叶菜类栽培基质作为对照,研究不同基质配方对生菜生长的影响,以期获得最适合生菜栽培的基质配比组合。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基质配比均能满足生菜的正常生长,所有处理的株高、叶面积、单株鲜重和单株干重都较对照组(CK)有着不同程度提高,其中T11(草炭∶腐熟羊粪∶玉米秸秆∶蛭石=1∶4∶3∶4)条件下各指标表现最好,分别较CK提高了31.80%、47.15%、59.43%和79.53%;从生理生化指标来看,T11处理的Vc含量最高,是CK的2.5倍;T10(草炭∶腐熟羊粪∶玉米秸秆∶蛭石=3∶1∶4∶4)的根系活力是所有处理中最高的,达到CK的2.02倍;T12(草炭∶腐熟羊粪∶玉米秸秆∶蛭石=3∶4∶1∶4)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是CK的1.41倍,硝酸盐含量最低,较CK降幅达到74.59%。通过隶属函数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我们认为T11是所有供试处理中最适合生菜栽培的基质配比。  相似文献   
1000.
<正>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是禽流感病毒所有亚型中传播最快、分布最广的低致病性病毒,因而研制高效、生产工艺简单的疫苗至关重要[1]。血凝素(HA)是流感病毒颗粒表面的一种糖蛋白,能诱导保护性中和抗体的产生,从而不同程度地抵抗流感病毒的攻击[2],以HA研制的基因疫苗可对同一H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