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6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55篇
林业   13篇
农学   9篇
基础科学   2篇
  7篇
综合类   147篇
农作物   4篇
畜牧兽医   550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4篇
  1975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21.
试验研究了日粮添加复合异位酸对山羊小肠氨基酸流通量和表观消化率的影响。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选用3头安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十二指肠近端瘘管和回肠远端瘘管、平均体重为(25.4±0.75)kg的健康麻城黑山羊为试验动物。I组为空白对照,饲喂基础日粮。II组、III组分别饲喂含0.3%和0.6%复合异位酸(钠盐形式)的试验日粮。采用Co-EDTA标记法测定小肠氨基酸流通量和表观消化率。结果显示:III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亮氨酸和必需氨基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缬氨酸和丙氨酸的小肠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I组缬氨酸和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II组异亮氨酸十二指肠流通量显著高于II组(P0.05)。  相似文献   
122.
辽宁绒山羊卵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卵泡卵母细胞,提高绒山羊体外胚胎生产的效率,采用切割法与抽吸法采集卵泡卵母细胞,并对获得的可用卵母细胞进行了体外成熟培养,表明结果:切割法获得的可用卵母细胞较多,明显增加了用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数。在温度37.0、38.0、39.0℃条件下对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成熟率分别为67.74%、72.00%、75.38%,表明39.0℃适合辽宁绒山羊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在温度39.0℃条件下用10%胎牛血清(FCS)的TCM-199培养液培养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为78.57%,而在10g/LBSA的TCM-199培养液中培养卵母细胞的成熟率为74.07%,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3.
测定了关中奶山羊品种10个个体的细胞色素b基因全序列(1 140bp),比较分析了群体中细胞色素b基因的碱基组成和序列间碱基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在该品种(群体)中细胞色素b基因序列中10个变异位点上观察到17次T-C间的碱基转换,除了有1次T-C间碱基转换发生在密码子第1位点以外,其余的16次碱基转换都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均为同义突变;观察到5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度为0.756。并以绵羊为外群构建系统发生树(NJ树),结果显示:关中奶山羊有2个母系起源,其中支系A占90%(9/10),支系B占10%(1/10)。  相似文献   
124.
【目的】研究贵州地方山羊品种黔北麻羊、贵州白山羊和贵州黑山羊ras-related and estrogen- regulated growth inhibitor(RERG)基因第2、3和4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方法】本试验通过PCR-SSCP技术和直接测序法,对3个品种外显子SNPs位点进行检测,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其与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3个供试群体中在第4外显子上都检测到4个SNPs位点,即56 bp(C/G)、826 bp(A/G)、1 434 bp(T/C)和1 798 bp(A/T)。最小二乘法分析结果表明,AA型和BB型的体重对AB型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CC型和DD型的体重对CD型达到差异显著水平(P<0.05),EE型和FF型的体重对EF型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P<0.01)、1 798 bp(A/T)位点各基因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RERG基因的56 bp(C/G)、826 bp(A/G)和1 434 bp(T/C)多态性位点可作为生长性状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25.
