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951篇
  免费   790篇
  国内免费   1265篇
林业   3133篇
农学   1784篇
基础科学   3951篇
  2632篇
综合类   18305篇
农作物   925篇
水产渔业   2515篇
畜牧兽医   8437篇
园艺   2285篇
植物保护   1039篇
  2024年   213篇
  2023年   803篇
  2022年   818篇
  2021年   890篇
  2020年   925篇
  2019年   1181篇
  2018年   489篇
  2017年   1037篇
  2016年   1345篇
  2015年   1552篇
  2014年   2908篇
  2013年   2550篇
  2012年   3320篇
  2011年   3355篇
  2010年   3184篇
  2009年   2920篇
  2008年   3079篇
  2007年   2709篇
  2006年   2369篇
  2005年   2148篇
  2004年   1186篇
  2003年   1058篇
  2002年   764篇
  2001年   732篇
  2000年   531篇
  1999年   366篇
  1998年   326篇
  1997年   311篇
  1996年   250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29篇
  1993年   161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66篇
  1990年   125篇
  1989年   176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9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6篇
  1978年   15篇
  1977年   15篇
  1975年   10篇
  1974年   14篇
  1957年   2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水资源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础条件,无论是人类还是动植物,要想保证自身正常生长,都离不开水资源。本文将重点研究我国水资源的利用情况以及水环境的保护途径。这种方式能够实现对水资源的有效保护和高效利用,避免出现水资源浪费的情况,促进我国水环境保护工作的良好开展。  相似文献   
12.
不同植被下黏质红壤水分特征曲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分析不同植被下黏质红壤的持水、释水及孔隙特性,用离心机法测定了鄂南一个典型红壤坡地的8种植被地块(3种树龄的杉树、茶树、红叶石楠、无患子、油菜、桂花树)4个深度(20、40、60、90 cm)的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进而计算了土壤不同孔隙度,用Van Genuchten模型(VG模型)拟合水分特征曲线数据,同时获得土壤比水容量曲线。结果表明:①VG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黏质红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决定系数R~2在0.981 4~0.999 4之间;②土壤持水能力的变化主要出现在低于500 kPa的土壤水吸力范围内,土壤释水过程大多发生在低吸力范围内(0~500 kPa)。试验坡地的土壤总孔隙度是40.4%~47.0%,其中毛管孔隙度约为39.2%,而有效孔隙度仅为15.0%左右,因此土壤水分有效性整体较差;③持水能力最好的是茶树、大杉树和小杉树3个地块,多数地块的表层土壤较深层土壤有更好的排水能力,但深层土壤的持水能力强于表层土壤。研究坡地的土壤虽然属于同一种类型土壤,但不同植被、不同深度的土壤持水能力、释水特性及水分有效性存在一定差异,在分析红壤坡地水分动态分布规律时应考虑在内。  相似文献   
13.
了解水分、氮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氮肥利用效率与氮肥施用技术、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作物-土壤关系及水氮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尚不明确;高产水稻水氮耦合与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不清楚;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尚未掌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今后重点研究: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及其机制;水氮互作调控水稻吸收利用水分和氮素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15.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经济建设的发展,对金湾航空中心河提岸规划,滨水景观的设计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防洪水设施不仅要具有保护陆域不被侵袭的安全功能,而且要与周边自然景观、当地风土人情等融为一体。简单概括了设计策略和新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苏北地区2017年引进的花生新品种及市场上广泛销售的花生品种进行统一示范种植。结果表明,11个花生新品种在田间抗病性、适应性和品质方面均表现良好,丰产性及综合农艺性状均表现良好。其中,中花16表现最优,产量最高;其次是泰花4号、花育23;再次是徐花5号、苏花0537、宁206;抗涝能力表现较强的品种有泰花8号、苏花0537、806、多彩花生。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耕作方式为主区,分别设常规翻耕(C)、深松(S)、旋耕(R)处理,副区为秸秆还田量,分别设秸秆全还田(P)和秸秆不还田(A)处理,采用Biolog Eco技术测定土壤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并分析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和作物产量。结果显示:深松与秸秆还田均有利于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碳含量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9.78%和24.00%,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7.08%和15.81%;深松提高了15~30 cm土层的pH值6.67%,秸秆还田提高了0~15 cm土层的pH值4.32%。深松和秸秆还田均有利于代谢多样性(丰富度指数、香浓多样性指数)、碳源代谢强度的提高,0~15 cm土层分别提高了26.84%、3.84%和38.02%,15~30 cm土层分别提高了11.87%、 3.63%和14.74%。主成分分析表明常规翻耕秸秆不还田和旋耕耕作秸秆不还田碳源代谢功能相近,15~30 cm层次内常规翻耕秸秆全还田碳源代谢功能和深松耕作秸秆全还田处理相近。深松和秸秆还田平均提高了小麦产量5.82%,微生物碳源代谢功能与小麦产量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城市景观内的许多环境挑战正在加剧,例如雨水径流和洪水风险、城市空气、土壤和水的化学和颗粒污染、城市热岛和夏季热浪。城市树木,以及城市森林作为一个整体,可以对城市的水、热、碳和污染循环产生影响。然而,对于城市树木所能提供的有利和不利影响的程度,以及气候区域和人造景观环境在改变这些影响方面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需要经验证据。文章介绍了一些新研究,它增进了对城市森林所提供的生态和环境服务的认识。这14项研究提供了一个关于五大洲城镇树木作用的全球视角。一些研究为有树和无树的城市绿地局部小气候的降温效益提供了证据。有的研究仅仅集中在中尺度的城市树木蒸腾的冷却效益,或者在街道和行人规模的树冠遮阴的冷却。有的研究涉及树冠截留降雨的树种差异、生物滤池系统的吸水率,以及雨水径流养分吸收对水质的改善。这些研究还考虑了树木对空气质量的正面和负面影响,通过树木在消除空气污染物方面的作用,如臭氧,以及释放潜在的有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过敏颗粒物。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交流城市树木在城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提出了一个支持未来城市森林研究的跨学科框架。城市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受到高度干扰,受到高度管理,对人类健康和福祉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等院校都开设了外语专业,并且在多年时间里培养了一大批外语人才。但需要注意的是,多数高校外语人才培养水平都不算太高,同时教育模式的更迭创新也比较缓慢,使得外语人才的就业能力表现较差。本文先阐述了外语人才的基本就业现状,接着从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引导职能、完善企业的人才培养录用制度、构建完备的校企合作双赢格局、建立外语专业的产教结合模式四个方面,全面探讨了外语人才就业能力的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