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06篇
  免费   160篇
  国内免费   133篇
林业   385篇
农学   353篇
基础科学   80篇
  83篇
综合类   3605篇
农作物   168篇
水产渔业   230篇
畜牧兽医   219篇
园艺   1522篇
植物保护   75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11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211篇
  2014年   340篇
  2013年   239篇
  2012年   346篇
  2011年   435篇
  2010年   416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56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26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41篇
  2001年   220篇
  2000年   164篇
  1999年   138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29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8篇
  1993年   86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7年   3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本文论述了乐东黎族自治县发展高标准高质量冬春季瓜菜生产的现状,分析了冬春季瓜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发展冬春季瓜菜生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乐东县冬春季瓜菜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温州白啄瓜是浙南温州地区的地方特色薄皮甜瓜品种,通过采用大棚等设施嫁接早熟栽培,可明显提高生产效益。本文比较温州白啄瓜不同栽培方式生育期与产量,重点通过嫁接育苗、整地定植、田间管理与适时采收等方面介绍温州白啄瓜大棚嫁接早熟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993.
籽用瓜联合收获机捡拾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籽瓜机械化收获作业质量,满足农艺要求,改进设计了籽瓜联合收获机的捡拾器,阐述分析了捡拾器总体结构及工作原理,优化了活动机架底板、捡拾弹齿和弹齿座杆总成结构参数。为研究捡拾器最佳工作参数,以行走速度、捡拾装置转速和座杆间距为试验因素,捡拾破损率和漏捡率为试验指标,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找出各性能指标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和较优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行驶速度为1.5 km/h、捡拾装置转速为1 5 0 r/min、座杆间距为5 0 8.0 mm时,捡拾作业性能最优,其捡拾破损率为6.7%,漏捡率为3.2%。田间适应性收获试验表明:捡拾器对不同大小类型籽瓜品种均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94.
 对食禾梯管蚜在2种野生稻上分布调查表明,该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空间分布图式是均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并得该害虫在2种野生稻上的最适抽样数模型,即:药用野生稻N=(11.968 8/m+0.869 8)/D2,元江普通野生稻N=(2.804 3/m+0.618 3)/D2,景洪普通野生稻N=(2.456 6/m+1.187 3)/D2;并根据最适抽样数公式确定既定精度抽样停止线。  相似文献   
995.
由于人类大量开采使用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大气CO2浓度升高,这不但加速全球变暖,还将影响地球上动植物的生存和分布,从而对整个生态系统产生深远影响。为探明CO2浓度升高与豌豆蚜(Acyrthosiphon pisum)虫口密度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叶片内化学物质的影响,明确CO2浓度升高和蚜虫密度在紫花苜蓿生理生化中的作用,试验在CO2光照培养箱内设置380 μL·L-1(对照)、550 μL·L-1和750 μL·L-1 3个CO2浓度培育苜蓿幼苗并接入10日龄成蚜10头·株-1、20头·株-1、30头·株-1,并以0头·株-1作为空白对照,1周后测定植物体内营养物质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结果表明,随CO2浓度升高,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紫花苜蓿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以及淀粉含量均上升,在750 μL·L-1 CO2浓度下分别比CK上升11.62倍、0.49倍和0.24倍;黄酮、总酚和简单酚含量也显著上升。随蚜虫危害程度加重,同一CO2浓度下紫花苜蓿淀粉、简单酚含量先上升后下降,高CO2浓度蚜虫密度为30头·株-1时比0头·株-1时可溶性糖、总酚以及单宁含量上升1.66倍、1.49 mg·g-1和1.09 mg·g-1,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具有固氮作用的豆科植物更易于适应CO2浓度升高的变化,从而在受到刺吸胁迫后增强自身诱导抗虫性以抵御害虫为害。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干旱和重金属双重胁迫对土壤-小麦-蚜虫系统内Cd转移规律的影响,为小麦蚜虫的生态调节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麦长管蚜[Sitobionavenae(Fabricius)]为研究对象,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不同土壤Cd含量(100 mg?kg-1、200 mg?kg-1)及不同程度干旱胁迫(无胁迫、中度胁迫、重度胁迫)处理下小麦根茎叶及蚜虫体内的Cd含量。结果表明:土壤Cd含量及干旱单一胁迫均对小麦及蚜虫体内的Cd含量造成了显著影响(P0.05)。两者交互作用对小麦根部及叶部的Cd含量影响显著,而对小麦茎部及蚜虫体内Cd含量影响不显著。在相同胁迫条件下, Cd在小麦中的积累分布为根茎叶。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增大,小麦根部Cd含量及土壤-根转移系数降低,茎部Cd含量及根-茎转移系数升高,麦长管蚜Cd含量在土壤Cd含量100mg?kg-1下高于土壤Cd含量200 mg?kg-1;中度干旱胁迫增加了麦长管蚜体内Cd累积量,而重度干旱胁迫则降低了其体内Cd累积量。叶-蚜虫的Cd转移系数明显大于土壤-根、根-茎和茎-叶转移系数且大于1,说明Cd在麦长管蚜体内产生了生物富集作用。综上所述,干旱胁迫促进了Cd从土壤向小麦茎部转移和根部Cd累积,但抑制了Cd从根部到茎部转移和茎部Cd累积;中度干旱胁迫促进了麦长管蚜体内Cd的积累,而重度干旱胁迫抑制了麦长管蚜体内Cd的积累。  相似文献   
997.
