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5篇
林业   129篇
农学   66篇
基础科学   7篇
  53篇
综合类   352篇
农作物   35篇
水产渔业   102篇
畜牧兽医   98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81.
为阐明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林下草本层化学计量特征和碳密度分布格局,基于2011年青海森林资源野外样方调查和室内分析,评估了青海省7个优势种(白桦、白杨、红桦、青杄、山杨、圆柏、云杉)林下草本层的化学计量特征(C、N、P;C∶N、C∶P、N∶P)以及碳密度的差异。同时,估算了青海省7个优势种林下草本层碳储量大小。结果表明,草本层地上碳含量圆柏林[(419.9±1.44) g·kg-1]显著高于其他林型,但是地下碳含量[(364.6±8.33) g·kg-1]显著低于其他林型;氮含量均表现出圆柏和云杉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磷含量在不同林型间差异不显著。圆柏林和云杉林林下草本层C∶N、C∶P显著低于其他林型,而N∶P显著高于其他林型。此外,林下草本层地上和地下生物量、碳密度均表现出圆柏林显著高于其他林型。根据青海省7种优势树种化学计量特征与碳密度的相关性分析,发现草本层碳密度与其化学计量特征有相关性,可以根据碳含量推算碳密度。将海拔作为环境因子考虑,发现圆柏和云杉林下草本层碳密度分布于较高海拔,其他树种则分布于较低海拔。因此,理解养分元素在草本层“地上-地下部分”之间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以及估算草本层的碳储量,对于揭示青海省森林生态系统的养分状况和生物化学循环过程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82.
阐明了桦属植物在中国的地理分布特点,白桦(BetulaplatyphylaSuk.)的分类学位置及分布,以白桦及其变种为优势种的森林植被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分析了桦属植物在全球范围内组成植被的特征:①桦属狭域种是北方林线的重要组分.②桦属植物是植被动态中比较活跃的组分,表现为桦属植物多是次生植被的先锋组分,多为超地带性植被的组分,桦属广域分布种多是植被交错区的组分.  相似文献   
83.
长江口渔场渔业生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利用2000~2002年在长江口渔场的底拖网调查资料,运用多样性指数和相似性指数,对该水域的渔业生物群落结构季节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域的渔业生物群落以鱼类为主要生物类群,占有绝对优势;甲壳类和头足类为其次要组成部分,处于生态劣势。群落生物量以秋季最大,春季最小。渔业生物群落的丰度、多样性以及均匀度以春冬季较高,夏秋季较低,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可能是与带鱼(Trichiurusjaponicus)和小黄鱼(Larimichthyspolyactis)的洄游有关。渔获物组成春冬季之间、夏秋季之间的相似性指数较高。  相似文献   
84.
三都澳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特点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周进  纪炜炜 《海洋渔业》2011,33(4):378-388
根据2009年5月至2010年2月期间共9个航次在三都澳水域采集的底泥样品,分析三都澳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特点及其与养殖活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三都澳水域底泥样品中共出现大型底栖动物119种,其中多毛类动物种类数量优势明显,达65种,占总种类数54.62%;甲壳动物和软体动物也是此水域常见类群,种类数分别为21种(占...  相似文献   
85.
北部湾鱼类多样性及优势种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2007年在北部湾进行的4季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资料,对该海域鱼类的种类组成、物种多样性和优势种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本次调查共捕获鱼类323种,隶属于18目101科,以发光鲷(Acropoma japonicum)、黄斑M(Leiognathus bindus)、竹??鱼(Trachurus japonicus)、二长棘鲷(Parargyrops edita)和大头白姑鱼(Argyrosomusmacrocephalus)为主要优势种.分析结果表明,北部湾鱼类的优势种更替明显,总体趋势为k选择种类(以红笛鲷和黑印真鲨等为代表)被r选择种类(发光鲷、鲾科和天竺鱼科等为代表)所替代,即寿命长、个体大和营养级高的鱼类种类减少,寿命短、个体小和营养级较低的种类增多.鱼类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以共同渔区北部海域最高(3.60),东北部海域次之(3.58),共同渔区南部海域最低(2.35),四季多样性指数为2.96~3.77,平均3.31.2007年多样性指数比 1992-1993年低,但高于1998-1999年,表明近年来该海域捕捞压力有所减缓,使得渔业资源有一定的恢复.本研究旨在了解北部湾生物多样性和优势种的动态变化及演替状况,为该海域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6.
