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0篇
  免费   109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林业   421篇
农学   206篇
基础科学   139篇
  74篇
综合类   1597篇
农作物   238篇
水产渔业   84篇
畜牧兽医   478篇
园艺   110篇
植物保护   47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5篇
  2022年   66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49篇
  2011年   258篇
  2010年   210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87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71.
主要介绍混凝土衬砌渠道的施工方法、步骤及新工艺的运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板(简称苯板)防冻胀措施的采用,避免了混凝土衬砌板的冻胀破坏,大大延长了渠道的使用寿命;聚胺脂苯板伸缩缝的设置,由于在混凝土伸缩缝中镶嵌了弹性圆柱条,使聚胺脂的粘合性和延展特性得到充分发挥,既保证了混凝土板有足够的伸缩变形,又避免了聚胺脂的撕裂,减少了渠道水的渗漏损失.  相似文献   
72.
为建立一种简单、快速、敏感、特异的猪伪狂犬病病毒野毒抗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本研究利用胶体金标记SPA蛋白作为金标垫,以重组g E蛋白和猪Ig G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组装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g E抗体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该试纸条肉眼于15 min内即可判定结果,检测PCV-2、PRRSV、PEDV、CSFV、PPV、PRV疫苗毒的阳性血清均为阴性,检测PRV野毒阳性血清的灵敏度达1∶1 280,与IDEXX g E-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为95.31%,室温条件下可稳定保存6个月以上。本研究研制的PRV野毒抗体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操作简单、检测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可用于PRV野毒感染的快速诊断,特别适合于现场检测。  相似文献   
73.
大量研究表明, 乙烯可激发植物对死体营养型真菌的抗性, 但我们前期研究发现, 乙烯合成前体ACC可提高小豆对活体营养型真菌——锈菌的抗性, 为初步明确其机制, 本研究分析了ACC处理对小豆乙烯合成及信号转导的影响, 结果表明, ACC处理显著提高了乙烯合成基因VaACS1及信号通路关键基因VaEIN2?VaEIN3?VaERF5的表达水平?此外, ACC处理后再接种锈菌, 小豆锈病的发病程度显著降低?对接种锈菌后不同时间VaPR2和VaPR4的表达分析表明, 相比ACC处理后不接种对照, ACC处理后再接种锈菌的处理, 接种后1~5 d这两个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 与水处理不接种锈菌相比, 水处理接种锈菌5~8 d后VaPR2和VaPR4的表达量虽显著上调, 但应答时间较ACC处理滞后, 且总体表达水平低, 表明ACC激活乙烯通路进而诱导防卫反应基因上调表达是其诱导小豆抗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4.
为持续控制小麦叶锈病及促进小麦的抗叶锈病育种工作,2019—2020年自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采集自然感叶锈病的小麦病叶,经分离获得小麦叶锈菌单孢分离物,利用43个小麦叶锈病鉴别寄主材料对其致病类型进行鉴定,并对其毒性结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170份小麦叶锈菌单孢分离物中共鉴定出67个致病类型,主要致病类型为THS、SHJ、PHS和SHS,出现频率分别为8.8%、7.6%、5.9%和5.9%。江苏、浙江和安徽3个省的单孢分离物对携带抗叶锈基因Lr10、Lr12、Lr22a、Lr22b、Lr29、Lr33、Lr35和Lr36的鉴别寄主材料的苗期毒性频率均超过90.0%,而对携带抗叶锈基因Lr9、Lr24、Lr25、Lr28、Lr38、Lr40、Lr41、Lr42、Lr43和Lr13+3ka的鉴别寄主材料的苗期毒性频率均小于10.0%。卡方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显示,3个省小麦叶锈菌群体对抗叶锈基因Lr1、Lr2a、Lr3、Lr14b、Lr18、Lr21、Lr26、Lr27+31、Lr32和Lr37的毒力存在显著分化。浙江省小麦叶锈菌群体具有较少的毒性因子(4.73)和毒性值(600...  相似文献   
75.
