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4篇
林业   13篇
农学   46篇
基础科学   4篇
  37篇
综合类   187篇
农作物   49篇
水产渔业   14篇
畜牧兽医   35篇
园艺   3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3H—萱草根素在小鼠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综技术,初步观察了~3H-萱草根素在小鼠体内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的全过程。~3H-萱草根素口服后0.5小时,小鼠血液中放射性即达到高峰,并以低浓度维持96小时以上;其随血液循环分布于各组织器官,以胃肠组织含量最高,其次是肝脏和脾脏。萱草根素有蓄积性;一次给药和以同等剂量分次(每天一次,三天)投药后的相同时间,各组织中~3H-萱草根素的含量差异不显著。主要排泄途径是粪便,其次是尿液。经有机溶剂处理后的尿液分为水、脂二相,其放射性测量和薄板层析放射自显影结果均表明:~3H-萱草根素在体内经过代谢后结构发生了变化,从尿液中排出的不是萱草根素原形,而是其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22.
试验比较研究了在麻醉条件下来航公鸡十二指肠灌注酪蛋白水解物寡肽(COP)与游离氨基酸(FAA)对门静脉血液中氨基酸和肽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注后10分钟,COP组门静脉总氨基酸(TAA)含量显著地(P<0.05)高于相同组成的等摩尔浓度的FAA1组和等百分浓度的FAA2组。FAA2与FAA1组相比,一些氨基酸含量有升高的趋势,但仅个别氨基酸显著(P<0.05)高于FAA1组。COP组门静脉血浆游离氨基酸含量,除赖氨酸、色氨酸、酪氨酸、脯氨酸、组氨酸外,其它氨基酸都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FAA1和FAA2组。在饥饿状态及灌注COP和FAA1、FAA2后,门静脉血浆中肽结合氨基酸(PBAA)分别占39.23%,35.63%,45.89%和52.63%。其中谷氨酸、丝氨酸、丙氨酸、甘氨酸比例较高,它们与其它一些氨基酸存在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GPLC分析结果显示:灌注COP和FAA后门静脉血浆的肽量均极显著地(P<0.01)高于饥饿对照状况,COP组鸡门脉血浆中总量和一些肽量显著高于FAA组(P<0.01)。试验证实,鸡村寡肽的氨基酸吸收快于游离氨基酸,一部分可以完整的形式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给予肠道FAA也会改变循环中的肽量。  相似文献   
23.
冬小麦地上器官对硒元素吸收累积与分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冬小麦对硒元素的吸收明显分为两个阶段,拔节前有占总量83%的硒被吸收,拔节后吸收了占总量17%的硒,呈前重后轻的吸收特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吸收硒的分配特点是:叶片分配比率在拔节前都高于同期其他地上器官;抽穗到成熟期吸收的硒元素主要分配到穗部,分配率占该期总量的62.4%.  相似文献   
24.
镍污染对小麦幼苗矿质营养元素吸收与累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Ni胁迫对小麦幼苗茎叶中Cu、Zn、Fe、Mn、Ca和Mg营养元素吸收及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Ni胁迫下随土壤施Ni量的增加而小麦幼苗生长受抑 ,生物产量下降 ,小麦幼苗Cu、Fe、Ca和Mg累积量呈下降趋势 ,而Zn、Mn累积量呈增加趋势。小麦幼苗 6种营养元素累积率与其累积量的规律较吻合 ,表明作物受Ni毒害与营养元素代谢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25.
盐胁迫下转Bt基因棉的K+、Na+转运及SOD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转Bt基因棉(苏抗103)和受体棉(苏棉12)在不同浓度盐胁迫条件下的钾钠离子的转运、累积分布以及它们SOD活性和H2O2含量变化的比较,证明了Bt抗虫基因的导入一方面导致棉花植株地上部钾累积增多,根部钾含量降低,从根往地上部的钾转运能力增强,而且根吸收能力也有增强趋势;然而另一方面,受盐胁迫时转Bt基因棉对钾的向上运输选择性减弱,地上部钠积累偏多,盐耐性减弱;SOD活性受盐胁迫影响,下降显著,超氧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可能受到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棉有所不同,转Bt基因棉可能不太适宜在盐碱土壤上种植。  相似文献   
26.