2005年8月(夏季)的大、小潮期间和2006年3月(春季)的大、小潮期间对长兴岛沿岸进行了4个航次的浮游生物调查,共检出浮游动物47种,其中春季32种,夏季44种。浮游动物的优势类群为桡足类和浮游幼虫。小拟哲水蚤、双毛纺锤水蚤、拟长腹剑水蚤、无节幼虫为春季优势种。小拟哲水蚤、双毛纺锤水蚤、近缘大眼剑水蚤、桡足类幼体、太平洋纺锤水蚤为夏季优势种。春季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种类数均低于夏季。小潮期间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高于大潮期间。浮游动物的丰度、生物量及优势种受潮周期的影响。北部沿岸和南部沿岸浮游动物丰度、生物量较高。小型桡足类在长兴岛沿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中扮演重要角色,长兴岛沿岸浮游动物群落结构较为成熟稳定。  相似文献   
87.
为了解黄河陕西段鱼类种类组成及群落结构,2013-2015年调查了黄河陕西段鱼类资源。结果显示:黄河陕西段有鱼类7目15科58种,其中鲤科鱼类最多为36种,占总种类数的61.1%,较20世纪80年代减少了6种。优势种有4种,数量占渔获物总数量50.3%,生物量占65.8%。分析渔获物组成和群落多样性,黄河陕西段鱼类年龄、个体规格小型化趋势明显,不同河段鱼类群落存在明显空间差异,府谷段多样性指数最高,群落结构稳定,港口段丰富度指数最高,资源种类较多,港口和壶口的鱼类群落结构没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88.
乳山近海渔业资源种类组成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3—2015年乳山近海拖网渔船的渔捞日志,分析了乳山近海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渔获种类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等特征。结果表明:(1)乳山近海渔获物共有36种,隶属于19目28科33属。其中鱼类有26种,虾蟹类4种,头足类4种,水母类1种,贝类1种。(2)2013—2015年全年优势种差异明显。其中,蓝点马鲛3年均为优势种,鳀鱼是2014年和2015年优势种,网纹狮子鱼为2013年和2015年的优势种。(3)乳山近海渔获物主要集中在休渔期前后的4—5月、9—11月,渔业生产存在明显的春汛和秋汛。2013—2015年乳山近海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逐年增加,但与历史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相比还是存在明显下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变化趋势一致,多样性指数和丰富度指数较高值出现在秋季;春汛和秋汛期间,渔业资源种属组成及群落结构相似性较高。  相似文献   
89.
为全面了解杏树林害虫的危害与发生规律,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应用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了英吉沙县不同管理措施杏园生态系统中昆虫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在3种类型的杏园中有昆虫37种,分别隶属于9目26科;不同杏园昆虫群落的科数、物种数及丰富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不同生境集中性指数也有一定的差异;各园的优势种主要以剌吸式口器的朝鲜球坚蚧为主;不同杏园昆虫群落及各类群生态优势集中性在不同时段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90.
内蒙古乌梁素海浮游植物优势种的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清内蒙古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和物种间关系以及对环境资源的利用程度,2011年7月和2012年2月分别对乌梁素海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在利用生态位理论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Levins公式和Petraitis指数分析了内蒙古乌梁素海夏季和冬季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变化。结果显示,夏季湖中小空星藻(Coelastrum microporum)、栅藻(Scenedesmus mey)、小席藻(Phormidium tenu)和颤藻(Oscillatoria vauch)的生态位较宽,均大于3.6,而冬季的针杆藻(Synedra ehrenberg)和尾裸藻(Euglena caudata)的生态位较宽,均大于5.0。不同季节的生态位宽度显示,小空星藻、栅藻、小席藻和颤藻适合夏季生长环境,能充分利用湖泊周边环境资源;而针杆藻和尾裸藻在冬季更具有竞争能力。同物种在不同季节中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差异较大。生态响应速率分析结果表明,在夏季,除舟形藻(Navicula bory)的生长空间属衰退型外,其它优势种均处于发展状态,小席藻的发展空间最大,其次为螺旋藻(Spirulina princeps);在冬季,针杆藻、单鞭金藻(Monochrysis skuja)、卵形隐藻(Cryptomonas ovata)处于衰退状态,其它优势种均处于发展状态,小席藻的发展空间仍最大。浮游植物优势种典范对应排序结果表明,小席藻和螺旋藻受温度影响最大;硅藻门的舟形藻与水体中环境因子的相关性较低,针杆藻受水体p H值影响最大,大部分浮游植物种类的适盐性较低,丰度随盐度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