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17篇
农学   104篇
基础科学   20篇
  35篇
综合类   374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228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45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81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两种驼绒藜属植物的抗旱生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盆栽控水的方法模拟土壤干旱条件,从水分生理和光合作用方面对两种驼绒属植物的抗旱生理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华北驼绒的水分生理指标普遍高于绵毛优若,在水分胁迫状态下,华北驼绒的光合作用要比绵毛优若强。初步认为华北驼绒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  相似文献   
52.
蒌蒿别名蒌蒿苔、蒿,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以嫩茎供食用。其营养丰富,且具有一种清香脆嫩的特殊风味。目前,我国南方在许多地方已经大面积进行保护地栽培,并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北方却鲜有种植。蒌蒿采种较困难。人工栽培多采用地上茎和地下根茎进行繁殖。为大量繁殖这种野生蔬菜,促进蒌蒿在北方的栽培,进行了蒌蒿嫩茎扦插繁殖试验。  相似文献   
53.
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诱导蒿的幼叶和茎段产生愈伤组织和植株。以蒿幼叶、茎段为外植体,探索建立再生体系的最适条件和方法。研究表明:用70%酒精先消毒5 s,再用0.1%升汞消毒8 min,其消毒效果最好;MS+6-BA(1 mg/L)+2,4-D(4 mg/L)培养基适宜最适诱导蒿茎叶形成愈伤组织,MS+6-BA(4 mg/L)+NAA(0.4 mg/L)继代培养基最适诱导叶丛芽分化,而1/2 MS+NAA(0.5mg/L)+IAA(0.5 mg/L)为丛生菌生根最适培养基。  相似文献   
54.
南美藜种子蛋白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西藏产南美M1为材料,对其种子蛋白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南美种子蛋白质含量较高,达15.57%,富含赖氨酸(5.71%),精氨酸(10.06%)等碱性氨基酸及天冬氨酸(7.63%),谷氨酸(11.63%)等酸性氨基酸,种子蛋白质各组中心清蛋白(8.36%)为主,占蛋白质总量的53.69%,南美种子总蛋白主要由69,66,55,52,50,41,39,36,35,32,23,18,14,1  相似文献   
55.
以野生(Chenopodium album L.)为研究对象,在2010年6月至7月早8:00~晚20:00(晴天)测定其含水量、水势、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大气温度(Ta)等指标.结果表明:同化枝含水量日变化出现两个低峰,且自由水含量相对较低,自由水/束缚水比值呈现出早晚高、午间低的现象;茎的水势日变化出现两个低峰,叶水势比茎小,呈单峰型,同化枝的水势为单峰型;蒸腾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M型,蒸腾速率在日变化中有"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曲线呈M型,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中有明显的"午休"现象.  相似文献   
56.
以9个麦(Chenopodium quinoa Willd.)品种为材料,对麦茎段、子叶不同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效果进行比较,同时对茎段的愈伤组织诱导以及愈伤组织增殖体系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愈伤组织最佳外植体为茎段,9个品种在培养基MS+0.5mg/L 2,4-D中用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平均诱导率达90%;在愈伤组织诱导优化试验中,处理Ⅵ(MS+0.5 mg/L 2,4-D+0.5 mg/L KT+0.5mg/L NAA)和处理Ⅱ(MS+0.5 mg/L 2,4-D)对麦愈伤组织的诱导率相近,但是愈伤形态差别较大,后者诱导形成疏松、有光泽、黄白色愈伤组织,因此MS+0.5 mg/L 2,4-D培养基为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2,4-D与KT、NAA搭配使用时,愈伤组织增殖速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57.
荒漠草原区"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藜丰产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该试验对“科尔沁型”华北驼绒进行不同的水肥耦合处理,并在不同生物期对其进行了生物量观测。试验结果表明,410g丰产素与水以1:1000体积比混合喷洒200L、浇水8000L的条件下,“科尔沁型”华北驼绒的产量可以大幅度提高,播种后第3年其干草产量可由天然条件下的2460kg/hm^2提高到5430kg/hm^2  相似文献   
58.
孙开铨 《农业考古》2006,(4):121-130
徐作 王文孺臞庵 苋幽人室,丘园隐者居。一原青嶂合,万水绿阴疏。手把归田赋,腰悬种树书。桑麻连 轸秀,网罟入溪鱼。(一) 注释: (1)徐作北宋中后期人。录农事诗一首。 (2)臞庵在苏州。 何大圭 偶然作 茅屋松窗小  相似文献   
59.
三种驼绒藜属植物花粉粒形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华北骆绒、驼绒和内蒙驼绒18种供试材料花粉粒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其共 粒均为球形,具散孔,分布均匀,孔圆或圆形。外壁上具颗粒状纹饰。三咱植物花粉粒在大小、孔的数量、孔间距、孔的直上壁内、外层的厚度及其外壁纹饰上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60.
总结了华北驼绒在乌兰察布盟地区的野生种子繁育田、人工种子繁育田、人工种苗繁育田建设技术,以及其种子采收和贮藏技术。在乌兰察布盟草原其种子于9月底至10月初成熟,最佳种子采收期仅15d左右,在通风干燥条件下,贮存3年的野生华北驼绒种子发芽率仅为21%-32%。栽培驯化可提高其种子的发芽率及千粒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