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3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59篇
林业   118篇
农学   104篇
基础科学   119篇
  561篇
综合类   1067篇
农作物   38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469篇
园艺   126篇
植物保护   8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118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97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89篇
  2009年   174篇
  2008年   154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8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黑岱沟矿区排土场不同复垦方式下土壤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对黑岱沟矿区排土场不同土地复垦方式下的土壤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土壤容重和pH值外,不同复垦方式土壤有机质、硝态氮、铵态氮、速效磷、团聚体、脲酶和蔗糖酶含量在整体上较未复垦地土壤有所提高;研究区土壤有机质、硝态氮、脲酶、蔗糖酶等指标间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作为综合指数来表征土壤质量的好坏;以林地为主的混合复垦方式土壤恢复指数较高,表明林地混合复垦方式对黑岱沟矿区排土场土壤修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李保杰    顾和和  纪亚洲   《水土保持研究》2015,22(4):253-257,264
以徐州市九里矿区复垦前(2000年)后(2013年)1:1万的矿区土地利用数据为数据源,采用基于GIS的景观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了九里矿区复垦前后17个景观格局指数在10~300 m范围内的粒度效应,并对复垦前后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规律、拟合函数、变异系数和最佳景观粒度范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7个景观指数随着景观粒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降低型、逐步增加型、局部尺度效应型和随机变化型共4种变化类型,其中,10个景观指数随景观粒度的变化趋势可以用不同的函数模型进行拟合(R2 > 0.94)。从复垦前后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来看,复垦前后景观格局指数的变化趋势基本趋于一致,但拟合函数和变异系数均有一定的变化,如拟合函数不一致,变异系数降低等;适宜徐州九里矿区1:1万土地利用数据进行景观指数分析的最佳景观粒度范围为20~40 m。  相似文献   
993.
为研究不同培肥处理对平朔露天煤矿复垦土壤作物养分含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进行了玉米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培肥处理对玉米植株的N,P,K含量均有提高作用,玉米N,P,K在根、茎、叶器官分配顺序为叶 > 茎 > 根;有机肥、菌肥和配施低浓度化肥处理对玉米N素含量增加最明显,有机肥、菌肥和化肥配施各处理对玉米P和K含量增加最明显,其次对玉米N,P,K含量增加较明显的为有机肥配施菌肥处理,而单施有机肥处理对玉米N,P,K含量增加效果最差;有机肥、菌肥和化肥配施处理对玉米N,P,K肥利用率高于有机肥配施菌肥处理更高于单施有机肥处理,此研究为恢复矿区复垦土壤肥力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待复垦村庄土壤养分特征研究——以山西省西郜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掌握复垦村庄土壤养分状况,有助于探究长期作为村庄的土壤养分特点,为土地复垦过程中改善土壤质量与土壤培肥提供依据。以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西郜村煤炭基地复垦村庄为研究区,运用地统计学与GIS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养分含量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绘制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表明:土壤这4种养分的变异系数范围为19.78%~29.45%,变异程度较小,有机质、速效钾的半方差拟合模型为球状模型,全氮、有效磷的半方差拟合模型为高斯模型;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和有效磷的变程分别为59.70,54.47,55.89,66.87 m,块金系数分别为74.2%,74.9%,69.1%,76.5%,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相关性;研究区内4种养分分布略有差异,但整体上均在村庄中部含量较高,逐次向周围递减,土壤养分空间分布格局是在地形变化、人类活动以及其他随机因素共同作用下而形成的。掌握村庄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规律,能够为煤炭基地村庄复垦后耕地质量提升、农田土壤养分精准管理和施肥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5.
对福建白兔保种群进行繁殖、生长发育、饲料报酬、屠宰性能和胴体品质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白兔胎均产活仔兔5.59只、3周龄窝均重1209.0 g、4周龄断乳窝均仔兔5.47只、断乳成活率97.9%;公、母兔13周龄体重分别为1570.91 g、1525.38 g, 4至13周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19.92 g、19.04 g,,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母兔成年体重分别为2131.02 g、1957.03 g,差异极显著(P<0.01);公、母兔10、13周龄体长、胸围、耳长、耳宽性别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公、母兔成年体长、胸围性别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福建白兔30~90日龄料重比为4.51:1,90日龄全净膛屠宰率49.19%;90日龄肌肉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总量分别为20.54%、2.20%、17.62%。  相似文献   
996.
