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4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78篇
林业   164篇
农学   55篇
基础科学   52篇
  329篇
综合类   818篇
农作物   21篇
水产渔业   48篇
畜牧兽医   934篇
园艺   73篇
植物保护   4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0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75篇
  2017年   79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88篇
  2012年   226篇
  2011年   197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80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1.
基于森林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建立了一个新的林地资源预测模型,预测中国2010-2050年的林地资源需求。通过耦合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森林分类经营之间的关系,预测在假设生态公益林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需求,商品生产林供给原木和工业用材的前提下,同时考虑了人口增长、社会经济发展目标、森林管理方式和技术进步等要素对森林资源的影响。这一模型预测表明,2010、2020、2050年林地资源的需求量将分别达到2.448×108、2.612×108、3.622×108 hm2。结论表明,未来我国森林资源存在较大缺口,尤其是缺乏以提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的生态公益林。建议林业部门必须注重加强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注重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12.
以梅州市为例,利用1986年与2006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生态绿当量作为土地利用变化环境影响评价的度量指标,引用生态绿当量数学模型,测算出各区县各种用地类型的绿当量和区域总绿当量,用以衡量生态环境情况.结果表明:①1986年-2006年,梅州市及各区县生态绿当量均有所提高,生态环境有改善;②生态绿当量作为评价区域生态环境指标具有涵义明确,计算简单方便等优点,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13.
皖江地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皖江地区湿地是长江中下游流域的重要湿地,也是安徽省水网集中分布区,河流水系众多、湖泊库塘星罗棋布。【研究目的】通过对皖江地区湿地生态服务价值的估算,期望为有关部门进行区域规划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参考Costanza等提出的17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利用市场价值法、资产价值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等评估方法,对皖江地区湿地9项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皖江地区湿地生态服务总价值为1061.21亿元/a,其中固碳价值最高,达434.22亿元/a,其次是水文调节价值、物质生产价值和净化环境价值,分别达到220.75亿元/a、163.50亿元/a和108.13亿元/a,再次是释放O2价值、供水蓄水价值和休闲旅游价值,最小的是文化科研和栖息地价值;皖江地区湿地直接价值214.84亿元/a,间接价值846.37亿元/a,间接价值远远大于直接价值。【结论】并提出了湿地的固碳功能对于全球气候变暖有很大的影响,应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湿地资源。  相似文献   
914.
为促进农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亟需探究旱改水背景下黑龙江省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本研究基于1995年、2005年、2015年、2020年4期遥感影像解译结果,分析黑龙江省农田分布、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评估其权衡与协同关系,识别热点区域并划分生态功能管理分区。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旱地改为水田趋势明显,全省水田面积增长162.45%,主要位于三江平原;2)研究区的粮食产量、碳固定量、土壤保持量呈上升趋势,水分亏缺量也随之增长;3)粮食供应和碳固定具有空间协同关系,而与水文调节、土壤保持存在显著的权衡关系。研究发现1995—2020年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具有一致的权衡/协同关系,但相关程度存在差异。依次,全省可划分为农产品供给区、土壤保持区和生态保护区3类生态功能区,从而实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化。  相似文献   
915.
为探究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基于中国2004—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规模报酬可变型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算,并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双固定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本地效应及空间溢出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生态效率近年来呈现波动式下降趋势,东部地区生态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农机作业服务与农业生态效率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总效应分别为0.006、0.017和0.024,间接效应约占总效应的75%,表明农机作业服务对农业生态效率影响将会是系统性的,这对推动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16.
(微)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塑料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产品而被广泛应用,塑料污染也成了一个全球性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土壤塑料污染的问题也开始受到关注。本文针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塑料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微塑料对土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2)微塑料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3)微塑料与土壤动物的相互作用。最后,本文对未来关于土壤微塑料研究的重点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17.
为完善中国大陆地区水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推动海峡两岸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交流与合作,文章从水产品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现状、禁止使用药物情况及最大允许残留限量 (MRLs) 等方面,对海峡两岸水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及日本、美国、欧盟等主要国际标准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1) 中国大陆地区的相关标准存在重复制订问题,其中,“农业部公告第235号”中规定的MRLs标准较为详细和科学;2) 中国台湾地区制定的水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要严于大陆地区;3) 海峡两岸水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与国际标准的一致程度均不高;4) 海峡两岸水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均比CAC的标准更加严格、细致,但不如日本和欧盟的标准详细和科学。最后,文章提出了完善中国大陆地区水产品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及加强海峡两岸合作的政策思考。  相似文献   
918.
以长河流域2005年、2010年、2015年的遥感解译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学模型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然后根据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估算模型,定量分析了长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5-2015年,耕地逐渐减少,建设用地逐渐增加,林地、草地、水域先增后减;耕地主要向草地、建设用地转移,建设用地的增加主要来自耕地、草地的转移。(2)2005-2015年长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服务总价值一直减少,其生态服务价值由2005年的3 509万元减少到2015年的3 485万元,减少了24万元;水源涵养、娱乐文化、原材料单项功能生态服务价值有所增加,其他6项单价功能生态服务价值减少;长河流域所采用的价值系数缺乏弹性,适合长河流域的实际情况,其生态服务价值估算结果可信。(3)2005-2015年长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带来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持续减少,2005-2010年净减少了6.28万元,2010-2015年净减少了19.38万元。  相似文献   
919.
土地沙漠化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基于NDVI等多源数据与GIS、敏感性分析方法,分析了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沙漠化演变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981—2010年,内蒙古地区沙漠化面积净增加6.92万km2,但总体沙漠化程度有所改善。沙漠化逆转区域主要集中于内蒙古西南部的鄂尔多斯与阿拉善,而沙漠化发展区域主要发生在中北部的科尔沁和浑善达克。(2)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减少671.57亿元;沙漠化演变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具有中度线性相关关系,其造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比例为23.7%。(3)沙漠化演变对沙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在鄂尔多斯、浑善达克等地表现为促进作用,在土默特、内蒙后山等表现为反向作用。(4)各沙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对沙漠化演变敏感度差异明显;科尔沁、河套平原等地敏感性指数高于50,而呼伦贝尔、内蒙后山等则小于1。该结果可为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学土地规划、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20.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保护区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植被变化的响应,为进一步明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遥感植被指数的关系,为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生态保护提供科学参考。[方法]聚焦青藏高原各类保护区,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增强型植被指数(EVI)产品进行植被变化制图,针对碳固定、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栖息地保护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判断青藏高原保护区内2000—2010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变化趋势是否与植被变化趋势一致。[结果]青藏高原EVI在2000—2010年以非显著变化为主,在栅格和保护区两个尺度上均表现为非显著增加样本多于非显著减少样本,青藏高原植被呈现整体好转局部退化的特征。[结论]青藏高原保护区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在2000—2010年以非显著变化为主,但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非显著减少样本明显多于非显著增加样本,与EVI变化趋势不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