日本食蚧蚜小蜂Coccophagus japonicus Comper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重要天敌之一。为了明确该蜂的寄生行为及雌蜂体型大小对其产卵的影响,在室内观察其寄生行为及雌蜂不同体型大小条件下的产卵情况。结果表明: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寄生过程包括搜寻寄主、识别寄主、产卵器刺探、产卵、产卵后处理5个阶段。日本食蚧蚜小蜂的寄生时间、寄生率、平均着卵量随寄生次数增多而增加,寄生次数与卵量吻合率随寄生次数增加而降低;第1次寄生时,寄生所需时间为19.75 s,寄生率为73.12%,寄生次数与卵量吻合率为69.89%,平均着卵量为0.76粒;第3次寄生时,寄生所需时间为24.37 s,寄生率为83.33%,寄生次数与卵量吻合率仅为8.33%,平均着卵量为1.67粒。雌蜂体型大小与其产卵量呈正相关,体长小于等于1.20 mm时,产卵量及寄生率最小,分别为16.83粒和49.4%;1.40 mm<体长≤1.50 mm时产卵量为33.06粒,寄生率72.3%;而体长大于1.50 mm时产卵量达37.5粒,寄生率为72.2%;雌蜂后足胫节长对其产卵及寄生率也有类似影响,说明该蜂扩繁时应选用体型较大的雌蜂。  相似文献   
998.
针对花生蚜虫体型小、在田间不易准确快速识别的问题。本文采用基于线粒体DNA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mitochondrial DNA cytochrome coxidase subunit I, mt DNA COI)基因的种特异(species-specificCOI)PCR方法,研究了其快速鉴定的分子技术。研究利用mt DNA COI基因通用型引物F-LCO-1490/R-HCO-700ME获得青岛地区花生蚜虫COI基因序列,并根据测序结果设计六对花生蚜特异引物,同时以同一花生田采集的、与花生蚜同生境节肢动物、线虫、软体动物的166个DNA样本为模板对六对引物的种特异性进行了检测。PCR结果显示,引物AC_F2/AC_R2对花生蚜基因组模板有特异扩增能力,片段长度为299bp;且该对引物在与花生蚜同生境节肢动物、线虫、软体动物样本中均未扩增出条带,显示出此种特异性引物对其他物种不具有交叉反应扩增能力,可用于花生蚜的快速检测及预测预报,同时对本地天敌对花生蚜捕食作用的检测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究瓜叶菊(Pericallis hybrid)叶片对模拟粉尘覆盖的光合响应特征及瓜叶菊对粉尘的耐受机制。【方法】以观赏植物瓜叶菊为研究对象,以不同浓度可溶性淀粉溶液喷洒模拟粉尘沉降,测定瓜叶菊叶片光合生理参数及光合氮分配等指标。【结果】①随着模拟粉尘浓度的增加,瓜叶菊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P_(max))、光合色素含量、最大电子传递速率(J_(max))呈现下降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瓜叶菊具有一定的抗粉尘覆盖能力;②粉尘覆盖使瓜叶菊叶片的比叶面积(SLA)升高,单位面积氮含量(N_A)显著降低(P0.05),单位质量氮含量(N_M)降低;③随着模拟粉尘浓度增加,瓜叶菊叶氮在光合机制的分配系数(P_T)、捕光成分中的分配系数(P_L)、生物力能学的分配系数(P_B)、羧化系统的分配系数(P_C)显著上升(P0.05)。【结论】瓜叶菊通过改变光合氮分配格局维持光合作用,是其适应粉尘覆盖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00.
吴铭 《湖北植保》2005,(5):17-17
1、黄板诱蚜:有翅成蚜对黄色、橙黄色有较强的趋性,可用涂有10号机油等粘液的黄板来诱杀.黄板的大小一般为15~20cm,插或挂于蔬菜行间,并与蔬菜持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