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6篇
  免费   439篇
  国内免费   561篇
林业   1342篇
农学   572篇
基础科学   1114篇
  1108篇
综合类   5602篇
农作物   513篇
水产渔业   292篇
畜牧兽医   1555篇
园艺   449篇
植物保护   929篇
  2024年   93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301篇
  2021年   316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390篇
  2018年   232篇
  2017年   387篇
  2016年   486篇
  2015年   466篇
  2014年   669篇
  2013年   600篇
  2012年   715篇
  2011年   743篇
  2010年   734篇
  2009年   677篇
  2008年   750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527篇
  2005年   535篇
  2004年   381篇
  2003年   386篇
  2002年   383篇
  2001年   315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31篇
  1998年   228篇
  1997年   201篇
  1996年   208篇
  1995年   185篇
  1994年   182篇
  1993年   121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21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92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4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52.
探讨了汽车无级变速器控制的关键技术之一———汽车起步离合器的控制技术,并针对汽车起步时条件的多样性以及驾驶员意图的不确定性,研究了适用于复杂条件的模糊控制算法.在离合器的滑磨阶段,把动态跟踪发动机转速的油压作为控制目标,离合器结合的控制便转化为一闭环控制.结果表明汽车能在任意工况下平顺快速起步.因此,本研究为控制CVT(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起步离合器这种时变、非线性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单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3.
研究了河北省太行山刺槐种群乔木层生物量、各组分量及种群密度的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刺槐种群自人工造林伊始,其种群总生物量、各组分量、种群密度(断面积表示)即表现出速增性,约至12a生达到峰值,基本符合Logistic规律。此后随个体间竞争的加剧,自疏作用加强,种群呈不稳定状态,种群密度和生物量下降,由一个同龄纯林逐渐趋向于具有多代个体年龄结构稳定的群体,并使种群生物量回复到一个相对稳定水平。本文还建立了生物量及各组分量与种群年龄、密度的相关模型,及W~f(A,G,H)多元线性回归议程。  相似文献   
54.
55.
56.
刺槐单株生物量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依据420株刺槐生物量及23株树干解析资料,应用灰色Verhulst模型,对太行山坡地刺槐林单株干、枝、叶、根生物量动态进行了研究,分别建立了预测模型,预测了各器官生长的速生期和停止生长林龄,为实现刺槐林的多目标经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7.
静态检验(1)前照灯在车前机头左右两边至少应各安装1个,要有远、近光变光装置;夜间远光灯开启时,应能照清前方100m远的道路,近光灯开启时,应能照清前方40m远的道路,但不得眩目。(2)转向灯在车的前、后面的左右两边须各装1只,光源应为10~15W,亮度应比示宽灯、尾灯强3倍以上,光色为黄色,点灭频率在每分钟60~120次之间。白天距车前后50m外应能看清。驾驶室仪表盘上应相应有转向指示信号。(3)示宽灯在车的前后左右应各有1只。发动机熄火后,仍应能开启示亮。光色为白色或黄色。(4)制动灯应在车后…  相似文献   
58.
59.
60.
羊草+杂类草群落生物量动态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黑龙江肇州县羊草+杂类草群落地上生物量的季节动态、地下生物量的分布以及地上生物量与降雨量、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季内,群落地上生物量动态模式呈单峰型,符合四次多项式模型增长,最大地上生物量出现在8月5日,其值为197.3m2而后下降;群落地下生物量分布由上至下呈负幂函数变化,其模型为:Bu=Y·(D+10)-x.其中在0-30cm土层中,群落地下生物量占总地下生物量的77%~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