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2篇
农学   84篇
  13篇
综合类   214篇
农作物   179篇
畜牧兽医   21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野生大豆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野生大豆主的原生木质部为四原型,侧根多为三原型;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口径侧根比主根大;气孔器属平列型;花药4室;成熟花粉粒为2细胞型,具3萌发孔;柱头和花柱的交界处有2轮指状细胞;胚珠弯生,珠被2层,具厚珠心;胚囊蓼型。野生大豆根的次生木质部导管的口径比栽培大豆大,有些叶中的平脉叶肉细胞为1-3层,植株上有腺毛,种皮表面有较厚的蜡质附属物,说明野生大豆比栽培大豆更能适应环境的特性。  相似文献   
32.
我国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AFLP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利用 Mse 和 Eco R 酶切 ,筛选了适宜大豆 AFL P指纹分析的引物组合 ,并利用 17对引物组合 ,建立了我国 92份代表性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 AFL P指纹图谱 ,分析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指纹图谱的特点与差别 ,发现了具有大豆种间特异性的带纹 M- CG/E- CGA- 4、M- CG/E- CGA- 12和 M- CGG/E- GGC- 14 ,并探讨了应用 AFL P指纹图谱鉴别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种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3.
利用RAPD与SSR技术进行野生大豆种群内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RAPD和SSR技术对25°N野生大豆种群16个样本进行分子标记,从150多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引物20个,共扩增出146个标记位点,其中具有多态性的有60个,占总位点的40.8%,平均遗传距离为0.1536,杂合度为0.3248.从6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4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平均遗传距离为0.2209,杂合度为0.6961.聚类分析可将25°N野生大豆16个样本分成5类,表明种群内存在大量的遗传变异.为研究野生大豆种群内及种群间的遗传多态性探索了有效方法,并提出野生大豆核心种质资源的保存及取样对策.  相似文献   
34.
不同处理对野生大豆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野生大豆种子的最佳发芽条件,采用刻伤、冰冻、浓硫酸、温水浴等方法,对成熟度一致的天津七里海野生大豆种子进行处理,观察它的发芽情况,并测定其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结果表明,不同的处理对野生大豆种子发芽率影响不同。刻伤处理的种子各项指标远高于对照;浓硫酸处理(15 min)仅次于刻伤处理,且无明显差异;其次是浓硫酸处理(5 min);然后是冰冻处理,虽然冰冻处理发芽势比浓硫酸处理(5 min)高,但发芽率比浓硫酸处理(5 min)稍低,二者无明显差异;而温水浴处理在本试验中不利于野生大豆种子发芽。  相似文献   
35.
野生大豆抗旱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野生大豆抗旱性,发掘野生大豆抗旱种质资源,提高野生大豆抗旱种质资源的利用价值,需要合理鉴定与评价其抗旱性。在对400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作了预备试验的基础上,选用20份野生大豆抗旱种质资源,通过成熟期的农艺性状综合表现和抗旱系数分析其抗旱性,发现野生大豆抗旱种质资源在不同生育期的抗旱性具有多样性,有些材料表现为全生育期抗旱,有些材料只在某个或几个生育期表现抗旱。同时,发现有些材料抗旱系数虽较小,但在对照条件下农艺性状表现好。  相似文献   
36.
辽宁省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及其创新利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燕  赵秋  刘澍才 《杂粮作物》2004,24(3):182-183
野生大豆(Glycine soja)在辽宁省不同农业生态区均有分布.辽宁野生大豆资源已入国家基因库保存有1 248份,占全国野生大豆种质总贮量6 500份的19%,占世界野生大豆种质贮量的17%.野生大豆具有高蛋白、多花荚和多抗逆等特点.辽宁省野生大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利用野生大豆丰富的遗传种质基础,进行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的种间杂交,可实现基因重组,拓宽大豆的遗传背景,创造大豆新种质.  相似文献   
37.
野生大豆引种栽培初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野生大豆的引种栽培,初步了解了野生大豆的种子萌发、植株生长规律及产量的形成等,为综合开发利用这一野生植物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的种子萌发必须经过一定的处理才能提高发芽率;其侧枝发生量大,是产量形成的主要部位;株高和叶片数的生长积累曲线分别为:Y=267.799/(1 76.0906e^-0.060993t),Y=46.57169/(1 27.45426e^-0.049097t)。  相似文献   
38.
2005年4月26日,修县农业局野生植物普查工作组在该县石羊塘镇黄家垅村发现了大面积野生莼菜和野生大豆,其中国家—级保护野生植物莼菜约5300平方米左右,成片生长在一口水塘里,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大豆约4公顷左右,成片生长在一块贫瘠山坡上。两片野生植物相距很近,同在一个山沟中,距离村庄铰远,自然生长条件良好。  相似文献   
39.
野生大豆的考察与研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0.
野生大豆种子处理出苗效果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