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45篇
  免费   144篇
  国内免费   140篇
林业   2020篇
农学   204篇
基础科学   8篇
  43篇
综合类   1221篇
农作物   388篇
畜牧兽医   111篇
园艺   119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4篇
  2015年   88篇
  2014年   147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161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60篇
  2004年   149篇
  2003年   145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71篇
  1998年   131篇
  1997年   122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8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9篇
  1991年   90篇
  1990年   93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采用木屑树皮、林下枯落物、椰糠、红粘土等为材料,经堆沤、加工及消毒处理制作轻基质网袋容器,将培育约1个月且已发根的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水培苗移入容器内,经过合适的水肥管理,培育4个月、苗高达40cm以上即可出圃造林。运用该技术已实现了木麻黄无性系苗木的工厂化生产,而且造林实践表明,木麻黄轻基质苗木造林成活率达92%以上,3年生幼林平均树高、胸径分别达到10.5m和6.2cm,造林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72.
【目的】研究长期连续继代培养中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与内源激素水平的变化,分析内源激素与生根能力的相关性,为揭示马尾松生根机制,建立高效马尾松无性育苗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6年生桐棉松为研究对象,利用2014—2018年期间繁育的生根能力较强GLM-8基因型的继代芽为试验材料,分别在继代1、3、5、8、10、15、20、30、40次时取样观察生根能力(生根率、根条数)并测定内源激素水平变化,运用线性回归法分析两者相关性,并利用变异分析检验继代培养时间对生根率、根条数、内源激素是否存在显著影响。【结果】1)继代次数对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影响显著。初代培养时,继代芽生根率为83.1%、根条数为2.4;继代15~20次时,继代芽生根能力最强,生根率达98.7%,根条数为6.9;而继代40次后,继代芽生根能力显著下降,生根率仅为65.7%、根条数0.5。2)长期连续继代培养中,继代芽内源生长素(IAA)、赤霉素(GAs)、脱落酸(ABA)和玉米素苷(ZR)水平均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以IAA、GAs与继代芽生根能力相关性较大。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IAA/GAs比值与生根率或根条数间呈显著正相关线性关系。3)生根能力差异显著的3种不同继代时间继代芽,在外源萘乙酸(NAA)、IAA和(或) GA合成抑制剂多效唑(PAC)作用下的生根效果不同:继代培养35~40天,外源IAA显著改善继代芽不定根条数,并以4μmol·L~(-1)IAA处理下生根效果最佳,而PAC对继代芽表现出明显的生根抑制性;继代培养700~800天,低浓度(1.2μmol·L~(-1))萘乙酸(NAA)的促根效果最稳定,外源IAA和PAC均对生根率和根条数产生抑制性,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继代培养1 400~1 600天,IAA、PAC各自显著改善了继代芽根条数或生根率,但其作用浓度存在一定的阈值范围,在4μmol·L~(-1)IAA+4μmol·L~(-1)PAC交互作用下,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和根条数分别较对照(NAA)处理增加49.3%和406.7%。【结论】继代培养时间不同,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也不同,长期继代培养导致马尾松继代芽生根能力衰退。内源IAA、GAs水平与马尾松不定根发育密切相关,两者平衡调控着马尾松不定根的发生与形成。为取得高效、稳定的生根效果,针对不同生根能力繁殖材料中内源IAA和GAs水平,应选择NAA、IAA、PAC等不同类型外源生长调节剂。  相似文献   
73.
本文以德昌杉无性系种子园为研究材料,对38年生30个无性系870个分株的胸径、树高和冠幅进行生长量统计分析,以及从异速生长指数上分析不同无性系间生长量上的差异。30个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均值分别为28.24 cm、19.18 m和5.18 m,其变异系数的均值分别为0.29、0.19和0.24;胸径-树高、胸径-冠幅异速生长关系分析显示德昌杉的在胸径生长量上分配的速率明显高于树高和冠幅,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和冠幅的异速生长轨迹发生了显著变化;胸径-冠幅和胸径-树高之间的SMA斜率在不同无性系间,无相同的SMA斜率,除16和28号无性系的胸径-树高外,差异均显著(P0.05),30个无性系间没有一致的生长量分配速率。无性系间异速生长关系的差异导致不同的生长量分配模式进一步体现了环境对各构件生长的生态可塑性和无性系间生长性状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为德昌杉优良无性系的早期选择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74.
永吉县西阳林木种子园2010年开始进行长白落叶松1.5代种子园建设工作,采用先定砧、后嫁接方式建园。建园材料为88个优良无性系。其中,从第一代种子园生产区中逆向选择无性系47个,优良种源天然林优良林分选择无性系41个。建设总面积20 hm~2,区划为4个大区、18个小区,以小区为单位利用完全随机法配置无性系,为充分异型交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75.
建立红松无性系种子园和实生种子园的实践证明:嫁接母树的结实株数、结实率、公顷产种量、种子千粒重等9项种实性状均优于实生母树,关键种实性状指标结实率、公顷产种量、出种率、种子千粒重、出仁率分别是实生母树的3.67倍、2.74倍、1.16倍、1.02倍和1.12倍.  相似文献   
76.
对福建长泰岩溪林场两个林龄的15个桉树无性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5 a、15 a 时,各无性系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公顷蓄积差异极显著。5 a 时 W7、DH32-27、EC1、DH32-22、209X 等为高产无性系;15 a 时 EC1、DH32-27、209X、W7、岩97、DH32-22、LH3、LH1为高产无性系。W5、LPT、LH22、W6等无性系生长缓慢,可能不适应闽南山地环境。选择这些适应闽南山地环境的优良无性系与 DH32-29等进行混系造林或嵌合造林,有利于增加桉树速丰林的遗传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7.
江西省茶树良种繁育场是农业部在江西省定点的省级茶树良种繁育基地,江西省农业厅定点供苗单位,我场以江西省蚕桑茶叶研究所的科技优势为依托,技术力量雄厚,繁育的良种茶苗品种纯度高、生长健壮、根系发达、移栽成活率高、无检疫性病虫害。2010年秋至2011年春可供无性系茶苗品种:白毫早、迎霜、浙农  相似文献   
78.
在田间采用随机区组试验方法,研究嫁接时间对福建省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嫁接时间是影响油茶闽43#优良无性系芽苗砧嫁接育苗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选择最佳嫁接时间段进行油茶芽苗砧嫁接可显著提高育苗成效。  相似文献   
79.
建立一个无性系的茶叶园,这样就可以使茶叶行业快速的发展,本无主要是讨论下在自然生态的条件下,茶叶的适应性会怎样,我们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  相似文献   
80.
建设标准化茶园,是推进茶业现代化、实现茶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选用良种则是基础中的基础。实施茶树良种工程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势在必行。1实施茶树良种工程的必要性首先,良种是科技的结晶和载体,品种是物质基础,品种的优劣,不仅决定茶叶产量高低,而且严重影响茶叶品质的优劣,从而影响茶叶生产的效益,实践证明,良种园效益可达5000~8000元/667m2以上,是常规茶园的2~3倍,凡是良种发展好,覆盖率高的地方,那里的茶叶生产水平和效益就相对较高。国内无性系良种覆盖率福建省达95%,浙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