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0篇
  免费   96篇
  国内免费   227篇
林业   90篇
农学   30篇
基础科学   317篇
  891篇
综合类   42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54篇
畜牧兽医   92篇
园艺   23篇
植物保护   77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80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研究土壤侵蚀过程可以为开发当代基于过程的土壤侵蚀预报模型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持。位于印第安那州西拉菲特的USDA -ARS国家土壤侵蚀研究实验室 (NSERL)是全美进行土壤侵蚀过程研究和开发土壤侵蚀预报模型的中心。本报告将重点介绍NSERL关于地表状况 (也就是糙  相似文献   
962.
郑宏建 《甘肃农业》2004,(7):107-107
充分分析总结近几年除险加固的底栏栅式引水渠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在解决枢纽上下游泥沙淤积问题时 ,除采用通常的河道整治措施外 ,还可在工程的设计形式上 ,根据山溪性河道特点和河道的冲排沙漏斗、横向环流等天然曲面模型 ,对闸前护底、闸底板、闸后护坦等三部位采用流线形曲面设计 ,以进一步防止底栏栅式引水渠首上下游淤积问题的出现。  相似文献   
963.
结合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模型 (AGNPS)和湖盆模型 (BATHTUB) ,对美国克林顿湖的水质状况进行了模拟 ,说明了土地利用的变化会引发水质变化。有研究表明 ,全N与全P的比值会强烈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该值低于10时 ,一般会有大量蓝细菌生长。塞克板读数减少 ,全N与全P的比值降低会导致蓝细菌大量繁殖 ,最终发出难闻气味。模拟结果表明 :把最易流失的土地建为梯田 ,是改善水质的有效措施。其余的土地整体上有一定的坡度和植被覆盖 ,可使土地入湖物减至最少。随农田面积地减少 ,泥沙、N、P的产量成比例地减少。在所有管理方案中 ,将整个流域全部土地变为草地、不施化肥、清除饲育场和点污染源方案能使水库寿命延长到 6 5a。如果清除所有梯田 ,湖将提前 8a淤满。把所有农田变为梯田 ,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变的方案仅能延长 1a ,把所有草地、天然草场和经梯田化的草地变为农田方案将要缩短 3a。  相似文献   
964.
近年来,新疆的机井建设发展较快,但由于种种原因,在机井的施工和管理运行中,其报废率高达20%~40%,而机井涌砂是其重要原因。造成机井涌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对直接影响机井涌砂的滤水管的允许渗透流速、填砾粒径、填砾厚度、成井工艺、井泵配套合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1滤水管的允许渗透流速机井涌砂与井孔允许渗透流速有密切关系。当机井以最大设计出水量工作时,地下水由含水层通过滤水管的流速也达最大,但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易产生涌砂。井孔允许渗透流速一般用下式进行计算:V=56.67K0.411(1)式中V为允许渗透流速;K为…  相似文献   
965.
深圳河一、二期工程完工后,经过近2年的运行,河道淤积严重,大大降低了设计防洪标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通过收集整理深圳河已有水文,泥沙,地形与潮汐资料,分析了深圳河干、支流泥沙特性及淤积现状,对深圳河的泥沙特性及淤积规律进行研究,并结合深圳河水动力特性及具体地形、水文等情况,对河清淤方式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66.
低容量喷雾技术的应用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防治病虫害的喷雾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低容量喷雾较高容量喷雾天敌青蛙死亡率降低46.6%,对害虫防效提高,省药省工。在用药成本降低50%时防效仍达70.33%~90.88%。  相似文献   
967.
陕西4种土壤粒径分布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分形模型 ,研究了陕西 4种不同质地的土壤粒径的重量分布。结果表明 ,土壤结构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 ,其粒径分布分形维数为 0~ 3。分形维数与土壤中粘粒含量呈明显的线性相关 ,表现为粘粒含量越高的土壤 ,其分形维数也越高。分形维数不仅受粘粒含量的支配 ,还与土壤质地的均一程度有关 ,土壤质地均匀指数 Iu与分形维数也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但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968.
