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66篇
  免费   271篇
  国内免费   735篇
林业   362篇
农学   281篇
基础科学   1738篇
  1473篇
综合类   2619篇
农作物   183篇
水产渔业   98篇
畜牧兽医   345篇
园艺   392篇
植物保护   281篇
  2024年   136篇
  2023年   382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398篇
  2020年   329篇
  2019年   302篇
  2018年   167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324篇
  2015年   259篇
  2014年   378篇
  2013年   332篇
  2012年   386篇
  2011年   388篇
  2010年   383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61篇
  2007年   315篇
  2006年   265篇
  2005年   272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68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69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54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0篇
  1955年   2篇
  1953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81.
我国有着丰富而悠久的茶文化资源,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方式日益注重健康养生,如今人们对文化消费、旅游活动消费的关注度不断提升,尤其是我国作为茶文化大国,丰富完善的茶文化理念不仅为人们参与各项旅游活动提供了有效帮助,同时也引导人们树立成熟完善的消费理念。本文拟从南岳云雾茶文化的资源状况分析入手,结合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背景分析,通过探究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价值作用,从而探究南岳云雾茶文化旅游深度开发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82.
基于深度学习的大豆生长期叶片缺素症状检测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检测作物叶片缺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大豆叶片缺素视觉检测方法。在对大豆缺素叶片进行特征分析后,采用深度学习技术,利用Mask R-CNN模型对固定摄像头采集的叶片图像进行分割,以去除背景特征,并利用VGG16模型进行缺素分类。首先通过摄像头采集水培大豆叶片图像,对大豆叶片图像进行人工标记,建立大豆叶片图像分割任务的训练集和测试集,通过预训练确定模型的初始参数,并使用较低的学习率训练Mask RCNN模型,训练后的模型在测试集上对背景遮挡的大豆单叶片和多叶片分割的马修斯相关系数分别达到了0.847和0.788。通过预训练确定模型的初始参数,使用训练全连接层的方法训练VGG16模型,训练的模型在测试集上的分类准确率为89.42%。通过将特征明显的叶片归类为两类缺氮特征和4类缺磷特征,分析讨论了模型的不足之处。本文算法检测一幅100万像素的图像平均运行时间为0.8 s,且对复杂背景下大豆叶片缺素分类有较好的检测效果,可为农业自动化生产中植株缺素情况估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3.
84.
以草莓籽为试材,分析研究了草莓籽的理化成分、氨基酸含量、矿质元素组成及草莓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草莓籽中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8.05%)、蛋白质(13.17%)、脂肪(18.08%)和粗纤维(51.43%);草莓籽中检出了除蛋氨酸外,其它16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草莓籽含有11种矿质元素,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CaKMgFeMnZnNaSrCuCoSe;草莓籽油中脂肪酸主要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94.15%),其中以亚油酸(45.54%),亚麻酸(33.07%)为主。  相似文献   
85.
城市绿地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功能单元之一,城市土壤入渗能力的提升将对海绵城市的建设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该研究从城市绿地土壤结构改良、入渗功能提升等角度出发,探讨了借助人工措施、动物资源以及植物根系,构建土壤大孔隙优先流网络体系,促进降雨高效入渗、减少地表径流、补给城市地下水资源的可行性,为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作用的发挥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6.
<正>1机械化垄沟筑垱技术概念垄沟筑垱是在垄沟中沿垄向间隔一定距离筑起土垱,形成一个个小土埂,用以拦蓄雨水,解决了强降雨与弱入渗的矛盾,防止径流,使岗不旱,洼不涝,防治水土流失,增产增收。1.1目的通过对比试验,展示垄沟筑垱水土保持与增产增收的效果;为嫩江地域大面积推广应用该技术奠定基础,促进粮食丰产和可持续发展。1.2基本要求1.2.1耕地类型:6度以下垄作耕地;1.2.2单块地面积:100亩以上,50亩实施垄沟筑垱作业,其  相似文献   
87.
正在2009年以前,水田整地一直采用犁耕、机耙的传统耕作方式,犁耕一遍,机耙好几遍才能达到理想的碎土和平整效果,费工、费时、费水、油耗高,机具磨损大,生产成本高,致使农民增产不增收,这种落后的整地方式近几年来正在逐渐的被旱耙旋耕技术所取代。旱耙旋耕,就是利用拖拉机配带旋耕装置,在插秧前20天左右,进行水田旱耙(干耙)旋耕作业,待水灌田后,加以平整(耙一遍)就可以插秧。它可一次性完成  相似文献   
88.
不同因素影响下层状土壤水分入渗特征及水力学参数估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马蒙蒙  林青  徐绍辉 《土壤学报》2020,57(2):347-358
层状土壤是自然界常见的土体结构,其水分运移规律不同于均质土;大气降水、灌溉水等水分的入渗是土壤水文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它也与地下水补给、污染物运移等过程紧密相关。土壤初始含水量、土体构型及供水强度等因素均会影响水分的入渗过程。为探究积水深度、土体构型、初始含水量三种因素对层状土壤水分运移的影响,通过室内积水入渗试验对湿润锋、累积入渗量、土壤剖面压力水头进行观测,并利用Hydrus-1D模型反演水力参数并对相应条件下的水分运移规律进行模拟和分析。结果表明,层状土壤中湿润锋随时间的推进方式由非线性过渡至线性,入渗率逐渐减小。三种因素作用下,层状土壤水分运移特征有明显差异:积水深度、土壤初始含水量增加时,湿润锋运移速率和入渗率均增大,且各观测点压力水头升高加快,土壤不饱和程度降低;上砂壤下粉砂壤构型较上粉砂壤下砂壤构型而言,整体湿润锋推进速率和入渗率较大,出流快,且入渗后期界面处的压力水头高于其他观测点。且结果表明,反演的水力学参数较拟合实测的参数更适用于层状土壤入渗的模拟和预测。该研究旨在揭示和掌握层状土壤水分运移规律和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进一步为农田灌溉措施的合理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
通过探讨大学生"深度辅导"的时代背景和必要性,在学校里成立"大学生辅导中心",真正搭建深度辅导平台,将深度辅导工作机制落到实处,为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专业教学的系统管理做到有益的补充,全面促进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探索出一个时效性、个性化的深度辅导机制并能总结和推广该机制。  相似文献   
90.
为探索灌水均匀系数与灌水量对温室番茄产量和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确定合理的滴灌灌水均匀系数,本研究设置65%、75%和85%3个灌水均匀度水平, 190 mm、220 mm和250 mm 3个灌水量水平,测量番茄生育期内土壤含水率及番茄产量,计算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和番茄灌溉水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当灌水均匀系数为65%~85%时,土壤水分均匀系数均值(82.57%~93.76%)接近或高于设置的滴灌灌水均匀系数的最大值(85%)。滴灌灌水均匀系数对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影响权重最大,灌水量、灌水均匀系数、土壤初始含水率均值3个影响因素与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均值之间呈线性关系(P0.05),决定系数为0.918。当土壤初始含水率占田间持水量比重60%,灌水量低于15mm时,灌水均匀系数与灌水量二者的交互作用与土壤含水率均匀系数为显著线性关系(P0.05),其他情况下均无显著性关系。灌水量对产量为显著影响(P0.05),灌水均匀系数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番茄产量无显著影响,考虑产量及灌溉水分利用效率,灌水量220 mm、灌水均匀系数75%组合为最优组合。因此在西北地区,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系统的可靠性,建议下调现行滴灌灌水均匀系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