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1篇
农学   17篇
基础科学   7篇
  18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6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9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1.
12.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黄瓜地上部对根系缺铁适应性反应的调节。缺铁导致植株根系Fe  相似文献   
13.
<正>1发生特点白粉虱寄主范围广。以成虫、若虫密集在叶背面吸食植物汁液,黄瓜、茄子、菜豆、西红柿、辣椒、冬瓜、莴苣以及白菜、大葱等多种蔬菜均可受害。受害作物叶片萎蔫、褪绿、黄化甚至枯死,其排出的蜜露引起煤污病的发生,覆盖、污染了叶片和果实,严重影响了蔬菜商品品质。同时白粉虱还可传播病毒,引起病毒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烟粉虱,又名棉粉虱,是当前世界重大经济作物害虫之一。烟粉虱除直接刺吸植物汁液,致植株衰弱外,还诱发霉污病,使得蔬菜的果实、叶子布满黑色霉层,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红蜘蛛对树木的危害逐渐严重,它分布厂,寄主植物广泛,刺吸植物汁液,使受害部位水分减少。表现失绿泛白,叶表面呈现密集苍白色的小斑点,严重时植株发生黄叶、落叶和死亡现象,影响树木的正常生长。因此加强对红蜘蛛的防治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依据城市森林和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本文提出考查城市水流失率、水土流失率的指标。并对北京、伦敦等城市和河南长江流域山区水土保持林的水流失率进行了计算比较,结果表明水流失率、水土流失率是考察城市地区和一般林地水土流失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17.
城市森林水土流失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通过对北京、伦敦的城市森林和河南长江流域山区水土保持林的水流失率、土流失率及水土流失率进行了计算比较,得出了水流失率、水土流失率是考查城市森林水土流失较好的指标。从而可以运用该新指标来考查城市降水流失率和水土流失率。  相似文献   
18.
不同施肥模式对早稻季农田氮磷径流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究湖南双季稻区早稻季防控稻田氮、磷养分流失污染的施肥模式,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不施氮磷肥处理(CK)和常规施肥(CF)、有机肥替代(OM)、控释肥减施(CRF)、绿肥还田(GM)4种施肥模式,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稻田氮、磷养分径流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相较于常规施肥模式,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和控释肥减施模式稻田总氮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12.80%、16.62%、28.55%,各施肥处理早稻总氮素流失率大小表现为:常规施肥有机肥替代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氮素流失形态主要以可溶性氮为主,占流失总氮的80.48%~91.96%,可溶性氮中以铵态氮为主。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均能减少稻田磷素径流损失量,与常规施肥模式相比,总磷径流流失量分别减少了6.26%和28.30%;有机肥替代模式稻田总磷径流损失量较常规施肥模式增加26.33%;各施肥处理早稻总磷流失率表现为:有机肥替代常规施肥绿肥还田控释肥减施,磷素流失形态前期以颗粒态磷流失为主,后期以可溶态磷为主。在4种施肥模式中,控释肥减施和绿肥还田模式能降低稻田氮磷径流流失量,在南方双季稻区推广这两种施肥模式可有效防控农田氮、磷流失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9.
以季铵铜防腐剂处理的南方松为试材,参照美国AWPA E11-06标准,分析10、30和50℃3种温度条件下防腐木中有效成分的总流失率,并基于时间-温度叠加原理,运用阿伦尼乌斯方程,进行总流失率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3种温度条件下铜和DDAC的流失趋势是一致的.根据铜和DDAC总流失率,得出防腐木表面的活化能为Ea=54.59 kJ/moL,相关系数R2达到0.98以上,拟合性较好,由此证明可以用动力学分析方法预测ACQ防腐材中铜和DDAC在10~50℃温度范围内总流失率变化.  相似文献   
20.
以季铵铜防腐剂处理南方松为原材料,参照美国AWPA E11-06标准,分析不同pH值、不同温度的水环境对季铵铜防腐木中有效成分流失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铜和DDAC的总流失率在pH 9时的碱性环境明显小于其在酸性环境下的流失率,在pH 3时,分别达到最大值40.80%和44.43%;随着温度从室温(10℃)升高到30、50℃,铜和DDAC的流失率均明显增大;在14 d的流失时间里,铜和DDAC的流失率呈现出随时间递减的规律,并且DDAC比铜更容易流失到环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