为寻求控制水土流失适宜坡耕地利用方式,开展如下试验:1) 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研究不同坡度(0°、5°和10°)集雨垄的径流效率和临界产流降水量;2) 采用裂区设计,坡度(5°和10°)为主区,耕作模式(传统平作、开敞垄和打结垄)为副区,研究坡地打结垄沟集雨种植对土壤水分、径流、泥沙损失、养分损失、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0°、5°和10°集雨垄的临界产流降水量分别为1.55、1.33和1.00 mm,径流效率分别为88.2%、91.1%和92.7%;与传统平作相比,开敞垄和打结垄的小区径流量分别减少62.3%~67.9%和76.4%~79.9%,小区径流效率分别减少51.0%~54.5%和67.8%~68.2%;泥沙流失量分别减少95.6%~96.4%和98.4%,全氮流失量分别减少95.3%~96.2%和98.1%~98.2%,全磷流失量分别减少95.3%~96.1%和98.2%,有机质流失量分别减少94.1%~95.6%和97.8%~97.9%;开敞垄和打结垄明显增加浅层(0~60 cm)土壤剖面含水量;开敞垄和打结垄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分别提高40.3%~50.4%和16.0%~18.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4.4~11.5 kg·hm-2·mm-1和2.0~5.3 kg·hm-2·mm-1。坡度10°的径流量、径流效率、小区泥沙流失量、全氮流失量、全磷流失量和有机质流失量分别是坡度5°的1.44、1.40、2.34、2.24、2.39和1.97倍;坡度5°的紫花苜蓿全生育期根系层(0~200 cm)土壤贮水量、紫花苜蓿全年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是坡度10°的1.05、1.28和1.41倍。开敞垄增加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效果最为明显,打结垄减少径流、泥沙流失和养分损失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69.
一个抽水水库的沉积物及其无机磷含量的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抽水水库——大镜山水库沉积物粒径组成以及沉积物的无机磷形态分级分离的测定,研究了抽水水库沉积物及其无机磷含量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4个特征区域沉积物粒径组成差异较大,总无机磷含量在水库4个区域从入出水口至库尾呈明显的递减趋势,无机磷组分中,以O-P平均含量最高,其次是Fe-P,再次Ca-P、Al-P,抽水水库的进水与出水的方式及位置与典型水库虽然有很大的差异,但其沉积物及无机磷的分布都服从水动力学原则,沉积物中无机磷的分布与入库水动力学特点一致。各无机磷形态特别是Fe-P和Al-P在空间分布上表现有较大的差异,可能与无机磷结合态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70.
农药液滴在植物叶面上最大铺展面积,决定了农药有效成分作用范围、蒸发时间和叶面吸收效果。为了探究液滴粒径、农药润湿性能和叶面倾角对液滴在玉米叶面上铺展面积的影响机理,通过试验方式产生548、675、756、877、973 μm粒径的液滴,利用质量分数为0、0.005%、0.01%、0.1%的OP-10表面活性剂代表润湿性能不同的农药,设定叶面倾角为0°、15°、30°、45°、60°、75°,进行全因子试验。结果表明:液滴粒径、表面活性剂浓度、叶面倾角均对铺展面积影响显著(P<0.001),三者增大均能提高液滴在玉米叶面上的最大铺展面积。在不同角度下,增大液滴粒径和溶液的润湿性能都能增加液滴在玉米叶面上的铺展面积。药液润湿性能差时,铺展面积随叶面倾角的变化不够明显,润湿性能较好时,铺展面积呈现出随叶面倾角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粒径为548 μm液滴铺展面积的最大值出现在叶面倾角45°左右。通过表面活性剂的单位浓度铺展面积评估了不同浓度的OP-10液滴的铺展能力,发现0.005%铺展能力大于其他浓度,说明在溶液中加入少量OP-10就可以显著改变溶液润湿性能。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叶面铺展润湿机理,并为通过调控农药润湿性能和药液粒径来实现农药减量增效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