热应激对奶山羊生产性能及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马燕芬  杜瑞平  高民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1):4486-4495
【目的】研究热应激对奶山羊生产性能及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的影响,为动物在炎热环境中能够维持正常生理机能以及探索促进动物抗热应激的方法提供理论基础和试验依据。【方法】本项目以泌乳中后期奶山羊为动物模型,采用逐渐加热的方式使奶山羊产生热应激,用温湿指数计算当连续1周早、中、晚THI>72时,动物模型建立;采用动物营养学方法,研究热应激对瘤胃内发酵指标、营养物质消化率、生产性能、瘤胃上皮细胞形态结构和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①试验期间试验羊THI主要在72和87之间,处于轻度和高度热应激;②热应激极显著地提高了奶山羊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P<0.01),显著地降低了DM、CP、OM、NDF和ADF消化率(P<0.01),干物质采食量和奶产量(P<0.01),以及乳中乳蛋白和乳脂含量(P<0.05),但对乳糖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③热应激显著降低了一天中各时间点的pH(P<0.05)、NH3-N浓度(P<0.05)、TVFA浓度(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在热应激30 d时,发现瘤胃液呈稀粥状,酸臭味较浓,且奶山羊瘤胃黏膜乳头呈现大面积的坏死、脱落;当在热应激45 d时,黏膜乳头坏死、脱落情况更为严重;⑤在热应激30和45 d时,瘤胃背囊和腹囊绒毛长度和宽度分别要短于对照组(P <0.05),且随着热应激时间的延长,瘤胃背囊和腹囊的绒毛长度和宽度缩短的也越短(P<0.05)。【结论】①热应激通过显著提高奶山羊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显著降低日粮各营养物质消化率、瘤胃液发酵参数等,进而显著降低日粮干物质采食量、乳品质及其生产性能;②热应激通过破坏瘤胃上皮组织结构,致使瘤胃黏膜绒毛大面积萎缩、脱落、甚至坏死,进而导致瘤胃黏膜屏障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26.
试验旨在以列入《饲料原料目录》中的某些药食同源天然植物中草药为原料,研究其对山羊抗病促生长、抗氧化、提高免疫力等方面的影响.研究共开展两次试验.试验一:选取健康山羊10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羊.对照组山羊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不同的中草药复方,添加量均为2%.预试期20 d,正...  相似文献   
127.
12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能量蛋白水平对辽宁绒山羊产绒性能和营养物质代谢率的影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取20只1周岁辽宁绒山羊,根据体重分为5组,每组4只。采用3个蛋白水平(7.7%、9.4%和11.2%)和3个代谢能水平(7.6、8.6、9.6 MJ/kg DM),设计5种日粮饲喂绒山羊。结果表明:不同能量水平对辽宁绒山羊绒细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绒毛长度和绒毛强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而不同蛋白水平对绒品质没有显著影响(P>0.05);能量和蛋白代谢率随日粮能量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蛋白代谢率随日粮中蛋白水平增加而增加(P<0.05),辽宁绒山羊日粮中适宜的能量和蛋白水平分别为8.6 MJ/kg DM和9.4%。  相似文献   
129.
藏山羊和藏绵羊小肠黏膜免疫相关细胞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藏山羊和藏绵羊在低氧环境中小肠黏膜免疫屏障结构的适应特征,本试验采用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法对4只成年藏山羊和4只成年藏绵羊小肠不同肠段的上皮内淋巴细胞、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藏山羊小肠各段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数量均高于藏绵羊(P<0.05),其中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上皮内杯状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37.87%(P<0.05)、21.43%(P>0.05)和31.68%(P<0.05),藏山羊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肥大细胞数量分别比藏绵羊多85.20%(P<0.05)、50.73%(P<0.05)和22.52%(P>0.05);而藏山羊小肠各段上皮内淋巴细胞的数量(36.35±0.98)低于藏绵羊(48.84±2.12)(P<0.05)。结果提示,成年藏山羊的小肠黏膜免疫屏障功能强于藏绵羊;藏绵羊小肠中上皮内淋巴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而在藏山羊小肠中杯状细胞和肥大细胞起重要的黏膜防御功能。  相似文献   
130.
本研究通过饲养试验与屠宰试验来探讨限饲对绒山羊生产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响。将20只育成羊随机分成4组,即分别为自由采食组(AL)及自由采食组采食量的90%(IR90%)、80%(IR80%)和70%(IR70%)。正式试验期为90 d。结果表明:AL的日增重比IR90%组I、R80%组显著高出91.21%和194.92%(P<0.05),但IR90%和IR80%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另外IR70%组的日增重为-6.3 g/d。宰前活体重、空体重、胴体重和屠宰率随着营养水平的降低有所减少(P<0.05)。随着营养水平的降低,肾周脂肪、系网膜脂肪占空体重的比例显著减少(P<0.05)。随着限饲强度的增加,日增重逐渐下降,体内脂肪沉积也随之减少。综合分析显示,绒山羊的限饲的阈值为IR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