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13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篇
  18篇
综合类   142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69篇
园艺   26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1.
白刺浆果紫红色素提取方法的筛选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了提取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 Bobr)浆果色素的最佳浸提因子;确定该色素的化学属性。从浸提剂种类、浸提剂浓度、浸提温度、浸提时间和料液配比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最佳提取条件;采用植物化学的研究方法,对该色素进行了定性识别。结果:以溶剂浓度为50%的乙醇、浸提温度为80℃、浸提时间为4h、料液配比为1:15时,提取该色素效果最佳;白刺紫红色素溶于水、乙酸和50%乙醇,不溶于氯仿、乙酸乙酯和丙酮;色素提取液在210nm和274nm处各有一吸收峰;色素提取液与盐酸-镁粉反应,产生红色气泡,与醋酸铅溶液反应产生黄色沉淀,与三氯化铁反应产生黄褐色沉淀。结论:白刺浆果紫红色素为黄酮类色素。  相似文献   
32.
耐盐碱植物白刺的开发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白刺的生物学特性 白刺为蒺藜科、白刺属匍匐性小灌木,俗称地枣、沙樱桃等.常匍匐地面生长,株高30~50 cm,多分枝,少部分枝直立,树皮淡黄色,小枝灰白色,尖端刺状,枝条无刺或少刺;叶互生,密生在嫩枝上,4~5簇生,倒卵状长椭圆形,叶长1~2 cm,先端钝,基部斜楔形,全缘,表面灰绿色,背面淡绿色,肉质,被细绢毛,无叶柄,托叶早落.花序顶生,蝎尾状聚伞花序,曹绿色,尊片三角形,花瓣黄白色.  相似文献   
33.
白刺花新品种的培育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设置不同辐照剂量处理,以经辐照处理的白刺花种子培养的幼苗为研究对象,测定60Co-γ辐射白刺花幼苗的相关生理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法综合评价60Co-γ射线对白刺花幼苗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辐射剂量的增加,白刺花的叶绿素、MDA、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以及POD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变化趋势,SOD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则随着辐射剂量增加而逐渐升高。不同辐照剂量均可促进白刺花幼苗的光合作用,60 kR时,MDA含量达59.42μmol/g,显著高于其他处理;100 kR和120 kR时,POD/SOD活性分别达峰值,为596.92 U/(g·min)和178.04 U/g FW;100 kR时,白刺花幼苗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120 kR时,脯氨酸含量最高。经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对辐射白刺花生理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不同辐射剂量对白刺花生理指标的综合排序依次为120kR100 kR80 kR140 kR60 kR40 kR20 kR0 kR,以80 kR、100 kR和120 kR为较佳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34.
积极开发白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刺属(Nitraria Linn)植物是中亚大陆荒漠地带的典型的景观植物.白刺凭借各种形式的旱生生理机能与旱生结构,以多种形式与环境相适应,顽强地繁衍、生存,并形成植被群落.它在干旱荒漠地区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和经济价值.1 白剌的分布白刺在世界范围内横跨欧亚大陆,北临苏联的贝加尔湖,南接阿富汗北部,东起中国的辽宁,西至地中海西岸的西班牙,广泛  相似文献   
35.
白刺古毒蛾 (OrgyiaantiquaLinnaeus)是柴达木盆地近年来发生的一种新的草原灌丛害虫。它主要是啃食白刺叶片、叶茎部的嫩茎和嫩皮 ,影响白刺生长发育 ,降低其生物量 ,重则造成部分白刺枝条枯死。据调查全盆地目前危害面积达 2 0× 1 0 4hm2 ,主要分布在乌兰县、德令哈市、都兰县等地。危害区内平均密度 1 4.5头 株 ,最高达 1 1 6头 株 ,白刺古毒蛾的迅速扩散 ,造成了大片白刺枝条干枯死亡 ,严重破坏了柴达木盆地防风固沙植被 ,进而加剧了草地的沙化。本药物筛选试验 ,将选择经济、适用的生物制剂和化学药品 ,确定防治荒漠灌丛草原害虫的最佳剂量和方法 ,为有效控制柴达木地区白刺古毒蛾的扩散和蔓延提供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36.
草地害虫僧夜蛾生物学特性的观察初报(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平  陈善科 《草地学报》1996,4(1):84-86
  相似文献   
37.
内蒙古白刺资源及开发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3000万ha沙漠、戈壁上蕴藏着丰富的白刺资源,它是荒漠地区重要的建群植物。白刺是优良的固沙树种,在防止风沙危害、改良土壤、保持沙区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白刺果营养价值很高,其味甜带酸,兼有葡萄和樱桃香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青藏铁路沙区植物白刺、油蒿、沙棘对不同播种深度的生长反应。结果表明:在播种2a和3a时,3种沙漠植物的成活率、植株高度和冠幅都随播种深度的增加而增加。油蒿在播种深度为6cm时的成活率最高,白刺在播种深度为2cm时植株高度最大,白刺的冠幅在播种深度为4cm时达到最大值。沙棘的植株高度和冠幅在播种深度为4cm时达到最大值。播种深度对白刺、沙棘和油蒿的存活和生长有显著的影响。研究结果对于青藏铁路沙区植被的人工恢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白刺枝叶生长对人工模拟降雨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揭示未来降水增加对荒漠地区植物生长的影响,以甘肃民勤的典型荒漠优势植物白刺为对象,研究白刺枝叶形态在2010年和2011年不同人工模拟降雨处理(增雨量分别为多年平均降水量的+0%、+25%、+50%、+75%、+100%)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00%增雨处理能够显著促进2010年和2011年白刺当年生枝叶生长;75%增雨处理显著促进2011年白刺当年生枝叶生长,75%增雨处理对6月花枝长度、基部直径、新生叶片和营养枝长度、新生叶片,以及9月花枝成熟叶片和营养枝基部直径、成熟叶片增长量的影响均显著,其值分别为(1.20±0.35)cm、(0.012±0.004)cm、(4.35±2.51)片、(1.65±0.69)cm、(3.20±1.45)片、(2.15±0.69)片、(0.013±0.006)cm、(2.20±1.10)片。2011年白刺当年生花枝和营养枝的长度、基部直径、新生叶片和成熟叶片增长量出现显著差异的阈值均低于2010年,这表明白刺能够通过改变其枝叶形态特性及其数量来适应降雨的变化。  相似文献   
40.
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即内蒙古磴口县,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分析仪测定不同增雨处理(4个增雨处理的增雨量分别是当地年降水量的25%、50%、75%和100%)条件下,典型荒漠植物白刺的光响应曲线,采用非直角双曲线模型对曲线进行拟合,计算最大净光合速率(A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暗呼吸速率(Rd)、光补偿点(LCP)以及光饱和点(LSP)等生理参数,研究白刺光合生理特性对人工模拟增雨的响应.结果表明:对照的Amax、AQY、Rd、LCP和LSP分别为13.41 μmol·m-2·s-1、0.029 mol·mol-1、0.61 μmol·m-2·s-1、20.63 μmol·m-2·s-1和481.85 μmol· m-2·s-1.增雨使白刺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Amax、AQY和Rd升高,使水分利用效率(WUE)降低.增雨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白刺的光合生理特性,提高白刺的光合生产能力.对胞间CO2浓度和气孔限制值的变化分析表明:气孔因素是限制光饱和阶段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