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31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701篇
林业   442篇
农学   760篇
基础科学   75篇
  1289篇
综合类   4769篇
农作物   569篇
水产渔业   433篇
畜牧兽医   2700篇
园艺   623篇
植物保护   784篇
  2024年   134篇
  2023年   428篇
  2022年   512篇
  2021年   481篇
  2020年   393篇
  2019年   529篇
  2018年   278篇
  2017年   379篇
  2016年   448篇
  2015年   444篇
  2014年   586篇
  2013年   553篇
  2012年   712篇
  2011年   711篇
  2010年   701篇
  2009年   661篇
  2008年   718篇
  2007年   547篇
  2006年   414篇
  2005年   432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343篇
  2002年   254篇
  2001年   255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39篇
  1998年   122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13篇
  1995年   103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61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57年   3篇
  1955年   4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重金属对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Cd,Cr,Pb3种重金属元素对土壤脲酶活性的抑制性进行试验,分析不同重金属用量,培养时间,单因素以及复合因素条件下对脲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重金属在不同情况下对脲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也证明了在一定的农业环境条件下,重金属物质会对农业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和破坏。  相似文献   
72.
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质量的生物学特性变化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通过研究处于沙漠化过程中的科尔沁沙地旱作农田土壤酶活性与基础土壤呼吸活性,分析了土壤质量生物学特性的沙漠化演变。结果表明,土壤酶活性与基础土壤呼吸对沙漠过程中环境的变化反应敏感,随着沙漠化程度增加,与土壤物理化学肥力因素有关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和土壤呼吸活性随之下降。土壤酶活性和呼吸活性与土壤有机质和养分有极显著的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酶活性和呼吸强度表征有机质和养分的状况及其数量的变异,因此,可以作为农田沙漠化演变中土壤质量特征变化的重要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73.
镧素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及其致病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琼脂平板生长速率法及液体培养基培养测定了La对镰刀菌Fusarium solani的抑制作用和毒力,并测定了其对病菌胞外的果胶酶、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等几种致病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La2O3浓度升高,对病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增强,对病菌的EC50和EC95分别为278.2和552.0 mg/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a提高了单位量菌丝所产生3种致病酶的活性,但由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除蛋白酶外,病菌胞外致病酶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总量或总活性受到了抑制,降低了病菌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74.
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毒素产生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豆疫霉根腐病(Phytophthora sojae)是大豆的重要病害之一,危害大,发展快。自1918年首次在美国印弟安那州发现此病以来、相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匈牙利等国发生。  相似文献   
75.
褐飞虱经甲胺磷处理后 ,酯酶活性首先表现为受到抑制 ,然后上升 ,到达最大值后再下降并停留在一个相对对照较高的水平。在 1次处理的基础上 ,第 3天和第 7天再次处理 ,酯酶的变化进程与 1次处理相同 ,但最后的停留水平均高于 1次处理 ,分别为 1次处理的 1.35倍和 1.63倍左右。敏感性测定同样表明再次处理可以导致敏感性进一步下降 ,第 3天和第 7天再次处理 ,敏感性分别比 1次处理下降了0.35 1、0.696倍。  相似文献   
76.
中国芜菁花叶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振铎  李明福 《植物检疫》2003,17(B09):18-22
芜菁花叶病毒是马铃薯Y病毒科的重要成员。作为引起十字花科蔬菜病毒病害的最主要病原,该病毒地理分布极广,自1921年Gardner和Schnltz首次描述了TuMV,迄今除南美洲外,其他各大洲均见报道。TuMV也是我国十字花科蔬菜重要病毒病害的主要病原,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均有发生,引起大白菜孤丁病、油菜花叶病、萝卜花叶病等,每年都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鉴于该病毒的经济重要性,我国针对该病毒研究较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对该病毒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77.
中生菌素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对不同白叶枯病抗性水稻品种用200μg/ml中生菌素55℃温汤药液浸种,自然降温,秧田3—4叶期和移栽前5d各用30μg/ml中生菌素处理后,于成株期剪叶接种白叶枯病菌。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前期处理,于成株期接种白叶枯病菌时,高抗、中等抗性和感病品种中过氧化物酶、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3种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以中等抗性品种酶活提高最多,接种24和48h,3种酶活性较清水对照分别增加26.92%、26.74%、24.06%和7.09%、1.31%、1.60%。盆栽试验表明,中生菌素对中抗品种的防治效果最好,达58.4%。说明中生菌素对水稻防御酶活性的诱激作用是其防治白叶枯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8.
白僵菌的致病性与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白僵菌的致病性、侵染过程与致病机制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79.
综述了我国水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分化及其致病基因和致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查明稻白叶枯病菌致病力分化状况是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育种及其抗性品种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80.
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型的AFLP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选用41个棉花黄萎病菌(Verticillium dahliae)代表菌系,在温室条件下,对4个棉花品种鄂荆1号(感)、中棉所12(耐)、文-5(抗)和唐棉2号(抗)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可将供试菌系分为落叶型与非落叶型2类。选取8对AFLP引物PCR扩增的结果中,统计带型稳定、清晰且有多态性的条带,共169条作系统聚类分析,将上述菌系分为2大类,第一类为非落叶型菌系,包括10个非落叶型菌系和1个过渡菌系;第二类为30个落叶型菌系。根据聚类分析建立树状图,发现菌系与地理来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依据菌系致病力强弱分类则相关关系不大。选用25对EcoRⅠ和MseⅠ引物组合,对供试的41个V.dahliae进行AFLP扩增,筛选到2对引物E64(GACTGCGTACCAATTCGAC)、M53(GATGAGTCCTGAGTAACCG)和E49(GACTGCGTACCAATTCCAG)、M65(GAT-GAGTCCTGAGTAAGAG),能分别扩增出433bp和110bp2条仅为V.dahliae非落叶型菌系独有的特异片段,可将落叶型与非落叶型菌系分开,这2条特异片段被命名为EM433和EM1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