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45篇
农学   15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01篇
农作物   7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10篇
植物保护   2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甘菊(Mikania micrantha Kunth),属菊科假泽兰属,是原产于中美洲和南美洲的一种常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是全球100种最具破坏力的入侵生物之一。目前已蔓延至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毛里求斯、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缅甸、中国以及大量的太平洋鸟屿。  相似文献   
182.
薇甘菊化感自毒作用及其生态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化感自毒作用是同种植物个体之间的一种化学作用,是植物经过长期适应环境和进化选择而获得的一种种内有序竞争机制.依次用正己烷、乙酸乙酯、乙醇三种有机溶剂和水分别对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 H.B.K)地表茎叶和地下根系进行梯度提取并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后采用营养液扦插法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薇甘菊不同部位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其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但茎叶和根系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其幼苗生长的综合抑制效应对应一致,幼苗受抑制程度均为:乙酸乙酯>乙醇>水>正己烷.薇甘菊不同部位的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其幼苗新生根长、新生株高和新增鲜质量之间的抑制率存在差异,三者受抑制程度总体表现为:新生株高>新生根长>新增鲜质量;且地表茎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其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其对应的根系提取物.  相似文献   
183.
为了给菊花 [Dendronthema ×grandiflora (Ramat.) Kitam.] 的转基因育种提供诱导型启动子,借鉴5′RACE策略,利用锚定PCR步移的方法克隆了甘菊 [Dendranthema lavandulifolium (Fisch. ex Trautv.) Makino] 甜菜碱醛脱氢酶(betaine aldehyde dehydrogenase,BADH)基因的4个启动子序列,分别命名为DBP11、DBP12、DBP21和DBP22(GenBank登录号:DQ497620~DQ497623),序列长度分别为1 230、1 249 、1 273 和574 bp。4个启动子序列对应区域的同源性在89%以上。其中DBP12和DBP21分別是甘菊BADH基因DlBADH1和DlBADH2(GenBank登录号:DQ011151和DQ011152)的启动子序列,DBP11和DBP22为甘菊BADH基因家族中其它成员的启动子序列。序列分析表明,上述启动子序列中均含有多处与水分胁迫和脱落酸诱导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在表达载体pCAMBIA1305.2的基础上,用所克隆的4个甘菊BADH基因启动子序列分别置换驱动其报告基因表达的35S启动子,建立了新的植物表达载体。用其转化农杆菌,并用叶盘法侵染甘菊,瞬时表达的结果表明,这些启动子序列均具备驱动报告基因表达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4.
李静 《乡村科技》2019,(2):94-95
当前,我国国际贸易往来、旅游业发展前景广阔,生物入侵情况比较严重,这对于我国生物情况、生态安全、人体健康和农业发展等来讲均会造成直接影响。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为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生长速度极快,具有强大的繁殖、扩散和排异能力,是危害性最严重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本文重点对薇甘菊生物学特性、生物危害进行概述,然后结合云南省普洱市的具体发展情况提出防控措施,持续控制薇甘菊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5.
外来有害杂草薇甘菊在云南省西南边陲6州(市)的15个县(市)发生,具有传播蔓延快,适应性强等特点,危害多种农林植物,呈迅速扩散趋势。针对薇甘菊在云南省发生实际,采取开展植物检疫,建立监测预警体系,明确防控目标,生态恢复控制,相克生物研究,安全有效进行化学药剂防除等措施,建立长期防控机制,持续控制薇甘菊危害。  相似文献   
186.
通过综述薇甘菊在国内的命名情况,总结薇甘菊在国内的主要入侵地段,分析了薇甘菊入侵生境的生态限制因子,以此来探讨和预测薇甘菊在国内的研究方向,并提出有效控制薇甘菊的生态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7.
通过测定薇甘菊水浸液、茎叶覆盖和不同种植密度对盆栽橡胶树小苗生长和橡胶树小苗与薇甘菊叶绿素荧光特性来研究入侵植物薇甘菊对橡胶树小苗生长的影响,探讨橡胶树和薇甘菊间的化感与竞争潜能。结果表明,薇甘菊鲜样水浸液0.25 g/mL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籽苗芽接小苗的茎围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小苗的株高生长无显著作用。薇甘菊茎叶覆盖处理6个月后对橡胶树芽接小苗茎围增量显著高于种植薇甘菊1株处理,而与其它处理没有显著差异;在处理后3和9个月,各处理间均没有显著差异。实际光化学量子产量(Yield)也反映了薇甘菊水浸液0.25 g/mL和薇甘菊覆盖处理的橡胶树小苗光合效率高。因此,在试验的时间内和条件下,薇甘菊植株对橡胶树小苗还未造成不良影响,薇甘菊水浸液和茎叶覆盖能促进橡胶小苗生长,生产上可以用作有机绿肥,但必需晒干以免造成入侵危害。  相似文献   
188.
李秋玲  张峰  肖辉林 《北京农业》2011,(33):129-130
概述了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分布及危害,并对薇甘菊的防除治理进行了综述,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清除、化学防除和生物防治等方法治理,其中,生物防治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9.
[目的]解决林地薇甘菊规模化防除药剂优选问题。[方法]以①18%2,4-D微乳剂∶水=1∶700;②75%甲嘧磺隆可湿性粉剂∶水=1∶800;③50%草甘膦可溶性粉剂∶85%2,4-D钠盐∶水=35∶1∶12 500;④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水=1∶200 4种药剂对薇甘菊盖度变化和药效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4种药剂均可用于薇甘菊防治,①(18%2,4-D微乳剂)略优于其他药剂,90 d补防1次后,防效可达(97.75±1.01)%。[结论]草甘膦类除草剂添加2,4-D钠盐后能增效防除薇甘菊。  相似文献   
190.
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在梁河蔓延成灾的主要原因是传入时间早、气候适宜、生境适合、作物管理粗放、栽种制度适合其扩散、防除不当等,根据其成灾原因,针对发生区域和危害方式,建议选择人工、药剂等适合的防除方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持续防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