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73篇
农学   40篇
基础科学   5篇
  17篇
综合类   285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17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68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采用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巴达维亚芽胞杆菌Bacillus bataviensis FJAT-10043发酵液中胞外代谢物的成分。运用安捷伦公司的MassHunter软件,对数据进行分子特征提取,并通过Metlin代谢物质谱数据库检索,获得总体代谢物的信息。在巴达维亚芽胞杆菌Bacillus bataviensis FJAT-10043发酵液中,用液相质谱检测到656种代谢物,通过Metlin谱库搜索得到初步鉴定结果的有121种。其中,喷他霉素是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喷他霉素占该菌发酵液总代谢物相对含量的4.22%,匹配得分达到96.39,保留时间为2.7339 min。喷他霉素发现为巴达维亚芽胞杆菌来源的抗真菌抗生素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2.
紫茎泽兰潜在分布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紫茎泽兰的生态适应性强,是我国外来入侵物种中危害最为严重的恶性杂草。研究紫茎泽兰的适生性特征及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是制定防控策略的重要基础,为此,本研究采用了将生态位因子分析(ENFA)与最大熵模型(MaxEnt)嵌套的方法,首先通过ENFA对环境因子进行降维,利用降维后的环境因子以及当前及A1b情景的未来气候数据,根据最大熵模型(MaxEnt)预测紫茎泽兰的潜在分布,并使用ROC曲线分析对预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当前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的分布区以云南、贵州、广西等省为主;未来A1b情景下,易入侵等级(入侵概率为0.6~1.0)的区域面积将会由当前的12.82 km2增加至2080s的21.30 km2,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西南方向移动61 km;而其中高入侵概率等级(入侵概率为0.8~1.0)的区域面积将由当前的0.42 km2增加至2080s的0.91 km2, 中心点将由当前位置向东南方向移动178.66 km。根据当前及未来A1b气候情景下紫茎泽兰潜在分布情况,并根据不同入侵等级区域采取相应的防除治理措施,将对紫茎泽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3.
采用SMART技术首次构建了高质量的紫茎泽兰cDNA文库。经过涂平板测定和酶切反应鉴定表明,原始文库的滴度为1.23×107 cfu/mL,重组率达98 %,插入片段平均大小在900 bp左右,采用涂平板均匀扩增得到的扩增文库滴度达到了1×1012,覆盖率达99 %以上。利用该文库筛选得到了紫茎泽兰核酮糖二磷酸羧化酶(RuBP羧化酶)cDNA片段。  相似文献   
74.
<正>近年来,按照"广泛发动、防除并举、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的方针,农业部组织全国22个省(市、区)分别开展了以紫茎泽兰、豚草、水花生、少花蒺藜草、薇甘菊、螺旋粉虱等外来入侵生物为重点的集中灭除行动,通过采取人工、生物、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澜沧县牧草替代紫茎泽兰取得显著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芮 《草业科学》2004,21(10):94-94
由国内多家科研单位和澜沧县农业局承担的优质牧草替代种植治理紫茎泽兰技术项目,经过2年多的试验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紫茎泽兰属外来入侵植物,当地老百姓又称为飞机草,由于生长和传播速度快,具有很强的入侵性,对农、林、牧业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相似文献   
76.
四川省紫茎泽兰危害状况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较详细地论述了外来入侵生物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在四川的最新分布状况、蔓延趋势及对畜牧业、农业、林业与生物多样性的危害,并针对其分布、危害规律,提出了具体的治理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7.
松针褐斑病菌毒素诱发紫茎泽兰矿质元素渗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测定了松针褐斑病菌毒素胁迫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后,叶片及渗漏液中7种矿质元素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毒素胁迫离体叶片和植株后,Ca和K元素含量分别减少65.9%、59.5%和32.9%、53.9%,其他矿质元素Mg、P、Mn、Zn在叶片中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增加。渗漏液中Ca、K、Fe元素含量较毒素粗提液中含量增加,以Ca元素含量增加最多(近30倍),Mg、P、Mn、Zn元素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78.
从遗传多样性、繁殖特性、化感作用、对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概述紫茎泽兰强大侵占性的机理,并指出相应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9.
长武塬区土壤热状况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分析长武塬区农田生态系统内的土壤热状况来探讨该系统地气界面的能量传递的过程和特征,为陆面过程及大气边界层的研究提供参考。根据2008年气象观测资料,本研究从反照率、温度梯度、土壤热通量及其与辐射的相互关系等方面进行研究,从而分析土壤热状况月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除10~20 cm层外,各层月变化在5月份及6月份上旬最小,11月份下旬到次年2月上旬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变化不大;(2)土壤热通量月变化趋势与土壤温度表现负相关;(3)反照率在1月份达到年最大值0.66,3-9月份变化不大,在9月份达到最低值0.14;从10月份开始,上升趋势明显,直到次年1月份;(4)在日变化中净辐射持续增强和减弱两个时间段内,同一辐射强度对应的热通量值相差较大,土壤热通量延迟不明显。增强时段的相关性(R12=0.766)小于减弱时段的相关性(R22=0.799)。农田生态系统中土壤热通量和净辐射的相关性远远高于林地,低于草地和稀疏灌层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80.
紫茎泽兰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除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紫茎泽兰(Eupatorium coelestinum L.)在入侵与扩散边缘区域的危害、发生、繁殖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并进行了生物替代和生物质能源利用方面的试验。生物替代选择了马尾松、板栗、桉树、麻疯树四个树种,4年后调查:马尾松的年均高生长最高74.25cm,最低51.75cm,年均径生长最大1.66cm,最小1.43cm,生长量与荒山造林无差异,减少紫茎泽兰盖度47%~55%;板栗林下减少紫茎泽兰盖度58%,种植2年后就可减少29%;1年生桉树林下可减少紫茎泽兰盖度44%。验证了生物替代的生态工程法,是紫茎泽兰严重发生区的有效实施治理。同时,对人工和机械除治、化学除治紫茎泽兰的措施以及紫茎泽兰综合利用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