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88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林业   158篇
农学   246篇
基础科学   24篇
  105篇
综合类   1178篇
农作物   201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38篇
园艺   194篇
植物保护   2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63篇
  2022年   59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66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29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测定了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和2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两种效应物对菜粉蝶多酚氧化酶(po lypheno lox idase,简称PPO,EC.1.14.18.1)催化L-多巴(L-DOPA)氧化活力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这两种效应物对该酶的活性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IC50)分别为2.71和5.66 mm o l/L,抑制常数分别为2.82和3.35 mm o l/L;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对该酶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2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的;这两种抑制剂对酶的抑制作用机理完全不同,2羟-基-4-甲氧基苯甲醛对酶的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而2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对酶的作用表现为竞争性抑制。研究结果为设计以该酶为靶标的杀虫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以穗发芽抗性不同的小麦品种(系)及不同杂交组合的F2为试材,用邻苯二酚作底物进行多酚氧化酶生化染色标记,对小麦抗穗发芽酶反应标记选择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种子染色标记的最佳条件是:0.125%的邻苯二酚溶液,在气温18~25℃条件下浸种10~15min,覆膜保湿酶反应4~6h,晒干后进行比色分级。对不同色级的种子进行抗穗发芽、酚酶活性鉴定,表明小麦穗发芽率与酶反应生化标记后的种子色级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生化标记后颜色越深的材料越不抗穗发芽,不染色或染色浅的低酚酶活性种子则具有较强的抗穗发芽性。用该法成功选育出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宝麦8号(冀审麦2004012号)。  相似文献   
993.
微波辅助提取苹果渣中苹果多酚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为了充分利用农业废弃物苹果渣,进一步提高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提取效率,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苹果渣中苹果多酚的微波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乙醇用量对多酚得率有极显著影响,功率、乙醇浓度以及萃取时间和功率的交互项对多酚得率有显著影响,萃取时间对多酚得率无显著影响。最优工艺是:萃取时间60 s,功率750 W,乙醇浓度60%,乙醇用量25 mL(料液比1∶50),此条件下苹果多酚理论提取的得率为11.93 mg/g(DW)(验证值为11.41 mg/g),明显高于回流及超声波提取得率。  相似文献   
994.
研究菜籽多酚、Vc、菜籽多酚与Vc混合物在化学模拟体系中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H.O2.与羟自由基.OH自由基的能力。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抗氧化剂清除OH.O2.的能力,用铁氧化邻二氮菲-Fe2+法测定抗氧化剂清除.OH的能力。结果表明:菜籽多酚、Vc、菜籽多酚与Vc的混合物清除OH.O2.、.OH都不呈剂量-效应关系。菜籽多酚在0.25mg/ml浓度时对OH.O2.与.OH的清除率均最高,分别达51.40%和84.82%。Vc在0.80mg/ml时对OH.O2.的清除率最高,达80.39%;在0.40mg/ml时对.OH的清除率最高,达91.35%。当总浓度为0.25mg/ml时,菜籽多酚与Vc的混合物没有协同增加清除OH.O2.的作用;菜籽多酚与Vc按7∶3、8∶2两种比例混合,在清除.OH时有协同增效作用,协同增效的最佳比例为7∶3,最大清除率达78.78%。  相似文献   
995.
辐照对梨汁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超  汪晓鸣  王宏 《核农学报》2006,20(4):331-332,326
采用60Coγ射线辐照处理梨汁,研究不同辐照剂量,不同pH值,以及辐照与pH复合处理对梨汁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辐照处理和调节pH值对梨汁中多酚氧化酶活性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3kGy辐照与pH 3.1复合处理能抑制多酚氧化酶约92%的活性。  相似文献   
996.
黑麦草对土壤中苯并[a]芘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2,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通过盆栽试验初步研究了黑麦草 (LoliummultiflorumLam)对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苯并 [a]芘动态变化的影响。盆栽试验设计 3种苯并 [a]芘处理浓度 ,分别为 1、10、10 0mgkg-1。将苗龄为 1周的黑麦草移植于受苯并 [a]芘污染的土壤中 ,同时设置有相同的苯并 [a]芘处理浓度但不种植物的对照试验。试验在2 0m3 的控温、控光的生长室内进行 ,土壤湿度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 6 0 %。通过 12 0d的温室盆栽试验 ,观察到土壤中苯并 [a]芘的可提取浓度随着时间逐渐减少 ,种植黑麦草加快了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 [a]芘浓度的下降。在 1、10、10 0mgkg-1苯并 [a]芘处理浓度下 ,黑麦草生长的土壤中苯并 [a]芘的减少率分别达 82 3%、74 0 %和 5 5 9%。结果还显示 ,随盆栽时间的延长 ,黑麦草根圈土壤中多酚氧化酶含量提高 ,这可能根圈土壤中可提取态苯并 [a]芘含量降低有关。黑麦草的地上部可以积累苯并 [a]芘 ,变幅在 0 0 6~ 3 6 0mgkg-1。初步认为 ,土壤具有缓解苯并 [a]芘污染的自然本能 ,促进黑麦草生长 ,增强土壤多酚氧化酶活性 ,可提高黑麦草对苯并 [a]芘污染土壤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997.
