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75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39篇
林业   194篇
农学   149篇
基础科学   14篇
  18篇
综合类   1414篇
农作物   165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258篇
园艺   663篇
植物保护   28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3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11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169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82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54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5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试验以农药百菌清为对照,考察了电生功能水对于葡萄炭疽病的防治效果。研究表明:对葡萄植株喷洒电生功能水可以有效地防治葡萄炭疽病的发生,防治效果优于常用农药百菌清。  相似文献   
42.
南昌市郊常见花卉炭疽病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岸峰  蒋军喜  李庚花  杨子琦 《江西植保》2004,27(4):151-152,154
本文对南昌市郊常见花卉炭疽病病原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鹅掌柴炭疽病等8种炭疽病病原为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Penz.Sacc.),月季炭疽病等5种病害病原为新报道的炭疽病,病原种的归属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43.
内生拮抗枯草芽孢杆菌BS-2菌株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6  
内生拮抗细菌BS 2菌株在以黄豆粉为原料的 3号培养基中生长速度快 ,发酵滤液对辣椒炭疽病菌的抑制作用强 ,菌液对辣椒果炭疽病的防效最好。培养基初始 pH值、培养时间、温度、通气量等对菌株生长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泌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 ,以黄豆粉培养基、初始 pH值 6 .7(灭菌后 )、2 8℃、培养 4 8h、并尽量增大培养通气量 ,为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  相似文献   
44.
遂昌县地处浙西南,至今已发展板栗3000hm^2,是浙江省板栗重点县之一。近几年板栗炭疽病发生普遍,严重的发病烂果率超过了50%。遂昌县开展第二期板栗病虫害工程治理后,建立了板栗病虫害观察测报点,对确定为治理对象之一的板栗炭疽病进行了治理。现将防治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5.
以采自贵州省贵阳市和遵义市的辣椒炭疽病病样为试材,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依照柯赫氏法则确定病原菌的致病性,根据菌株形态特征及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研究引起贵州省辣椒炭疽病的病原;采用菌丝生长抑制法,研究了致病菌株对甲基硫茼灵等11种原药和10%苯醚甲环唑等6种成品药的敏感性,从而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组合复配,测定抑制活性.结果 表明:结合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确定其为辣椒炭疽病菌,分别为尖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acutatum)、斯高维尔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covillei)和疑似新种(Colletotrichum sp.);经敏感性测定,所选药剂对菌株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咪鲜胺、双苯菌胺、唑胺菌酯、戊唑醇等4种原药对3株辣椒炭疽病菌药效比较稳定,抑制效果较好;辣椒炭疽病菌对22.50%啶氧菌酯和10%苯醚甲环唑2种成品药剂的敏感性较高,EC50值分别为1.60 mg·L-1和2.12 mg·L-1;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3∶1和1∶1复配时,SR分别为1.7453和2.0611,1∶1时增效效果最好.啶氧菌酯与咪鲜胺1∶3、1∶1和1∶5复配时,SR分别为1.7234,1.6611和1.6585,1∶3增效效果最好.综上所述,引起贵州省辣椒炭疽病的病原菌有GY-1尖孢炭疽菌(C.acutatum);ZY-1斯高维尔炭疽菌(C.scovillei);ZY-2疑似新种(Colletotrichum sp.).  相似文献   
46.
炭疽病是一种多发的牛羊疾病,由于其细菌能够形成芽孢,存活的时间较长,并且炭疽芽孢能在土壤中存活,因此,当发生洪水之后,很容易被洪水冲刷出现,从而污染了牛羊的饲料,引发大规模的炭疽疾病。本文主要详细的阐述了炭疽病的发病机理以及发病症状,并提出了相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7.
为进一步研究从不同地域和寄主组织来源的荔枝胶孢炭疽菌的生物学特征,采用离体果实直接接种法和离体叶片针刺接种法在不同品种的荔枝上对11个菌株的致病性进行了验证,发现菌株的致病性存在较大差异。从中选取致病力差异较大的强致病力菌株0977-19-2和弱致病力菌株09619-1-1进行研究,发现二者在菌丝生长速度、菌落形态和颜色等方面很相似,但二者在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盘形态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强致病力菌株0977-19-2的产孢量约为弱致病力菌株09619-1-1的3.2倍;培养6 h后强致病力菌株0977-19-2的分生孢子萌发率约为弱致病力菌株09619-1-1的3倍;这些差异可能是导致2个菌株致病力不同的部分原因,对研究荔枝胶孢炭疽菌的致病机制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
<正>由于京秀葡萄的果粒着生紧密,其果穗的主要病害是白腐病和炭疽病。白腐病尤为严重。所以防治工作就采取以防治白腐病为主兼治其他病害的防治措施。防治白腐病主要采取加强综合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几年来,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1症状葡萄白腐病主要为害果穗,有时新梢和叶片也被侵  相似文献   
49.
6种药剂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及其残留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针对枸杞炭疽病的高效低残留农药,选用戊唑醇等6种药剂,就其药效及农药残留情况进行了田间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第7天,43%戊唑醇(SC)2 000倍液、40%氟硅唑(EC)6 000倍液、50%异菌脲(WP)1 000倍液、25%嘧菌酯(SC)1 000倍液、25%苯醚甲环唑(EC)1 000倍液和50%多菌灵(WP)500倍液对枸杞炭疽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00%、76.67%、69.33%、59.00%、56.00%和28.67%,施药后第10天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2.50%、65.55%、47.41%、45.59%、45.44%和6.44%;戊唑醇的防治效果最好,氟硅唑次之。枸杞干果中戊唑醇的残留含量为2.60 mg·kg-1,低于最大残留限量;氟硅唑的残留含量为0.16 mg·kg~(-1),高于最大残留限量。6种试验药剂中只有戊唑醇符合高效低残留农药的筛选标准,可用于采果期枸杞炭疽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50.
从健康的化香(Platycarya strobilacea Sieb. et Zucc.)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生防菌HK18-8,为探究其对辣椒炭疽病的生防潜力,通过对峙培养和孢子萌发试验发现,HK18-8显著抑制短尖刺盘孢(Collectotrichum acutatum)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其抑菌带达到10mm,孢子萌发抑制率为70.15%;进行离体辣椒果实接种试验表明,HK18-8菌悬液对辣椒炭疽病的防治效果达到88.58%,其预防效果高于治疗效果,HK18-8的发酵液和菌悬液的防病效果显著;采用平板稀释法测定其在辣椒果实的定殖能力,处理9 d时仍能保持10~6 cfu·g~(-1)以上;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RNA序列同源性,HK18-8菌株鉴定为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