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4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748篇
林业   139篇
农学   926篇
基础科学   166篇
  1562篇
综合类   5963篇
农作物   1068篇
水产渔业   21篇
畜牧兽医   389篇
园艺   486篇
植物保护   192篇
  2024年   83篇
  2023年   286篇
  2022年   347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366篇
  2019年   379篇
  2018年   213篇
  2017年   298篇
  2016年   390篇
  2015年   414篇
  2014年   615篇
  2013年   577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565篇
  2010年   540篇
  2009年   496篇
  2008年   495篇
  2007年   464篇
  2006年   439篇
  2005年   386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12篇
  2001年   237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32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22篇
  1995年   129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126篇
  1991年   108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7篇
  1953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23.
芝麻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但芝麻生产中存在许多问题,最突出的是芝麻单产长期处于低而不稳状态,亩产量一直徘徊在20—40公斤。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产,1986—1988年在我省六个地、市布置了大量田间试验,以探讨芝麻施用氮、磷化肥的增产效果与适宜用量和配比。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土壤养分变幅:有机质0.733~1.853%,全氮0.063~0.150%,碱解氮31.9~198.2ppm,速效磷2.0~20.7ppm,速效钾84.3~297.5ppm。试验采用氮磷两因素三水平9个处理的  相似文献   
24.
25.
26.
有机肥与氮化肥配施对蔬菜产量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食品的需求由数量的满足,转向对品质的要求,选择优良品种故然是第一位,但不合理的施肥,导致品质下降,尤其是蔬菜作物,氮肥对其品质的影响更为突出。目前蔬菜生产上存在着过量施用单一的氮化肥,以求高产。由于超量施氮,往往来不及在蔬菜体内转化成营养养分,而以硝酸盐的形态贮藏于菜体中,对人是有害的。另外,由于大量施用单一的氮化肥,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菜田地力衰退严重,产量  相似文献   
27.
韩文炎 《中国茶叶》2005,27(4):49-50
在南印度不同地点对无性系茶树品种UPASI-9和SA-6进行了连续4年的田间试验,以期利用相关和回归分析获得的土壤测试和作物效应数据,开发茶园氮和钾使用量的目标产量方程。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氮处理区为主区,钾处理区为副区,氮、钾每年分4次施用,分别为0、150、300、450kg/hm^2。  相似文献   
28.
栽培条件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多年的小区试验和高产示范,对小麦的千粒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适期或适期早播、增施磷肥、地膜覆盖栽培,都能显著提高千粒重;氮肥、土壤水分有提高和降低千粒重的两重性,在籽粒形成和灌浆期,只要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和氮素养分,使麦株体内有机和无机营养协调,就能提高千粒重;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只要麦田土壤水分充足,小麦根系吸水能够补充叶片蒸腾耗水,麦株体内水分保持平衡,就能大大减轻其危害程度,使千粒重下降的少甚至不下降。  相似文献   
29.
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要求我们少施化肥,提高化肥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采用化肥增效剂可达到此目的。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