植物多酚(PP)和低分子量有机酸(LMWOA)对土壤铁形态转化有重要影响。以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完全随机区组试验,用2种PP(即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和芦丁)和2种LMWOA(即柠檬酸和草酸)溶液浸提供试土壤,测定其可溶铁(Fes)、游离铁(Fed)、活性铁(Feo)、络合铁(Fep)含量,探讨了PP与LMWOA对紫色土铁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PP与LMWOA各自单独作用均能使酸性紫色土Fes增加、中性紫色土Fes减少;对于石灰性紫色土,PP会促进其Fes增加,而LMWOA作用相反。EGCG与LMWOA联合作用,在酸性和石灰性紫色土上均表现为LMWOA通过促使本应转化为Fes的转化为Fep而掩蔽EGCG对铁的溶解作用;芦丁与LMWOA联合作用,在酸性紫色土铁的溶解上表现为协同效应,在石灰性紫色土上则表现为LMWOA会抑制芦丁对铁的溶解作用;对于中性紫色土,PP与LMWOA联合作用可促进Fed向Fes转化而削弱PP对铁溶解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8.
施钼对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叶片呼吸作用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冬小麦钼高效(97003)和钼低效(97014)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土培方法,研究施钼对冬小麦分蘖期、拔节期、孕穗期和灌浆期功能叶多酚氧化酶(PPO)、抗坏血酸氧化酶(AAO)、乙醇酸氧化酶(GO)等呼吸作用相关酶类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钼后,PPO活性在4个生育期均降低;AAO活性在分蘖期和拔节期降低,而在孕穗期和灌浆期上升;GO活性则在分蘖期、拔节期和孕穗期降低,而在灌浆期升高。钼对不同钼效率冬小麦叶片呼吸作用酶的影响存在着差异。施钼有利于促进冬小麦分蘖期和拔节期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从而促进生物量的提高,而在孕穗期和灌浆期由于植株生长中心的转移,呼吸作用酶变化复杂。  相似文献   
999.
以烟台红富士为原料,研究膜结合态多酚氧化酶(m PPO)的分离纯化条件,采用非离子型去污剂结合热诱导方法粗提,硫酸铵分级沉淀,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柱层析方法对m PPO进行纯化,并对其进行串联质谱(LC-MS/MS)分析鉴定。结果表明m PPO提取纯化最佳条件为:超声提取10 min,50%~80%饱和度硫酸铵沉淀,0.1 mol/L Na Cl梯度洗脱。纯化后的m PPO纯度提高了64.30倍,比活力高达387 032.97 U/mg。纯化后的m PPO经SDS-PAGE和Native-PAGE分析均为单一蛋白带,且为亚基分子量67 k Da的二聚体。经串联质谱分析及蛋白数据库鉴定此纯化蛋白为多酚氧化酶。  相似文献   
1000.
何应  马向丽  任健  代微然  毛如志 《草业科学》2021,38(11):2294-2300
防御酶是植物对昆虫危害的潜在防御机制.毛花雀稗(Paspalum dilatatum)作为一种优良牧草,了解被昆虫取食胁迫后其防御酶的变化很有必要.为此,本研究分析了蝗虫(Oxya chinensis)取食毛花雀稗0?(CK)、24、48、72和96?h后毛花雀稗总抗氧化能力(total?antioxidant?capacity,?T-AOC)、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酪氨酸解氨酶(tyrosine?ammonia-lyase,?TAL)、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oxidase,PPO)、脂氧合酶(lipoxygenase,?LOX)、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S-transferase,?GST)、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活性及植物总酚(total?phenols,?TP)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不取食对照相比,蝗虫取食后毛花雀稗植株中POD、CAT、LOX、PPO、TAL、GST活性以及TP含量均在部分取食时间或所有取食时间显著升高(P?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