为建立一种快速诊断鸭坦布苏病毒(DTMUV)的方法,以2株(B9D7B8G10和B9D10C7株)抗DTMUV的单克隆抗体制备DTMUV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采用经典的柠檬酸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利用rProtein G琼脂糖凝胶亲和层析法对两株单克隆抗体腹水进行纯化并鉴定;以纯化的B9D7B8G10株单克隆抗体作为标记抗体,通过调节单克隆抗体浓度与pH确定胶体金探针最佳结合条件;同时,在硝酸纤维素膜(NC膜)检测带包被纯化的B9D10C7株单克隆抗体,质控带包被山羊抗小鼠IgG抗体,建立检测DTMUV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成功建立试纸条后,对试纸条敏感性、特异性、重复性和稳定性进行检测,并与RT-PCR检测方法进行比较,对200份临床疑似感染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在15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最低检测稀释度为1:50,且不与鸭瘟病毒、番鸭细小病毒、鹅星状病毒、禽白血病病毒发生交叉反应;应用试纸条和RT-PCR方法分别对200份临床疑似样品进行检测,两者符合率达98%。结果表明,制备的胶体金试纸条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重复性好,为DTMU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  相似文献   
76.
保护性耕作是一种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体系,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介绍了玉米秸秆集行全量覆盖还田苗带条耕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优势、主要机具装备、作业流程及要点、重点注意事项等内容,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7.
秸杆覆盖保墒效果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试验资料的计算结果为依据,研究了秸杆覆盖的保墒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条带状秸杆覆盖在产量、单位面积耗水量以及水分利用率等方面,都比无覆盖和全覆盖优越,从而为生产部门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8.
[目的 ]为实现北美栅锈菌和松杨栅锈菌快速有效的鉴别及鉴定。[方法 ]本研究根据两种锈菌的28SrDNA基因序列设计若干组LAMP引物。经筛选得到的引物以北美栅锈菌、松杨栅锈菌、图拉斯叉钩丝壳菌、芍药白粉菌、梨胶锈菌、羊肚菌、金针菇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LAMP反应并完成特异性检测;首先建立初始LAMP反应体系,再进一步优化LAMP反应体系的组分和反应条件,加入羟基萘酚蓝实现可视化检测;最后确定检测体系灵敏度。[结果 ]表明,筛选出的引物具有特异性;25μL北美栅锈菌LAMP检测体系最佳Mg2+浓度为6 mmol·L-1,最佳内外引物比例为8:1,最佳dNTPs浓度为1.2 mmol·L-1;同样地,25μL松杨栅锈菌LAMP检测体系最佳Mg2+浓度为4 mmol·L-1,最佳内外引物比例为6:1,最佳dNTPs浓度为1 mmol·L-1。加入160μM羟基萘酚蓝(HNB)可清晰地指示反应结果,两种检测体系在61℃条件下,分别反应30 min和40 min可实现目视判断结果,且灵敏度分别可达34 ...  相似文献   
79.
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是我县近两年新发生的一种以白背飞虱为传播媒介的病毒性病害,2010年首次在我镇大面积发生.该病在水稻各生育期均可发生,前期不易发现,发现之时往往已成灾,通常造成水稻减产20%左右,重病田高达50%以上或绝收.  相似文献   
80.
冰雪灾害后南岭常绿阔叶林受损优势种萌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岭冰雪灾害受损常绿阔叶林建立4块样地,分析样地内受损树木的受损类型、径级、树种组成等因子与灾后萌条关系,结果表明:1)灾害后受损优势木72.00%以上均有萌条出现,乔木层优势木萌条率高于灌木层,为南岭地区冰雪灾害后受损森林生态系统快速恢复与重建提供保障;2)不同受损优势木萌条率存在差异,萌条率随着受损程度的增加呈增加的趋势,其中倒伏类型萌条率最高(100%),其他受损类型中灌木层金缕梅科萌条率最低,乔木层樟科萌条率最低;3)冰雪灾害后萌条特性表现出与采伐、刀耕火种后不同的规律,应做为1个特例进行研究;4)建议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森林自然干扰频发区,在人工促进恢复时多选用格药柃、小红栲和交让木等,有利于各层次结构与组成的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