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746篇
  免费   628篇
  国内免费   739篇
林业   937篇
农学   3164篇
基础科学   1977篇
  960篇
综合类   21060篇
农作物   4232篇
水产渔业   615篇
畜牧兽医   4800篇
园艺   3286篇
植物保护   1082篇
  2024年   204篇
  2023年   775篇
  2022年   689篇
  2021年   803篇
  2020年   975篇
  2019年   927篇
  2018年   571篇
  2017年   954篇
  2016年   1083篇
  2015年   1203篇
  2014年   2224篇
  2013年   2231篇
  2012年   2649篇
  2011年   2894篇
  2010年   2478篇
  2009年   2797篇
  2008年   2548篇
  2007年   2170篇
  2006年   1893篇
  2005年   1851篇
  2004年   1516篇
  2003年   1431篇
  2002年   1152篇
  2001年   1125篇
  2000年   790篇
  1999年   532篇
  1998年   575篇
  1997年   483篇
  1996年   394篇
  1995年   361篇
  1994年   309篇
  1993年   271篇
  1992年   245篇
  1991年   238篇
  1990年   251篇
  1989年   309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27篇
  1986年   3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6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57年   15篇
  195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利用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大田栽培模式下油用牡丹‘凤丹’的光合、蒸腾特性,为其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凤丹’牡丹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曲线或双峰曲线,日净光合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8:00或10:00,而后呈下降趋势,18:00降到最低。4月、5月‘凤丹’牡丹净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凤丹’牡丹蒸腾速率呈现出明显的单峰曲线,日蒸腾速率的最高值出现在8:00—14:00,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最低值出现在18:00。6月、7月‘凤丹’牡丹蒸腾速率日平均值明显高于其他月份。气孔导度的日变化均呈典型的单峰曲线,最高值出现在8:00或10:00,18:00为全天最低值。不同月份‘凤丹’牡丹气孔导度日平均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2.
为了优化油用亚麻抗倒伏的肥料运筹措施,以‘陇亚11号’和‘定亚23号’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了钾肥(不施钾、52.5 kg K2O/hm2和105 kg K2O /hm2 3个水平)和硅肥(不施硅和90 kg SiO2/hm2 2个水平)用量对油用亚麻茎秆形态学、力学抗倒伏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陇亚11号’的株高、重心高度及茎粗、壁厚、抗折力均显著大于‘定亚23号’,茎秆形态学及力学抗倒伏特性的综合影响下,‘陇亚11号’较‘定亚23号’倒伏率提高21.24%而产量降低9.43%。钾肥显著改善了抗倒的茎秆表观形态学特性,施钾后茎粗、壁厚、茎秆抗折力、抗倒伏指数提高而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千粒重和籽粒产量分别提高7.35%和9.34%。硅肥对茎秆形态学、力学特性及籽粒产量均无主效应,但硅肥与钾肥的互作使茎粗显著增加。抗倒伏指数与茎粗、壁厚呈显著正相关,与株高、重心高度呈显著负相关。品种间的茎秆抗倒伏特性差异较大,施用钾肥显著改善了抗倒的茎秆表观形态学特性,优化了茎秆机械性能,增强了油用亚麻的抗倒伏能力;供钾量较低时,硅肥与钾肥对茎粗的互作正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23.
马铃薯原原种椰糠基质繁育技术规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栽培设施、繁育技术、基质重复利用等方面规范了马铃薯原原种椰糠基质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24.
为选育优质中晚熟粒用高粱新材料,本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以4份不同杂交组合高粱亲本为试验材料,分析不同组合杂交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差异,筛选最佳的中晚熟粒用高粱组合。高粱组合杂交种的生育期存在差异,但相差不大,生育期最长的高粱组合23A×014-52,生育期为134天,生育期最短的高粱组合147A×014-34,生育期为123天;高粱组合23A×014-52的农艺性状较好;与对照相比,增产的高粱组合为23A×014-52、27A×017-95,其中高粱组合23A×014-52增产明显,较对照高出30.06%。结合分析农艺性状、产量性状等,高粱组合23A×014-52杂种优势较突出,可以作为培育中晚熟粒用高粱的亲本材料。  相似文献   
25.
随着我国马铃薯主粮化的战略性发展,饲用马铃薯块、马铃薯茎叶、马铃薯渣将大幅度增加。马铃薯饲用资源总体表现高水分、高纤维、低蛋白、β-胡萝卜素等功能性因子与龙葵素等有毒物质共存的特点。为了降低龙葵素的毒性,熟制、烘干、青贮或发酵后饲用是马铃薯饲用资源的主要处理方式。薯渣、茎叶、秸秆、辅料不同组合进行青贮、混贮、裹包青贮、发酵,可有效改善物料的营养价值和饲用价值,且操作简便,适于规模化推广。马铃薯饲用资源固体发酵饲料可在猪、家禽、肉兔、肉羊和牛的饲养中替代部分能量饲料或蛋白饲料,且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农户种养循环自给模式、产地茎叶综合利用模式、马铃薯渣生产发酵饲料模式,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环境污染,具有良好的环保、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6.
通过冠蓝、阿泰灵、碧护、生防菌拌种剂、60%吡虫啉拌种剂对马铃薯拌种及喷施对比试验研究。采用冠蓝50g/667㎡拌种处理+碧护2g/667㎡+阿泰灵50g/667㎡苗期始喷施3次,间隔15天处理,能有效降低黑痣病、疮痂病、环腐病等土传病害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同时增加产量,提升商品薯率。  相似文献   
27.
本文分析了凉山州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领导机构建设、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加大产业化经营力度、扶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标准化生产水平、推进产品品牌化、加强基地监督管理等建议,以期为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
李才盛 《种子世界》2021,(12):0042-0044
贵州省是马铃薯生产大省,种植面积位居全国前列,长年的播种面积达到了 53.36 万 hm2 以上,属于当地的第三大粮食性作物。贵州省威宁县有着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近年来,在当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当地的马铃薯种植产业不断向前推进,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了调整,并且在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加快推进了现代化的种植技术,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真正实现了发家致富和脱贫致富。但在实际栽培管理期间,很多种植户的栽培管理方案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更新换代,一直沿用传统的种植模式,品种更新速度较为缓慢,马铃薯带毒比较严重,后期病虫害发生流行概率较高,对马铃薯产量品质的提升产生了不良影响,对此就需要加快提质增效栽培技术的有效推广,转变传统的种植理念,为高产稳产奠定坚实基础。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探讨了马铃薯提质增效栽培技术,希望对广大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9.
《中国瓜菜》2019,(12):96-97
在幼龄柑橘定植后的3~4 a(年)内,如何解决幼龄柑橘覆盖率低、生产投入大、经济效益低等问题,是湖北省西南丘陵山区大力推进种植业结构性调整的要点之一。2016年以来,在湖北省枝江市推行了幼龄柑橘套种春季西瓜一秋季马铃薯的高效栽培模式。该模式适用于湖北西南地区海拔300 m以下土壤层较为深厚的山区及旱粮改果树的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30.
为验证马铃薯不同覆膜时期和密度二因素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此试验,以期确定该区域马铃薯种植的最佳覆膜时期和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采用秋覆膜、顶凌覆膜、播前覆膜,马铃薯的产量差异不显著;在不同密度间马铃薯产量差异极显著,亩播种密度4000株,产量最高,亩播种密度3500株,产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