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为探究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入侵对三裂叶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生理特性的影响,比较了薇甘菊入侵区域的三裂叶蟛蜞菊和无薇甘菊入侵区域的三裂叶蟛蜞菊叶片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和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薇甘菊入侵区域的三裂叶蟛蜞菊相对于无薇甘菊入侵区域的三裂叶蟛蜞菊,除SOD活性没有显著性差异外,POD活性、CAT活性、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及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降低。薇甘菊对三裂叶蟛蜞菊的保护酶系统、渗透调节系统和光合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2.
广东地区是我国大陆薇甘菊入侵的首发区,同时也是薇甘菊危害最为严重地区,分布较广,入侵范围较大。至今,薇甘菊几乎覆盖广东全省各地区,对广东的经济、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等造成巨大的危害。薇甘菊的防治主要有人工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3种手段。化学防治是现今防治薇甘菊较为常用的方法,主要的化学药剂有森草净、草甘膦、2,4-D、灭薇净等。在生物防治方面,常用防治薇甘菊的主要天敌有薇甘菊蓟马、艳婀珍蝶、安婀珍蝶、小衰蛾、紫红短须螨、菟丝子等。在利用方面,至今我国对薇甘菊的利用研究还不够深入,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3.
张洋文  贺岚 《广西农学报》2014,(5):F0004-F0004
正围绕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家园"的目标,以防控外来入侵生物,保护美好生态家园为主题,2014年10月1日,中国农学会携手广西农学会,联合广西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南宁市蔬莱研究所在广西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举办"灭除外来入侵生物·保护美好生态家园暨清洁田园宣传活  相似文献   
204.
薇甘菊挥发油对5种农作物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豆、绿豆、小麦、苋菜、油菜籽5种种子为受体,探究不同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对种子的化感作用。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薇甘菊挥发油,并进行种子萌发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对5种供试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总体表现为抑制作用,且质量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低质量浓度的薇甘菊挥发油能够促进大豆的根长和苗高生长,能够促进绿豆的根长生长;就5种供试作物而言,油菜对薇甘菊挥发油最敏感,其次是苋菜,小麦最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5.
王松岳 《花木盆景》2014,(11):26-27
正题头话:《本草纲目》把野菊分为两种,"诸家以甘者为菊,苦者为苦薏",《本草集经注》也说"茎紫气香而味甘,叶可做羹食者,为真菊;青茎而大,做蒿艾气,味苦不堪食者,名苦薏"。可见菊素有甘苦之别。我国自秦代以后,以菊花为食的记载多起来了,《神农本草经》日:"菊花久服利血气,轻身,耐老延年。"《风俗通义》日:"菊花轻身益气",还总结出了菊花的药理作用。嵩山甘菊得天独厚,是菊中之佼佼者。它不仅气味甘淳清香,而且具有神奇的医食功效。甘  相似文献   
206.
为进一步确定适合甘菊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的pH值范围,提升甘菊选育水平,丰富园林地被景观。以甘菊种子为试验材料,将甘菊种子放在培养皿中用高低不同的pH值(6.0,6.5,7.0,7.5,8.0)进行处理,分别计算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之后移栽到穴盘中,继续用不同p H值的营养液处理甘菊种子幼苗30d。测定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植株高度、地上部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和根系活力。测定结果表明:p H值7.0处理的甘菊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最高;在甘菊幼苗生长阶段,pH值7.0处理的甘菊幼苗鲜重和高度皆最大;pH值7.5处理的甘菊叶绿素和葡萄糖含量均最高,根系活力最强,并且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甘菊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最适合的p H值范围为7.0~7.5。  相似文献   
207.
为探讨薇甘菊在生物控制的情况下对不同光照环境的入侵能力,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光照强度(相对光强100%,14.72%)和模拟采食(每片叶片剪掉50%的叶面积,不剪叶)条件下薇甘菊叶片形态可塑性的变化,并将其与本地形态相似的藤本植物鸡屎藤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遮阴显著增加了薇甘菊和鸡屎藤的叶面积,而模拟采食降低了薇甘菊的叶片面积和重量,却没有降低鸡屎藤的叶片面积和重量。遮阴显著增加了薇甘菊和鸡屎藤的比叶面积,增幅达近一倍,说明薇甘菊和鸡屎藤对光照条件的变化都有较强的可塑性反应。模拟采食并没有降低薇甘菊和鸡屎藤的这  相似文献   
208.
甘菊为世界上最具有入侵性与危害性的恶性杂草之一,其生长迅速,传播蔓延速度快,危害性大,难防难治。本文阐述了薇甘菊在腾冲市发生现状和危害特点,提出了防控措施,以期为消除薇甘菊对腾冲市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危害以及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9.
【目的】研究土壤水分对入侵性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 B. Kunth)的克隆繁殖和植株形态特征的可塑性,提高对该物种的预警能力和控制能力。【方法】在人工气候箱内通过模拟干旱和淹水条件,研究土壤水分对薇甘菊不同繁殖单位存活能力的影响;通过温室水分控制试验研究低、中、高土壤水分和水深1 cm条件下,薇甘菊植株的表型可塑性。【结果】除节间和不定根外,土壤水分对薇甘菊其它营养繁殖体单位的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且不同营养繁殖体单位在同等土壤水分条件下的存活率存在差异。当土壤含水量为12.5%时,薇甘菊地下营养繁殖体不定根+节点、不定根+根状茎+节点的存活率显著大于其它营养繁殖单位,而叶片则不能存活;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各营养繁殖单位的存活率逐渐增大;当处于淹水状态时,在水深1 cm条件下,营养繁殖体节间、节点、不定根、不定根+节点不能存活,而其它营养繁殖体的存活率均超过80%;但水深为6 cm时,各营养繁殖体均不能存活。薇甘菊的主茎长、总分枝长、叶面积和主茎节间长均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分枝数则在高土壤水分含量下达到最大,且各土壤水分处理间差异显著;茎节数在中土壤水分含量下达到最大,后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薇甘菊的地上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以及地上生物量分配和叶生物量分配均随着土壤水分的增加而增大;而茎生物量分配在中等土壤水分含量下最大;地下生物量在高土壤含水量时达到最大,后在淹水状态下减小,而地下生物量分配则随着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减小。【结论】薇甘菊的克隆繁殖和植株形态随土壤水分变化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干旱(土壤含水量为12.5%)和淹水(水深1 cm)条件下,均可通过营养繁殖体克隆繁殖并生长,而在水深6 cm则不能存活。  相似文献   
210.
甘菊是一种世界性的有害杂草,近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迅速蔓延,对当地森林植被,农业生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了极大危害。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薇甘菊控制及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防除及综合利用这种外来植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