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1篇
  15篇
综合类   88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60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介绍了西葫芦白粉病的病原及特征、侵染循环、发生规律和危害症状,提出防治西葫芦白粉病应在种植抗病品种的基础上,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植株抗病能力,采用以铲除菌源和药剂保护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措施。为减轻西葫芦白粉病的危害,提高西葫芦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2.
日光温室西葫芦水肥耦合效应量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3因素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灌水量、氮肥、钾肥的耦合效应对西葫芦产量的影响,得到西葫芦产量对3因素的回归数学模型。结果表明:1在本试验条件下,3因素对西葫芦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氮>水>钾。2各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水与氮、水与钾、氮与钾分别在低于0.6302与1.9280,0.6302与0.3392,3.9704与-3.9970水平时,与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在高于以上水平时又呈负相关关系。经计算机模拟,当西葫芦达到最高产量(88578kg/hm2)时,相对应的灌水量为2515.5m3/hm2,施氮、施钾量分别为583.1和265.4kg/hm2。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表明,构建的模型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63.
西葫芦单性结实品种的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生长势和整齐度等方面,单性结实品系P的生长势略弱于杂交组合,以早青、阿太2个主栽品种为最好,同时C1(P×7)组合也表现出了较强的杂种优势,C1的生长势明显强于单性结实品系与7号品系,功能叶片数多,株高则较双亲都小,开展度和叶色介于二者之间.各品种或品系的叶色由绿色到深绿,此外有无白斑也是品种的特征之一,白斑为显性性状.单性结实品系P生殖生长弱于主栽品种.早青与阿太以及C1、C2(P×5)的表现均较好.果皮色则有较大差异,单性结实品系P为白色.C1果皮为黄绿色,同时说明果皮色绿色对白色为不完全显性.对各品种(系)的丰产性进行了调查表明,单性结实品系P的单株产量达1.30kg,折合单产达25995kg/hm2,早期产量达0.52kg/株,仅次于C1.单性结实品系与其他品种相比,早熟性能良好,早期产量较高.第1雄花开花期一般提前1~5d,雄花始花期提前1~8d,雄花盛花期一般也提前1~7d;第1雌花开花期提前3~5d,雌花始花期提前2~13d,雌花盛花期一般提前7~12d.  相似文献   
64.
Summa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resistance to the red pumpkin beetle were observed among summer squash lines in both field and cage experiments. Broad sense heritability estimates were 0.87 and 0.78 for field and cage assessments respectively. Significant positive rank (rs=0.96) and phenotypic (rp=0.76) correlations were observed. Cage evaluation of red pumpkin beetle resistance may be used with confidence in selection programmes of red pumpkin beetle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65.
Summary Bush and vine habit accessions and their reciprocal F1s of spaghetti squash (Cucurbita pepo) were compared for various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characteristics. Bush habit was dominant to vine. Vine plants produced more leaves, longer internodes, and more male flowers than did bush and F1 plants. Pistillate flowers developed at lower nodes in bush and F1 plants than in vine plants. Vine plants produced as much or more vegetative matter than did bush and F1 plants, but bush and F1 plants produced more fruits and greater yields than did vine plants.  相似文献   
66.
利用稀硫酸与碳酸氢铵反应产生CO2,研究CO2对西葫芦的增产效应。试验表明,温室西葫芦增施CO2,对其生长势、产量、抗病性都有明显的效应。  相似文献   
67.
南瓜矮生基因Bu的比较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国南瓜矮生突变体为供体亲本,以印度蔓生南瓜为轮回亲本,构建了BC6F2分离群体。利用黄瓜基因组序列,将南瓜矮生基因Bu比较定位至黄瓜5号染色体,并开发了一个新的PCR标记IF3629,该标记与矮生基因Bu连锁遗传距离为1.0 cM。该标记不仅可以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而且为Bu基因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8.
西葫芦熟性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凤真 《中国蔬菜》2011,1(6):42-48
以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杂交组合,构建6个联合世代(P1、P2、F1、BC1、BC2和F2)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西葫芦熟性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为D-2模型,始花期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均以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始花期以加性效应和加性×显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为主,组合1以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由于环境因素对西葫芦F2第1雌花节位和始花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第1雌花节位的选育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在育种中对始花期性状的选择宜在高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69.
优质丰产早熟南瓜新品种京红栗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京红栗为笋瓜(印度南瓜)一代杂种。早熟,易坐瓜,瓜形整齐一致且周正,膨瓜速度快,转色也快,单瓜质量为1.5kg,果实扁圆形,果皮橘红色,有光泽,瓜肉深橘红色,甘甜、细面,粉质度高,有板栗香味,耐贮。一般产量23~24t·hm-2。适于春、秋露地栽培,保护地早熟栽培和秋冬延后栽培。已在海南、广东、广西、山西、河北、内蒙古、北京等地推广种植逾700hm2。  相似文献   
70.
为明确南瓜叶片上卷、黄化的症状是否由病毒侵染引起,本研究采用小RNA深度测序对采集自陕西地区的南瓜叶片样品进行了鉴定。结果显示,侵染南瓜样品的病毒可能是中国南瓜曲叶病毒(squash leaf curl China virus, SLCCNV)。经PCR扩增并且克隆测序获得了病毒的DNA-A和DNA-B组分的全基因组序列。序列比对发现,所克隆的DNA-A组分与SLCCNV海南分离物(SLCCNV-Hn61)DNA-A的一致性最高,为99.1%;DNA-B组分与SLCCNV-Hn61和三亚分离物SLCCNV-SY的DNA-B组分一致性最高,为96.8%。系统进化树分析发现所克隆的DNA-A和DNA-B组分分别与SLCCNV-Hn61和SLCCNV-SY的亲缘关系最近。以上研究结果表明侵染陕西南瓜叶片的病毒是SLCCNV的分离物。这是首次报道SLCCNV在陕西地区的危害,研究结果为当地经济作物南瓜的病害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