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7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283篇
林业   688篇
农学   246篇
基础科学   102篇
  288篇
综合类   1450篇
农作物   170篇
水产渔业   325篇
畜牧兽医   1493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463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96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133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237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07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44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65篇
  2004年   157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89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3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56年   4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弓形虫病是一种世界性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人和动物中广泛传播。孕妇感染弓形虫后多表现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的临床表现,但该虫可通过垂直传播影响胎儿发育,造成早产、流产、畸形和死胎等不良妊娠现象。论文对弓形虫病流行病学、感染因素、免疫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阐述弓形虫感染对孕妇的影响,为孕妇弓形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不同混播比例对草坪质量的影响,以期为北方地区草坪建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播量一定时,随草地早熟禾比例减小、高羊茅比例增大,草坪成坪速度越快,密度越小,质地越差,颜色越深,地下植物量越大,地上植物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草地早熟禾∶高羊茅为2∶8处理组合地上、地下植物量均最大。当高羊茅在混播组合中的比例60%后,草坪密度、质地、地上植物量趋于稳定。6种处理组合草坪综合质量从优到劣依次为AFEBCD。综合考虑成坪速度和草坪质量,草地早熟禾和高羊茅混播建坪的比例以2∶8为宜。  相似文献   
83.
Four Japanese black beef cows were used in a 4 × 4 Latin square to evaluate the fermentation quality, digestibility, ruminal fermentation and preference of total mixed ration (TMR) silages prepared with differing proportions of apple pomace (AP). Experimental treatments were the control (no AP added, CAP), 5% (low, LAP), 10% (medium, MAP) and 20% (high, HAP) of TMR dry matter (DM) as AP. All TMR silages were well preserved. Ethanol was produced in silages containing AP and the amount increased with the proportion of AP (P < 0.05). Nutrient digestibility with LAP, MAP and HAP treatment was lower than that with CAP treatment (P < 0.05). The ruminal molar proportion of acetic acid increased (P < 0.05), but the ruminal ammonia‐N concentration decreased (P < 0.05) as the proportion of AP increased. The preference of the animals was highest for HAP, followed by MAP, CAP and LAP.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decrease in nutrient digestibility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ethanol produced naturally from AP. Therefore, the proportion of AP in TMR silages should be less than 5% of dietary DM.  相似文献   
84.
85.
86.
白三叶对黑麦草、弯叶画眉草的化感作用初探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3  
针对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与黑麦草Lotium perenne、弯叶画眉草Eragrostis curvula混播时导致后2种植物数量减少甚至消失的现象,通过白三叶的根部、地上部和植株水提液对黑麦草和弯叶画眉草种子进行发芽实验,以及白三叶与黑麦草、白三叶与弯叶画眉草种子混播进行实验,研究表明:白三叶(幼苗、2年生植株根及茎叶)的水提取液在原液以及稀释20倍时对受体植物的胚根和胚芽的生长均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在100倍稀释液时表现出一定的促进作用;白三叶与黑麦草及白三叶与弯叶画眉草种子混播实验,表明5∶1的比例为最佳混播比例.  相似文献   
87.
为室内大量繁殖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 sinensis,采用个体由大到小的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作为宿主,测定被中华卵索线虫寄生后3种宿主的体长和体重,研究宿主种类对中华卵索线虫有效率、雌雄比和体长的影响以及寄生强度对线虫雌雄比的影响。结果显示,被中华卵索线虫寄生后,斜纹夜蛾、棉铃虫和黏虫生长减缓。在相同感染比例下(除宿主与线虫比为1∶15外),3种宿主的线虫有效率之间差异不显著。当寄生强度为5时,3种宿主体内脱出的中华卵索线虫均为雌线虫;当寄生强度从10增到40时,斜纹夜蛾、棉铃虫和黏虫所脱出的雌性比分别由100.0%、90.0%、83.9%降为0;相同寄生强度下,从斜纹夜蛾体内脱出的雌性比显著高于从棉铃虫与黏虫体内脱出的雌性比。斜纹夜蛾、棉铃虫和黏虫体内脱出雌线虫和雄线虫平均体长分别为14.8、13.8、12.8 cm和8.0、7.5和7.5 cm。当中华卵索线虫与宿主按照比例20∶1~25∶1侵染斜纹夜蛾、按照15∶1侵染棉铃虫和黏虫时,能获得线虫最适雌雄比(1∶1...  相似文献   
88.
为研究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不同菌株间的相互作用,选择与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 (携带抗性基因Pi5)表现为亲和性的菌株HN52与非亲和性的菌株HN119为研究对象,将其单独或混合接种到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中,并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接种后水稻叶鞘的发病情况及病斑面积,测定接种后水稻内相关抗性基因OsWRKY45、OsNPR1、OsPR10、OsMAPK2的表达量以及活性氧的变化。结果显示,相较于单独接种亲和性菌株,混合接种后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病斑发病面积减少;混合接种中亲和性菌株HN52菌丝侵染能力降低,侵染菌丝细胞间扩展率显著降低73.13%;同时单抗性基因系水稻IRBL5-M中OsWRKY45、OsNPR1、OsPR10OsMAPK2抗性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水稻叶片中活性氧含量增加,表明在菌株混合侵染过程中,非亲和性菌株可通过激发水稻的抗性反应来降低亲和性菌株对水稻的侵染程度。  相似文献   
89.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18年向全球发布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重要的预警害虫。据报道,2019年我国已有26个省(区、市)的作物受到草地贪夜蛾为害。目前已经发现草地贪夜蛾幼虫对某些化学农药产生抗性的现象,为缓解其抗药性产生,具有主动寻找寄主害虫的昆虫病原线虫为草地贪夜蛾的生物防治提供了应用潜能。该文从昆虫病原线虫高效侵染种(品系)及其浓度、共生菌、草地贪夜蛾幼虫易感龄期、田间致死力及影响防控效果的因素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田间有效利用昆虫病原线虫防治草地贪夜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
针对我国内陆干旱区人工草地生产管理粗放及气候资源利用不充分等问题,探究合理的牧草种植与水氮供应模式,以充分挖掘区域牧草的生产潜力。采用3 a生(2018年播种)紫花苜蓿(简称‘苜蓿’)和无芒雀麦,分析种植模式(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D1;无芒雀麦单播,D2)、施氮量(低氮量N1:60 kg·hm-2;高氮量N2:120 kg·hm-2)和灌水量(以灌水下限占田间持水量θf的百分比计,分枝期均充分灌水(75%~85%θf),现蕾和初花期轻度亏水W1:65%~75%θf、中度亏水W2:55%~65%θf、重度亏水W3:45%~55%θf,灌水上限均为85%θf)对牧草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累积量、累积截获光合有效辐射量(CIPAR)、辐射利用效率(RUE)、产量(Y)、耗水量(ETa)、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N)的影响。结果表明:(1)牧草LAI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