以渭北旱塬区生长年限为6年、11年、16年和21年的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天然草地为对照,通过研究土壤主要养分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特征来揭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生长年限对渭北旱塬区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紫花苜蓿能够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土壤微生物量C和N(P<0.05),且随种植年限的延长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最高点出现在第11年。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养分与微生物生物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且微生物生物量可以更灵敏地反映土壤质量变化。综合考虑,渭北旱塬区紫花苜蓿人工草地在恢复11年后应当进行合理利用或进行其他人工干预以延长草地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认识土壤微生物在不同生长年限沙棘林中的地位和作用,利用“平板培养法”和常规方法,研究了不同生长年限人工沙棘林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组成和土壤养分的变化情况,并以系统聚类及主成分分析(PCA)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土壤微生物总数量及三大类群数量以7 a 林最高(493.87×105 cfu?g -1干土),10 a 林(358.77×105 cfu?g -1干土)和15 a 林(321.69×105 cfu?g -1干土)最低且相互之间无显著性变化(P<0.05);土壤微生物三大类群中,土壤放线菌数量对 Shannon -Wiener 指数的大小变化起着较大作用;依据可培养微生物组成,4组样地可划分为3个类群,生长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组成的作用明显,且人工沙棘林生长年限超过10 a ,其土壤微生物数量已接近于撂荒地。土壤微生物组成与人工沙棘林生长年限关系密切且具有其独特的规律及变化原因。  相似文献   
998.
对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不同恢复年限土壤有机碳及其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弃耕地恢复初期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LOC)含量均低于弃耕地(CK),恢复3年(R3)、恢复5(R5)年和恢复10(R10)年的 LOC 都显著高于弃耕地,分别高出20.28%、16.00%和16.45%,土壤有机碳及活性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加深而降低,土壤碳库管理指数 CMI 在恢复初期低于 CK ,随着恢复年限的增加,R3,R5,R10土壤 CMI 显著高于CK 54.72%、19.79%和17.73%,R3、R5和 R10分别是 R1的3.20、2.48 和 2.43倍,表明干旱区盐渍化弃耕地经垦殖恢复后显著改善了土壤碳库质量,增加了土壤碳汇功能。相关分析表明,土壤 LOC 和 CMI 与土壤 Olsen-P 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 TOC 相比更能反映不同恢复年限土壤碳库的变化。  相似文献   
999.
荒漠灌区不同种植年限苜蓿地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荒漠绿洲区大田试验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种植年限(0,3,4,5,7,10 a)苜蓿地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季节性动态变化,旨在探讨种植不同年限苜蓿对土壤生物化学性状的影响,为粮草合理轮作周期的制订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种植苜蓿与撂荒地相比,土壤酶活性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且各年限间土壤酶活性差异显著。其中土壤脲酶、蔗糖酶及纤维素酶活性均随生长年限增加呈先增高后降低再增加的变化趋势,而淀粉酶、碱性磷酸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随种植年限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种植苜蓿5a土壤酶活性增加最明显,0~60 cm土层依次较CK分别增加了80.56%、69.91%、46.75%、533.33%、110.71%、11.81%;土壤6种酶的活性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表层0~20 cm土层,土壤酶活性最强。脲酶和淀粉酶活性在夏季最高,蔗糖酶、纤维素酶、过氧化氢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在春季达到最高。对6种酶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除蔗糖酶外,其余5种酶间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采用甘蔗新品种桂辐98-296种茎对新台糖22号宿根蔗直接补种对各自产量和蔗糖品质的影响,以有效地解决宿根蔗缺株断垄问题,延长宿根蔗年限,降低植蔗周期生产成本,为生产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桂辐98-296和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新台糖22号宿根,调查补种的桂辐98-296、新台糖22号和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性状、蔗茎产量及蔗糖品质表现。【结果】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处理产量为74.33t/hm2,分别比CK、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处理增产18.36、15.83t/hm2,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新台糖22号种茎直接补种处理产量与CK差异不显著。直接补种不影响新台糖22号宿根蔗的产量和蔗糖分;补种的桂辐98-296的蔗糖分与新台糖22号宿根蔗相当。【结论】桂辐98-296种茎直接补种新台糖22号宿根蔗,可以增加单位面积有效茎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方法简单、高效、实用,有效延长了宿根年限,提高植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