 用丰度为93.3%的H#+(10)#-3BO#-3于1991年秋施2.0mgB·kg#+(-1)土以及1992年春分别施B2.0、1.2和0.8mg·kg#+(-1)土。在主要物候期测细根、果实(或花)、短枝大叶、果台副梢叶、土壤(有效硼)的全硼与Bdff%,结果表明:1.秋施#+(10)B,翌年土壤的有效硼与Bdff%低于相同剂量春施#+(10)B,花与短枝大叶的Bdff%在开花期比春施高8~10倍,春施#+(10)B主要积累在根中。2.随着施#+(10)B量增加,细根中全硼与Bdff%增加,但不成比例;施1.2 mg·kg#-(-1)与2.0 mg·kg#-(-1)的地上部器官差异不明显,由开花期转至新梢旺长期,细根中的Bdff%约下降40%,而幼果提高5~7倍。3.土壤中有效硼与Bdff%随施#+(10)B量增加而提高,随时间推移而下降。  相似文献   
27.
The fiel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dynamics and models of N, P and K ab-sorption for the cotton plants with a lint of 3 000 kg ha-1 in Xinjiang. The main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contents of N, P2O5, K2O in cotton leaves, stems, squares and bolls decreased obviously with the time over thewhole growth duration and the falling extent was greater in high-yield cotton than in CK. Contents of N inleaves, squares and bolls, in particular in the leaves of fruit-bearing shoot was higher in high-yield cotton thanin CK. Contents of P2O5 in squares and bolls and that of K2O in stems were higher in high-yield cotton than inCK during the whole growing period. The accumulations of N, P2O5 and K2O in the cotton plants could be de-scribed with a logistic curve equation. There was the fastest nutrient uptake at about 90 d for N, 92 d for P2O5and 85 d for K2O after emergence, respectively. Total nutrient accumulation of N, P2 O5 and K2O was 385.8,244.7 and 340.3 kg ha-1 , respectively. Approximately 12.5 kg N, 8.0 kg P2O5 and 11.1 kg K2O were neededfor producing 100 kg lint with the leaves and stems under the super high yield condition of 3 000 kg ha-1 inXinjiang.  相似文献   
28.
以北丰-14为供试品种,采用五因素三水平实施方案,系统研究了大豆在不同密度、施肥量处理下,对氮素吸收的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大豆生长发育进程的推进,大豆各器官N素浓度的变化,除籽粒呈上升趋势外,其它各器官均呈下降趋势,且叶片的氮素含量始终高于茎杆和叶柄;最高吸收速率出现在结荚至鼓粒期,其数值为15.17mg/(株·d)。  相似文献   
29.
铅在茶树中的吸收累积特性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田间调查及盆栽试验 ,研究了铅元素在茶树中的分布规律及吸收累积特性。研究发现铅元素在茶树体内活性较低 ,根部吸收的铅元素大部分被吸收根所固定 ,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较低。正常状况下 ,铅元素在茶树体内由高到低的分布次序为 :吸收根 >茎 (生产枝 ) >老叶 (当年生成熟叶 ) >主根 >新梢 (1芽 2叶 )。当茶树受到铅污染时 ,茶树自下而上各部位对阻止土壤中的铅向茶树新梢中转移发挥了重要的缓冲及屏障作用。土壤中加入 10 0mg·kg-1铅并没有对茶树的生理及品质指标产生显著影响。茶树新梢中的铅元素含量随着新梢成熟度的增加呈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空气沉降物可能也是引起茶树铅含量升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茶树新梢全铅含量与土壤全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5 ) ,与土壤有效铅含量之间有着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 <0 .0 1)。  相似文献   
30.
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立庆  方娜  周庆祥  刘群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1):6573-6575
土壤对农药的吸附作用是农药在土壤中的重要迁移转化行为之一,它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阐述了农药在土壤中吸附的几种作用机理,以及影响农药吸附的主要因素,例如土壤有机质、粘土矿物、pH值、离子强度、温度和表面活性剂等,并提出了今后农药吸附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